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是先磕头还是先说吉利话(所谓非礼勿动勿视勿听勿言)

中国可谓是礼仪之邦,在各种场合做不同事情都会遵循一定的礼数,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说到礼,大家一定会想到孔子,确实,“礼”和“仁”是孔子基本思想的中心,在孔子之前,即有夏礼、殷礼和周礼,而又以周礼最为完善。

拜年是先磕头还是先说吉利话(所谓非礼勿动勿视勿听勿言)(1)

礼在现代生活中总是被赋予道德上的意义,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礼貌

尊重长辈、老师、同学

态度友好,乐于助人

人情世故

.......

礼的涵义随着时代的变迁被赋予了多重含义,当然这也归功于中国汉字的魅力,那么,早在两千多年前,礼在孔子看来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拜年是先磕头还是先说吉利话(所谓非礼勿动勿视勿听勿言)(2)

其次礼是一种规范

实际上仪式本身也是一种规范。它的使用效果是针对特定人群才有效,“礼”是通过行为主体展开的,主体的全部活动既是这种规范力的彰显,同时也直接影响到这种规范力及其绝对性所呈现的效果,在此意义上,“礼”彰显出主体的价值和意义,即“因人而成礼”。

而此时“礼”显然是一个人内在的为人处世的标准,是内在道德修养的显现

拜年是先磕头还是先说吉利话(所谓非礼勿动勿视勿听勿言)(3)

就像联合国基金会上的王源小哥哥一样

再次,礼是一种生活方式

孔子继承周礼,同时也大大扩展了“礼”的范围,使得“礼”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衣、食、住、行,人的言谈举止,与人关系密切。“礼”是一种生活方式,意味着“礼”不仅是作为社会或他人所接受的某种规范或原则,而是需要放到现实生活中“履之”、证之的东西;也意味着“礼”的规范力的加重,人应该过着“有礼”、“规范性”的生活。

这也就是说,礼不仅仅是一种被文字加以诠释的理论,而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的实践

拜年是先磕头还是先说吉利话(所谓非礼勿动勿视勿听勿言)(4)

最后,礼是一种存在,上升到哲学的层面来说

“礼”构成了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并且证明人的全部实践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此意义上,“礼”构成了人的存在本身。“礼”是存在”意味着人在“礼”的习得中完成了“自我教化”,使自己从“孤独的自我”中走出来,证成自己是一个“类”的存在,从而完成了自己的社会性存在的提升,找寻到自己的存在本身,也即意味着“礼”在“礼”的规范和践履中证成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拜年是先磕头还是先说吉利话(所谓非礼勿动勿视勿听勿言)(5)

简单点,也即“我”是一个动态的人,别人只有注意到“我”的言行举止或者“我”主动的向别人展现自己的时候,别人才能够认识“我”,而“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所呈现的“礼”已经说明了。

生活应该简单随意点,但是在一些场合还是应该要有礼数的,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尊重,对一些事情的看重,同时也是个人内在的一种展现,所以,大家过年走亲访友的时候一定要玩的开开心心,多多注意礼仪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