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州府(秦会稽郡唐江南道)

江南,这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字眼,江南地区环境优美,气候温和,资源富庶,自南宋以来便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区。“江南好”,这已经成了中国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至今令人心向往之。那,哪里才算江南呢?这个问题还比较复杂,按照不同的分类,江南会涵盖不同的地方。但是,按照比较狭义的分法,“江南”和另一个概念是高度重合的,就是“吴地”,也就是吴文化区。

这一带的最核心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明朝时期包括杭州,嘉兴,湖州,苏州,常州,镇江,松江七个府。至今,这一片地区的人文风貌都非常相近,居民都属于汉族吴越民系,使用的方言属于汉语中的吴语,而地理上,浙江的杭嘉湖平原和江苏的太湖平原连成一体,无论从地缘还是人文上,苏南和浙北都是一个整体。

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州府(秦会稽郡唐江南道)(1)

这里面将江西北部也划到了江南

可是,既然联系如此紧密,为什么会分属两个省呢?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其实,这种情况是从明朝才开始的,而明朝之前差不多1500年里,江浙长期以来就是一个整体。

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是秦朝,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带属于吴国和越国,而秦朝统一后,在吴越故地设立的行政区划是会稽郡,这个郡很大,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江苏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部分地区。

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州府(秦会稽郡唐江南道)(2)

“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

到了汉朝,“郡县”两级行政区模式渐渐往“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事实证明,中国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三级行政区划更适合国情)靠,东汉末年,之前的监察区“州”成了正式行政区,而江浙属于“扬州”

秦汉时期,中国的行政区划有个普遍的情况:南方的行政区划比北方要大得多。这其实说明了当时南方的经济整体是弱于北方的,因为南方开发程度远远不如北方,所以南方的行政区往往统辖非常广大的地方,这包括大量的未开发区;而北边开发比较成熟,所以就划分比较细。

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州府(秦会稽郡唐江南道)(3)

东汉十三州,南方的益州,荆州,扬州,交州面积比北方的九个州大很多,而且还有很多未开发地区

不过,从东吴时期开始,南方的开发就加速了,尤其是西晋后期,中原鼎沸,大量流民南下,这极大促进了南方的开发。而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300多年的乱世,中国行政区划一片混乱,北周统一北方后的公元580年,北周竟然有211个州,508个郡,1124个县,这还没包括南朝系统里的,这下子州完全丧失了作为三级行政区的必要,一个州管一、二个郡实在是没意义。

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州府(秦会稽郡唐江南道)(4)

北方移民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隋朝赶紧整顿了早就混乱不堪的全国行政区划体系,隋文帝一开始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这等于是恢复了秦朝和西汉的二级行政区。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大业五年,隋朝的郡变为190个,不过作为二级行政区这仍然太多了,于是隋炀帝也设立了九个监察区,苏南浙北同样属于扬州。

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州府(秦会稽郡唐江南道)(5)

贞观十道

唐朝的行政区划是“道州县三级制”,后来唐朝的道也被细分,苏南和浙北一开始属于江南道(贞观元年,天下被划分为十个道),后来属于江南东道(开元二十一年,天下被细分为十五个道)。不过唐朝后期的时候,因为政局混乱,这里被短暂拆分过浙江东道、浙江西道和福建道。

这是个很关键的节点,自此,浙江东道和浙江西道一般统称为“两浙”,它们联系非常紧密,一直分分合合,唐末割据的时候,两浙就形成了后来的吴越国,疆域为现今浙江全省、江苏东南部和福建东北部。

宋代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二月,吴越国国主钱弘俶顺应了宋王朝统一的大趋势,主动纳土归降,使得江南免收兵灾,北宋的一级行政区是“路”,而吴越国被设立为“两浙路”!这是宋朝最发达的路之一,北宋两浙路有苏州、常州、润州、杭州、湖州、秀州、越州、明州、台州、婺州、衢州、睦州/严州、温州和处州共十四州,俗称“两浙十四州”。

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州府(秦会稽郡唐江南道)(6)

北宋的两浙十四州

两浙基本是一体的,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曾短暂分为两路,但又合并,不过到了南宋,因为北方全丧,疆域缩小,所以残山剩水的行政区也被细化,这里被拆分为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不过这是不正常的现象,所以元代,这里被设置为统一的江浙行省。

不过,即使是拆分了,现在的苏南和浙北仍然是一体的,苏南浙北一直属于两浙西路(下辖临安府(杭州)、平江府(苏州)、镇江府、湖州、常州、严州(现属杭州)、秀州(嘉兴)、江阴军)

元代统一南宋的时候,江南一带因为抵抗不激烈,所以没受太大破坏,这里属于全国最发达的地区,江浙占粮食岁入三分之一,商税也占三分之一,租调更是有十分之七强!

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州府(秦会稽郡唐江南道)(7)

元代江浙行省

自秦始皇首次建议统一的封建国家,一直到元代,1500多年时间,太湖流域的苏南浙北吴文化区都是一体的,属于同一个行政区。

然而,这个格局在明代被打破了。

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应天府(南京)称帝,明朝建立,同年,朱元璋击败了浙江沿海的方国珍,控制浙江全境,并设立浙江行中书省,后因废除行省制,1376年改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不过,这个浙江和之前的两浙不一样了,它下辖11府1散州75县,苏南地区没了。

苏南哪里去了呢?我们知道,明帝国一开始首都是在南京,所以按照惯例,周边会有一片首都直辖区,然而,明朝这个首都直辖区划分得十分庞大, 于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地区出现了——南直隶(一开始是直接叫直隶的,但后来明朝迁都北京,河北地区也成为直隶;但南京也保留了陪都地位,所以南京周边的州府仍属于六部直管,称南直隶)。

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州府(秦会稽郡唐江南道)(8)

明代南直隶

对了,这里一定要说明一下,南直隶它本身不是行政区,只是一个地区的俗称,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南直隶只是一个地区的泛称。举个例子吧,江西是一个行政区,其下辖的南昌府和九江府有统一的机构——江西布政使司管理;南直隶不一样,南直隶下辖的苏州府和常州府,没有一个机构统辖管理,均直属中央六部管辖。

南直隶包括现在的江苏,安徽两个省和上海市,要知道,当时的江苏和安徽已经不是先秦时期的荒地了,而是得到高度开发的经济发达地区,一个首都直辖区控制如此庞大的地区,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而且,南直隶还破了一个记录:一个地区同时跨过了长江和淮河,这两条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对了,这其实还是“简化版”南直隶,一开始朱元璋把浙江的一部分都划给了南直隶,后因为浙江实在太小,于是洪武十四年(1381年),湖州府、嘉兴府地复归浙江。不过,也只有湖州府和嘉兴府回来了,苏南地区可回不来了。而浙江省的版图也基本就此成型,此后600多年,浙江都是这一片。

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州府(秦会稽郡唐江南道)(9)

一开始连湖州和嘉兴都被划到首都直辖区(明初还是叫中书省,后改为直隶)

朱元璋把苏南单独拿出来,塞到了首都直辖区,这个从未有先例的做法也不是没有引发非议,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更是批评这种将吴语区分离的做法几乎属于把人给腰斩,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其实是为了统治需要,朱元璋设立的一个同时包括淮北,淮南和江南的超大型首都直辖区的目的无疑是为了增强统治腹地,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首都设立在南方的大一统王朝,所以会出现一个横跨南北的超大首都直辖区的奇特局面,这个直辖区嘛,最富庶的江南自然要拿过来,但全拿下来又不现实,于是就出现了苏松常镇和杭嘉湖分离的局面。

而这一分离,就是500多年,而“浙”这个字眼,也渐渐成了今天浙江地区的专属,而和苏南地区渐渐断了联系。

作者:云帆

参考文献:

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