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crv召回时间表(动则数亿本田CR-V召回)

日前,东风本田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6年7月31日起,召回2006年4月12日至2012年1月12日期间生产的思威(CR-V)牌多用途乘用车,共计533,350辆。该事件一出,即引起了包括笔者在内的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本田crv召回时间表(动则数亿本田CR-V召回)(1)

本田再度因高田气囊召回

据悉,之所以召回是因为该气囊导致的故障会伤及车内人员。君不见,东风本田表示,部分车辆驾驶席前气囊在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容器可能损坏从而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该表示,可以视为官方解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有媒体分析了此前召回的原因描述与召回车型的生产日期,推断出此次召回中的问题安全气囊为高田气囊。那么,问题来了,众所周知高田气囊引发的安全问题并不鲜见,并且引起了多次召回,甚至有数据显示目前高田气囊已经在全球造成了10人死亡,在美国造成超过100人受伤。为什么一再发生事件至今未能妥善解决呢?尤其是,为什么依然为数不少车企采用高田气囊呢?下面,车宇世界将不吝才智浅薄,做一个分析。

高田气囊引发的召回并不鲜见,堪称高发

事实上,高田气囊安全问题导致的首次召回始于2008年,此后高田气囊在全球的召回数字一直在变化,殃及全世界多家车企。时至今日,高田气囊依然频频露面,并且多次引发问题。比如,据英国路透社2月19日报道,日本马自达汽车因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隐患,总共在日本和海外召回约190万辆汽车。

本田crv召回时间表(动则数亿本田CR-V召回)(2)

大众宝马宣布在北美因高田气囊召回169万辆

不仅如此,德系品牌中戴姆勒、宝马和大众也纷纷入坑。今年2月份,这三家车企在美国召回车辆共计达250多万辆。在北美地区,2月16日,《底特律新闻》报道,由于要更换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美国通用汽车将在北美地区召回约20万辆旗下生产的汽车。除此之外,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也曾因高田气囊问题导致车辆召回。

其二、长达8年,高田气囊问题为何还没解决?这个“大坑”何时能填平?

显然,由高田气囊引发的问题由来已久,并且多次引发关注。从2008年至2016年已有8年,为何高田气囊的问题还未解决?“高田气囊召回”已经成为一种无人能打破的常态了吗?

其中,或可有多种原因。不过,笔者认为,其中的原因或可归结为以下两点:第一,高田气囊的技术问题未得到调查和解决;第二,高田公司在安全气囊市场上形成强大利益团体,具有垄断性。为何如此说呢?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1、频繁道歉未能解决问题,原来以硝酸铵作为气囊推进剂才是根源。

对于高田气囊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召回事件,高田公司从未给出解决方案,有的只是道歉。但是,最终由10大车企成立的所谓“独立测试联盟”的出来结论,让人大吃一惊。

2015年6月25日,高田公司CE0、高田公司创始人第三代传人高田茂久在年底股东大会向高田气囊消费者鞠躬道歉。但同时,他们发布声明表示其对于缺陷安全气囊原因的调查进展不顺,仍未确定高田气囊发生爆炸的根本原因。

本田crv召回时间表(动则数亿本田CR-V召回)(3)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离2008年高田安全气囊导致的首次召回已有8年。8年时间,何为依然调查不顺呢?问题会被掩埋么?所谓纸包不住火!最终查出来的的高田气囊问题根源却是由10大车企成立的“独立测试联盟”调查出来的,这个结论也是高田官方认为的根源所在。据美国《汽车新闻》2月23日报道,“独立测试联盟”对日本高田公司安全气囊发生爆破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发现,使用硝酸铵推进剂是安全气囊存在致命缺陷的主要原因。

本田crv召回时间表(动则数亿本田CR-V召回)(4)

“独立测试联盟”的负责人、前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官员大卫 凯利(David Kelly)表示,日本高田公司安全气囊缺陷主要由三个因素造成,包括使用硝酸铵推进剂、气囊的设计和制造、处于高温潮湿环境,这些因素使高田气囊很容易发生爆破。

有意思的是,此前就有有媒体报道称高田公司过去一直隐瞒了以硝酸铵作为气囊推进剂的安全隐患。那么,结论究竟是没有调查出来,还是故意隐瞒呢?恐怕时间有待进一步调查,我们这里且存疑。

2、垄断性造就的利益共同体或者联盟体或许才是又一诱因。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并且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何现在各大车企才成立机构调查高田气囊的技术问题呢?莫非,是扛不住了?这也是笔者要继续讲下去的又一问题。

本田crv召回时间表(动则数亿本田CR-V召回)(5)

本田是高田最大的客户,持有期1.2%的股份

众所周知,高田是世界上少数几家掌握安全气囊核心元件气囊控制单元(ECU)和传感器的企业中唯一能够独立生产安全气囊的企业。数据显示,高田气囊在全球的市占率超过20%,其主要客户除了日系阵营的本田、丰田、日产、马自达、三菱汽车等,还有奥迪、奔驰、宝马、通用、现代、福特等诸多知名车企。

事实上,有媒体报道过,高田的有恃无恐可能来源于气囊行业的高门槛以及高田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们。以本次事件的主角本田以及另外一家日企丰田为例,本田持有高田1.2%的股份,它和丰田曾表示不会因为”召回门“而弃用高田气囊。

3.气囊造成的财务坑,让其难以扛下去

所以说应该说问题到如今才会浮出水面,应该是随着车企们多次陷身召回事件从而导致巨额的财政亏损(召回成本难免产生额外负担乃至罚款等),面对迟迟拿不出解决方案的高田公司,这种利益关系还能维系多久呢?

本田crv召回时间表(动则数亿本田CR-V召回)(6)

大众在美因高田气囊召回或造成4亿欧元额外花费

且以戴姆勒为例,数据显示,2015年,戴姆勒集团共实现营收1495亿欧元,同比增长15%。其中税前利润为138亿欧元,同比增长 36.63%;净利润为89亿欧元(2014年为73亿欧元)。因高田气囊所引发的召回将使得其全年净利润下滑至87亿欧元,税前利润下滑为132亿 欧元。

本田crv召回时间表(动则数亿本田CR-V召回)(7)

高田气囊给车企成为车企财务上难以承受之重

这种时间已经恐怕扛不了多久了。譬如,目前,本田、丰田、日产、福特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均已宣布停止或减少对高田安全气囊的使用。

本田crv召回时间表(动则数亿本田CR-V召回)(8)

本田因高田气囊召回2450万辆汽车,额外支出22.5亿美元的费用

其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不仅仅是高田气囊,这值得我们深思

既然说到了气囊,那么车宇世界不妨多说几句。一个高田气囊出现了问题,就搅得全世界汽车圈都不得安宁了。如果有朝一日,都出现问题呢?这也就是笔者前文提到的入行的高门槛,不排除其他方面的门槛,但是技术门槛却是磨不过的问题。

事实上,除了高田气囊,日本在轮胎、轴承、安全带、散热器等多个汽车零配件上都存在垄断现象。通过分析2013~2015年的《美国汽车新闻》评选的汽车零配件百强名单,笔者发现日本上榜企业数目连续三年夺冠。其中2013年上榜企业数目为29家,比美国的23家多6家,比世界汽车产业鼻祖的德国整整多出来10家。

本田crv召回时间表(动则数亿本田CR-V召回)(9)

日本汽车零部件产业之所以在全世界占据如此大的市场份额,主要是因为日本在汽车零配件上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在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的汽车核心零部件市场拥有很强的话语权。这种优势导致日本在世界汽车零部件市场形成垄断,而这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2014年,中国有关部门曾经对12家日本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进行了相应的处罚。更早的时间,2013年11月,日本轮胎巨头东洋橡胶工业公司承认参与价格垄断,同意支付1.2亿美元罚金。2013年9月,美国司法部彻查9家总部设在日本的零部件供应商企业,处并以7.45亿美元的罚款。

这种垄断导致的后果就是:一旦日本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出现了问题,或者是日本经济下滑,全世界相关的车企也将跟着倒霉。比如,“高田气囊”系列召回事件。可是,车宇世界在这里问一句,假如有更多的国家能够掌握安全气囊的制造技术呢?换言之,高田气囊之所以一再出问题却一再被使用,或者一部分源于技术上的不可替代性。这,值得引起我们深思!

声明:本为为车宇世界/成方原创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谢谢!如有侵权,作者保留追究权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