阿拉伯人的图书馆(阿拉伯的图书馆)

文 | 希来

如果我问你阿拉伯世界有什么,你也许会想到骆驼、沙漠、石油、贝都因人,也许会想到战乱纷争、兵家必争,但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一看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经孕育出的古老的图书馆,及其背后灿若星河的历史和文明。

敲黑板,划重点!世界上最古老的的图书馆诞生于今天的伊拉克!

1849年,英国考古学家莱尔德在两河流域尼尼微(今伊拉克境内)的废墟上发掘到了许多记有楔形文字的泥板书,这些泥板大多是政府的公文档案、学术文献,同时也记载有一些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人类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像这样的泥板书有25000多块,其中2000多块现收藏在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据考证,这是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国王所造的宫廷图书馆的遗物,这说明,图书馆在2700多年前就已经诞生,亚述巴尼拔图书馆因为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已知的最早的图书馆,比闻名于世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还要早400年。

阿拉伯人的图书馆(阿拉伯的图书馆)(1)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出土于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泥板书

亚述巴尼拔是新亚述时期的最后一位君主,于公元前668年至627年在位,,是一位野心勃勃、尊崇文化的国王。在出土的一块泥板中,亚述巴尼拔自述:“我,亚述巴尼拔,受到纳布智慧神的启发,觉得有博览群书的必要。我可以从它学到射、御以及治国平天下的本领。……读书不但可以扩充知识和技艺,而且还可养成一种高贵的气度。”可以说,世界最古老的图书馆一定程度上是亚述巴尼拔勃勃野心的产物。

从图书馆藏书来看,亚述人已懂得对各类图书进行分类和编目。对各类书籍,通常放在不同的位置加以区分。亚述书吏还在每块泥版上附上题签,标明该泥版所记载的内容。由于这是亚述巴尼拔国王的私人图书馆,许多藏书多数刻有国王的名字,有的注明是国王本人亲自修订的,有的则注明是由他收集来的。泥版文书上往往还刻有“宇宙之王、亚述之王亚述巴尼拔”的字样。在一块泥版上,刻着这样一首诗:

我是亚述巴尼拔,伟大的国王、非凡的国王

宇宙之王、亚述之王、周边世界之王

王中之王,亚述的统帅、无敌的君主

支配着大海从高到低

所有的诸侯都匍匐在我脚下。

(陈晓红 毛锐)(节选自《失落的文明:巴比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阿拉伯人的图书馆(阿拉伯的图书馆)(2)

记载有《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泥板书(部分)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亚述巴尼拔图书馆和当今的图书馆并无二致,1.它在已知的世界范围内刻意收集文字材料,2.将它们按照主题编目和分类,3.以誊写的方式保存记录,4.利用他们回答国王的问题(参考),5.为国王和少数其他官员提供读物(流通)。看来,图书馆的功能从其创始时期就已经被确定。有趣的是,为了防止“图书”失窃,亚述巴尼拔在一块石板上刻上铭文,警告那些企图盗窃“图书”之人,“神会将他投入地狱,在地上抹去他和他的子孙。”

亚历山大图书馆:“人类文明世界的太阳”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介绍一下亚历山大图书馆这座最负盛名的古代图书馆。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23年死后,帝国一分为四,埃及落入他的亲密战友托勒密一世(约公元前367-前283年)手中。托勒密一世试图将亚历山大港打造成当时世界的学术中心,于是建立起了亚历山大图书馆;或许远超托勒密一世的预想,这座图书馆最终成为古代世界最璀璨的智慧明珠。

不过,公元前48年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的丈夫托勒密十三世不敌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亚历山大港被凯撒一把火烧掉,亚历山大图书馆也在这场大火中化为灰烬。它的破坏,堪称世界文明史最大的损失之一,令人扼腕痛惜。如今它的布局和结构已不可考,但已知它巅峰时期至少藏有超过50万个莎草纸卷轴,包括文学、历史、法律、数学、自然科学等等学科内容。图书馆以及它附属的学术机构吸引着整个地中海世界的学者来到亚历山大港,他们在这里开展研究或著书立说都会获得政府的大力资助。

阿拉伯人的图书馆(阿拉伯的图书馆)(3)

失火的亚历山大图书馆

在不同时期,历史、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几何学家欧几里得、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这些响当当的学术大牛都是这座图书馆的常客,图书馆曾收藏有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的全部诗稿、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真迹原件、以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的关于日心说的理论著作。也因此,亚历山大图书馆曾被誉为“人类文明世界的太阳”,足见其在保存和传播知识、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曾发挥的重要作用。一座图书馆,小到可以改变一个人,一所学校,一个城市;大到可以改变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甚至整个世界。亚历山大图书馆做到了。

1996年,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埃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一个崭新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出现在世人面前。新建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占地4万平方米,位于亚历山大海滨区,紧傍“地中海新娘”雕像。它包括3座建筑,其中最主要的当然是造型奇特的图书馆,另有一个球型天文馆,第三座建筑是服务大楼。它们面对地中海,背靠亚历山大大学各理科学院,风光绮丽、景色迷人。根据埃及1993年的考古发掘,此地曾是古罗马文明时期的皇家专属区。亚历山大图书馆新馆建成后,得到来自世界46个国家捐赠的珍藏和绝版图书6700多册,以及其他史料手稿、典籍、图书和影像资料等,其中包括中国政府捐赠的《中国通史》《二十四史》等典籍556套。该图书馆是目前中东和非洲地区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阿拉伯人的图书馆(阿拉伯的图书馆)(4)

重建后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主体建筑,刻有世界50多种古老的文字,包括汉字和纳西族的东巴文

智慧宫:中世纪阿拉伯的“智慧宝库”

智慧宫(英文:House of Wisdom;阿拉伯语:بيت الحكمة‎)是中世纪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在巴格达建立的全国性的综合学术机构,由翻译局、科学院和图书馆等机构组成。它是阿巴斯王朝哈里发麦蒙(813—833在位)为组织领导全国的翻译运动及学术研究活动,在哈里发曼苏尔和哈伦·拉希德时期所设的宫廷翻译研究机构和皇家图书馆的基础上,约于830年正式创建,成为伊斯兰世界第一所国家级的综合性学术机构及高等教育学府。其领导人均由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担任。

著名的基督教医学家和翻译家叶海亚·伊本·马赛维(777—857)被马蒙任命为第一任馆长。景教徒的翻译家和学者侯奈因·伊本·易司哈格(809—873)被任命为翻译局局长,誉为“翻译家的长老”。著名的穆斯林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花剌子密(780一约850)也担任过图书馆的馆长和天文台长。麦蒙在学术上采取大力倡导赞助、相容并蓄和学术争鸣的方针,用重酬从各地聘请数十名学识渊博的学者和翻译家,在智慧馆从事译述和研究。其中有阿拉伯人,也有非阿拉伯人;有穆斯林,也有基督、犹太、萨比和袄教徒。

阿拉伯人的图书馆(阿拉伯的图书馆)(5)

智慧宫内景

智慧宫创建200多年来,为人类文明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是:

(1)广泛搜集古希腊哲学和科学著作的原本和手抄本,并加以整理、校勘和收藏,将古希腊科学文化遗产从即将断送殆尽的环境中拯救、挖掘出来。智慧宫图书馆收藏有希腊语、古叙利亚语、波斯语、希伯来语、奈伯特语、梵语、阿拉伯语等有关哲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文学及语言学的原本和手抄本数万册,为学者进行翻译、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大量珍贵文献。

(2)通过翻译局集中推动翻译运动进入高潮。翻译局的学者多通晓几种语言,既是翻译家,又是学者。他们将100多种古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学术古籍进行了译述,并对早期已译出的有关著作进行了校正、修改和重译工作。据统计,翻译局将各门学科译成阿拉伯语的名著有数百部之多。

(3)鼓励学术交流,举行各种学科的学术报告会和辩论会,内容涉及哲学、宗教学、天文学、医学和文学等领域。辩论会上,各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自由探讨的学术气氛十分浓厚。据史载,智慧宫曾举行过一次有关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学辩论会,麦蒙以学者身份出席了这次学术活动。

(4)智慧宫也是培养人材的中心。附设有天文台、医学及天文学学校。各地学生负笈慕名到智慧宫拜著名学者为师,学习各科知识。一些著名学者游学到巴格达,如哲学家肯迪、文学家贾希兹、历史地理学家麦斯欧迪、数学家花刺子密等曾在智慧宫教授高级课程。智慧宫培养的学生,成绩优良,博学多才,学者和翻译家辈出,提高了帝国的科学文化水平。

可以看出,在这种体系完备的知识传播体系下,阿巴斯王朝时期的伊拉克成为知识汇聚的海洋,美国学者乔纳森·莱昂斯称其为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源泉,智慧的宝库,学者的圣殿”。

阿拉伯人的图书馆(阿拉伯的图书馆)(6)

美国学者乔纳森·莱昂斯关于智慧宫的著作

卡鲁因图书馆: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图书馆出自穆斯林之手

坐落于摩洛哥菲斯古城的卡鲁因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它建于公元859年,其历史比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还要早两百多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认可为最古老的学位颁授大学,卡鲁因图书馆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图书馆。

阿拉伯人的图书馆(阿拉伯的图书馆)(7)

卡鲁因大学图书馆内景

卡鲁因大学的创始人法蒂玛·菲赫利是富商之女,她在父亲死后花尽遗产,亲自参与建立了卡鲁因大学,它实际上同时也是一座清真寺,最早的教学方式是学者向教徒们讲解《古兰经》,兼顾宗教传播和人才培养的双重作用。12世纪的神秘诗人及哲学家伊本·阿拉比、14 世纪的历史学家及经济学家伊本·赫勒敦都出自该所大学。

据悉,卡鲁因图书馆收藏了至少4000本古籍及出自著名学者的阿拉伯文手稿,范围涵盖法学、语言学、天文学等,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 9 世纪版本的《古兰经》。后来,由于卡鲁因大学搬迁至菲斯城的另一边,图书馆改由卡鲁因清真寺掌管,加上图书馆因与清真寺同用一个入口,非伊斯兰教徒不能入内,图书馆逐渐没落。直到 1940年另置侧门,才能让学者和经申请的研究人员入内。2016年,经过为期三年的修复工作,卡鲁因图书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来驻足参观。

阿拉伯人的图书馆(阿拉伯的图书馆)(8)

图书馆所收藏的9世纪《古兰经》原稿

图书馆悠久的历史从其建筑风格中可见一二,无论是墙壁上的书法设计,还是天花板上的木雕,似乎每一处都在诉说着这座有着近1200年历史的图书馆曾经有过的辉煌。徜徉在这样一所极富伊斯兰风情的建筑中,想象近12个世纪前穆斯林学者们翻阅经书典籍的声音,仿佛时间为此倒流。

参考文献:

探秘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建于1157年前,内藏古兰经原稿,牛华网

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百度百科

亚历山大图书馆,百度百科

图书馆的力量,搜狐网

智慧宫,百度百科

编辑:伊利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