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

谢稚柳与陈佩秋二位先生,以卓越的艺术与学术成就被世人誉为“当代赵管”。

文 | 王悦阳

谢稚柳与陈佩秋是近现代中国画史上著名的艺术伉俪,是上海中国画院德艺双馨的画师代表,二位先生以卓越的艺术与学术成就被世人誉为“当代赵管”。今年恰逢陈佩秋百年诞辰生,上海中国画院积极策划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旨在让世人深入认识他们在近现代中国画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意义。

11月29日,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壮心高华——谢稚柳、陈佩秋学术艺术大展”在程十发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分“少时弄笔”“池沼江海”“宣和新裁”“壮心不已”“截玉高华”五个部分。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共计150余件展品,是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谢稚柳、陈佩秋艺术大展,展览亮点颇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精品的罕见集结与部分公私藏品的首次露面;另一方面是对比型的学术展陈。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1)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2)

谢稚柳陈佩秋在创作中

谢稚柳是一本大书

谢稚柳的学术与艺术多样而丰富,他在山水、花鸟、人物画,在书法、鉴定、诗词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王遽常曾评价“谢稚柳是一本大书”。谢稚柳的绘画从陈老莲入手,近师宋元,远溯晋唐;50年代末南游粤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晚年对落墨法的探索更令其艺术独树高标。谢稚柳也非常专注于学术,40年代与张大千一起率先远赴敦煌研究考察,奠基敦煌学。新中国成立以后,谢稚柳不但在中国古书画鉴定、中国绘画史嬗变等重大课题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对中国画传承做出了深刻的研究,更以此反哺自己的创作。

张大千1964年的题诗评价谢稚柳作品《槲树啼猿》:“别来岁岁滋烟尘,画里啼猿怨未申。天下英雄君与操,三分割据又何人。”张大千吞吐大荒固然堪称一世之雄,可是在他心中,能与自己在画艺上颉颃雁行,并驾齐驱的,恰恰是这位“柳弟”。

事实上,谢稚柳画作温婉柔和,而大千则豪迈超逸,但两人自宋元传统一路往上追求“高古”之气格,特别是晋唐风华的追摹,一扫画坛颓势,高标独具。张大千晚年游走世界开阔视野,接触西方绘画,结合宋元风格,独创泼墨泼彩法。而谢稚柳晚年,从潇洒谨严的宋元规范到老去粗豪的落墨格调,徜徉于烟云懵懂的江南山色,迷恋着雾合烟围的荷塘月影、红叶经霜、芙蓉沐雨、幽兰吐芬、梅竹斗寒,典雅温文的笔调像宋人的小词一样隽永脱俗,看久了,觉得满身的尘嚣都为之涤荡扫除。这位江南烟雨孕育的才人,在千载传承的笔墨中,觅得了典雅蕴藉的精魂。淡墨轻烟写远山,苍茫咫尺相与看。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3)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谢稚柳孜孜不倦,精耕细研,广泛探求,锲而不舍地攀登艺术巅峰,在诗、书、画、考证、鉴定、研究等领域中成就卓著,鼎足当代。他天资聪敏,幼承庭训,受业名师,习经史诗文,醉心丹青,热衷古画观摩,融会古法,自成风貌。绘画方面工花鸟、山水、人物,设色明雅,用笔隽秀,清丽静穆,曲尽其妙。晚岁更创“落墨法”,纵笔放浪,墨彩交融,别具一格。书法方面,清秀飘逸,风姿奇丽,潇洒出尘,气势恢宏。诗词造诣深邃,诗画交融,格调天成,清新可诵。学术研究,治学严谨,范围广泛,涉及古书画鉴别、美术史研究、作品赏析、史料整理编辑等,尤其是在书画鉴定方面,贡献更为卓著。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4)

谢稚柳《江乡晴色》

高华无尽陈佩秋

相较夫君,陈佩秋巾帼不让须眉,她早年遍临宋元绘画经典,进入画院后,在取法宋元基础上积极融入现实,写生造境。后又兼收八大、徐渭大写意笔法,结合西方印象派影响,中西合璧,形成了积墨积彩、清新华贵的艺术面貌;晚年的陈佩秋更致力于高古绘画的赏鉴,在学术上提出了许多独具慧眼而可贵的观点与意见。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5)

青山白云,杂花生树,老干新姿,健碧缤纷……无论从哪个角度来欣赏,陈佩秋先生的绘画无疑都是独树一帜的,从重彩工笔,到泼墨写意,乃至逸笔草草,都别具风韵,表现出她是一位独特性格的画家。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老人早年曾以山水为起点,上世纪50年代后专攻宋元风格的花鸟,画风浓丽秀美,格调委婉含蓄。80年代一度转向水墨大写意,并在行书、草书领域开拓创新。90年代开始,她又着力探索细笔青绿山水,并大量吸收西画光、色的表现技巧,别开生面。

无论从创作的题材还是表现的技法上来看,陈佩秋先生的书画艺术都是高华独具,绚烂辉煌的。数十年来,她细心钻研传统书画的笔墨元素,并结合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为传统绘画在现代艺术发展的道路上做出了独到的诠释与定位,创出了一片新天地。她的花鸟取法两宋,用工笔双勾,赋以重彩,把中国绘画传统技法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这种传统技巧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色,从早年的《天目山杜鹃》、《九月海棠》到之后的《幽泉山鸟》、《柳荫白鹭》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应物象形,气韵生动”的艺术特点。而她的山水常用墨彩写意的笔调,写出淡雅简远的意境来,如果说《雪江垂钓》尚有着追摹古人的痕迹,那么到了《杂花生树》、《高天春水》等作品,已然是将传统、自然与印象派色彩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大气磅礴。而她的书法艺术,从年轻时代临摹倪瓒几可乱真,到后来参怀素、张旭笔法而创新格,直至耄耋之年人书具老,洗净铅华,复归质朴,雍容大气……近八十载的艺术探索,耕耘收获,直至晚年,陈佩秋的书画艺术光华灿烂,大气天成,开创了一代新风。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6)

陈佩秋《春水碧池》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7)

陈佩秋《鸟鸣春涧》

高花枝头晚始开,香在琼楼最顶层。大器晚成的陈佩秋以其对艺术的执着、坚持与不懈探索,迎来了人生一座座高峰的到来,在21世纪最初的这二十年间,她成了上海美术界独树一帜、硕果仅存的人物。无论是出现在展览会上,还是研讨会中,抑或在京昆名家演出的剧场里,一头银发,身姿干练,儒雅大气,快人快语,耄耋之年依旧不改其纯真、直率的本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人生的最后十年时间里,有感于当今书画界真伪难辨,学术氛围不纯粹等诸多现状,她身体力行投入书画鉴定中来。一套《宋画全集》,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她的解读、评论与分析、见解,其中不乏诤诤直言,独到见解。她曾直率地对我说:“我既不想抢别人的饭碗,更不想当不赚钱的‘傻帽’。只是当前鉴定界随意之风蔓延,学术水平日下,是对历史的不负责,对艺术的不负责,对后人的不负责。我要尽己所能,还书画历史以本来面目。” 与谢稚柳一样,陈佩秋始终认为研究绘画的人自己一定要会画,这样才能熟悉笔法,去芜存菁,对历史,对后人负责。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8)

陈佩秋为笔者示范彩墨画法

陈佩秋先生年近百岁的艺术人生,经历丰富,颇为传奇,无论是显赫的出身,还是谢稚柳的夫人,抑或是获奖无数,著作等身的大师……在陈佩秋的心中,这些身份、荣誉与称谓都不重要,自己永远只是一个认认真真画画,清清白白做人的画家。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9)

陈佩秋《海棠》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10)

陈佩秋《红叶竹林》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11)

陈佩秋《兰竹双清》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12)

陈佩秋《莲塘秋騖》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13)

陈佩秋《岭云旦暮》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14)

陈佩秋《杂花生树》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15)

陈佩秋为徐平羽画绢本《荷花鸳鸯》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16)

陈佩秋作品《阅香幽篁》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17)

谢稚柳《枫竹蛱蝶》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18)

谢稚柳《积翠》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19)

谢稚柳《君子之风》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20)

谢稚柳《罗浮山色》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21)

谢稚柳《落墨牡丹》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22)

谢稚柳《山村飞瀑》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23)

谢稚柳《山居图》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24)

谢稚柳《仕女》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25)

谢稚柳《桃花白头翁》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26)

谢稚柳《华山纪游》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27)

谢稚柳《秋岸野鹜》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28)

谢稚柳《松鹰图》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29)

谢稚柳《敦煌人物》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30)

谢稚柳《雪山图》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31)

陈佩秋《松风泉声》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32)

陈佩秋《秋江》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33)

陈佩秋《竹林栖禽》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34)

陈佩秋《兰竹双清》

一幅人间仙境的山水画 画绝了人间美景(35)

陈佩秋《荷塘清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