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城市简介----达州)

达州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部,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素有“中国气都、巴人故里”之称,是国家“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站,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达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达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城市简介----达州)

达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达州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部,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素有“中国气都、巴人故里”之称,是国家“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站。

达州历史悠久,自东汉建县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历为州、郡、府、县所在地。

达州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和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四川重点建设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达州是中国179个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和四川省12个区域性次级枢纽城市之一,达州火车站是西南第四大火车站,达州境内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完备,是四川省通江达海的东通道,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达州物产丰饶,资源富集。享有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中国香椿第一县的美称。

历史沿革

东汉和帝永元八年(96年),析渠县置宣汉县。

刘宋永初年间(420~422),升宣汉县为巴渠郡,辖宣汉、始兴、巴渠、东关、新安、下蒲、晋兴七县。

梁大同二年(536),废巴渠郡置万州,辖开巴郡、新安郡、万荣郡等七郡。

西魏废帝二年(553),改万州为通州。

隋大业三年(607),通州改为通川郡。

唐武德元年(618),复名通州。

武德三年,于通川县城置通川总管府,辖通、万等八州。

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

贞观五年(631),废都督府。

天宝元年(712),改通州为通川郡。

乾元元年(758)复名通州。

宋乾德三年(965),通州改名达州。

明洪武九年(1376),降州为县。

正德九年(1514)复升为府级州,辖东乡、太平二县。

清嘉庆七年(1802),改达州为绥定府。

民国二年(1913),撤绥定府。民国24年,川政统一,置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开江,开江解放。11日大竹解放,12日渠县解放,15日达县解放,17日宣汉解放,29日万源解放。至此,达州所属各县全部解放。

1950年,改行政督察区为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

1952年9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为四川省达县专区。

1970年,达县专区改称达县地区,地区驻达县。

1993年7月5日,达县地区更名为达川地区。

1999年6月20日,撤销达川地区,设立地级达州市,市人民政府驻通川区荷叶街。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设达县专区,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署驻达县,辖达县、宣汉、开江、平昌(原平昌设治局改设,驻江口)、巴中、南江、通江、万源等8县。

1952年达县专区属四川省领导。

1953年原大竹专区所属大竹、渠县、邻水3县划入达县专区。辖11县。

1970年达县专区改称达县地区,地区驻达县。辖达县、万源、宣汉、开江、邻水、大竹、渠县、南江、巴中、平昌、通江等11县。

1976年由达县析置达县市,属达县地区领导。达县地区驻达县市。辖1市、11县。

1979年由万源县析置白沙工农区(相当于县级),工农区政府驻白沙公社。达县地区辖1市、11县、1工农区。

1993年7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达县地区、达县市更名为达川地区、达川市;将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划给新设立的巴中地区(今巴中市)管辖,邻水县划给广安地区(今广安市)管辖;撤销万源县、白沙农工区,合并设立万源市,由达川地区代管。

1999年6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达川地区和县级达川市,设立地级达州市。设立达州市通川区,以原达川市的行政区域为通川区的行政区域,将达县的双龙乡划归通川区管辖。达州市辖原达川地区的达县、宣汉县、开江县、渠县、大竹县和新设立的通川区。原达川地区的万源市由四川省直辖,达州市代管。

2013年7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达县,设立达州市达川区。以原达县(不含碑庙镇、江陵镇、北山乡、安云乡、梓桐乡、金石乡、青宁乡、龙滩乡、檬双乡)的行政区域为达川区的行政区域;原属于达县行政区域的碑庙镇、江陵镇、北山乡、安云乡、梓桐乡、金石乡、青宁乡、龙滩乡、檬双乡划归通川区管辖。

位置境域

地貌

达州市地势东北高(大巴山区),西南低(盆地丘陵区)。最高处是宣汉县鸡唱乡大团堡,海拔2458.3米;最低处是渠县望溪乡天关村,海拔222米。大巴山横直在万源宣汉北部,明月山、铜锣山、华蓥山由北而南,纵卧其间,将达州市分割为山区、丘陵、平坝3块。山地占幅员面积70.70%,丘陵占28.10%,平坝占1.20%。北部山体切割剧烈,山势陡峭,形成中、低山地貌单元;中南部较为平缓,形成平等谷地地貌单元。

水文

达州市河流主要属长江支流的嘉陵江水系,发源于大巴山,由北而南呈树枝状分布。前河、中河、后河汇成州河后与巴河在渠县三汇镇汇合成渠江,南流300公里入长江。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流有15条。共有通航河流9条,分别是渠江、州河、巴河、前河、后河、中河、铁溪河、清溪河、林岗溪,基本形成以渠江、州河、巴河这主干流的水路运输网络,流域覆盖达州市四个县(市)。各河流可通航里程不等,运载量在100吨以下。

气候

达州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由于地形复杂,区域性气候差异大。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区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海拔800至1000米的低、中山气候温凉、阴湿,回春迟,夏日酷热,秋凉早,冬寒长;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区,光热资源不足,寒冷期较长,春寒和秋霜十分突出。达州市热量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全年平均气温14.7度-17.6度之间,无霜期300天左右。达州市雨量充沛,年平均雨量在1076至1270毫米之间。春季多寒潮低温天气,夏季多伏旱和洪涝、大风、冰雹,秋季多连绵阴雨。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7年,达州市已发现矿物38种,产地250余处。其中探明储量的28种,产地146处;可开发利用的28种,已开发利用的21种。石煤已探明储量7.63亿吨,其中保有储量5.80亿吨,表外储量1.22亿吨,炼焦用煤6.39亿吨。主要分布在达川区、通川区、大竹县、宣汉县、渠县及开江县、万源市境内。[5]

达州天然气远景储量达3.8万亿立方米,已探明天然气储量6600亿立方米,是全国继新疆塔里木、内蒙古鄂尔多斯气田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大气田。中石化在宣汉普光发现迄今为止国内探明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海相整装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高达3561亿立方米,到2009年预计探明储量将达到7700亿立方米;中石油万源罗文铁山坡气田单井日产无阻流量高达1550万立方米,创全国陆地单井日产量之最。中石油、中石化已把达州作为“十一五”期间天然气勘探、开采的主战场,到2010年,将建设普光、罗家寨、铁山坡、渡口河和石河等5个天然气净化厂,达到天然气处理能力7400万立方米/日,年新增商品天然气量200亿立方米,年产硫磺450万吨。

铁矿保有储量3743万吨,预测储量1400万吨,主要分布在万源市红旗、长石、城区、关坝、水田、沙滩等地。达川区新兴,宣汉县新华、樊哙、漆碑、天生、上峡等地也有分布。锰矿在万源市大竹河田坝一仙鹅一带,发现一处锰矿。矿床延伸30余公里仅在北段8公里地区内探明菱锰矿表外D级储量113.5万吨。矿石中锰最高含量36.27%,最低11.1%。

钒矿主要分布在万源市大竹河蒲家坝、隔档溪地区,D级保有储量,五氧化二钒42.88万吨,矿石5918万吨。铝土矿分布于万源市花尊山一带,长18公里,厚度0.43至3.2米。探明储量84万吨,平均品位35%-51%。石灰岩在万源市、渠县、通川区境内局部地区探明保有储量5亿吨。大竹县、宣汉县、达川区都有出露。达州市地质储量20亿吨左右。

截至2017年,石膏已探明储量2.3亿吨,主要分布在渠县、万源市、达川区等区县的一些地区。岩盐矿位于达川区铁山背斜北端含盐块区,面积12平方公里,远景储量2亿吨以上;宣汉县西北含盐块区,面积14平方公里,远景储量4亿吨以上;通川区罗江、宣汉县王家含盐块区,面积12平方公里,远景储量0.9亿吨以上。

富钾卤水储量为3.39亿m³,探明储量1.65亿m³,主要分布在宣汉县境内。白云岩的远景储量2272万吨,硅石远景储量5亿吨,钾盐矿远景储量1000万吨,钡矿远景储量20万吨以上,铸石远景储量5亿吨以上,大理石远景储量2000万立方以上。其他非金属矿产耐火粘土地质储量500万吨,磷矿保有储量631万吨,硫铁矿200万吨,膨润土(俗称白泥巴)保有储量11.76万吨,页岩、粘土矿695万吨。

生物资源

达州市共有脊椎动物400余种,其中兽类60多种,鸟类230多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10多种,鱼类85种。有国家、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兽类14种,鸟类20种,两栖类1种(大鲵,俗称娃娃鱼);属省重点保护的兽类3种,鸟类12种,爬行类2种;属四川省林业厅公布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250种。

全区有野生植物5000余种,分属201科、1269属,具有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南北植物兼备等特点。除稀珍保护植物31种,占全国列为保护类的8.8%左右外,还有药用价值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淀粉植物、纤维植物、单宁植物、菌藻类植物和花卉等。

达州市普查鉴定的2158种植物中,可供药用的1652种,现已收入标准的有500多种。大宗品种有30多个,畅销国内外市场。达县出产的白芷、红花、百合、乌梅;宣汉出产的黄连、党参、大力子、厚朴;开江县出产的香附子、山植;万源市出产的陈皮、党参、柴胡、杜仲、天麻。渠县出产的白芷、川芎等均为大宗产品。其中天麻、杜仲、黄柏、厚朴、首乌等颇负盛名。

综合

2017年达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83.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2.13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58.12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703.69亿元,增长10.5%。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066元,增长7.1%。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79.36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gdp的比重为61.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2.8%,拉动gdp增长5.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24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482.42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408.7亿元,增长10.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4%,总体保持平稳。其中食品烟酒类下降1.2%,衣着类增长4.7%,居住类增长1.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增长1.7%,交通和通信类增长0.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增长4.2%,医疗保健类增长4%。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21.5%。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671.67万人,常住人口568.95万人,城镇化率43.92%。全年出生人口60949人,出生率9.07‰;死亡人口39515人,死亡率5.88‰;自然增长率3.19‰。

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415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82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615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8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7%。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6.0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其中,水稻17.7万公顷,增长0.6%;玉米10.35万公顷,增长0.6%;薯类16.39万公顷,增长2.5%;油料种植面积13.17万公顷,增长1.1%;蔬菜种植面积9.41万公顷,增长0.9%。

全年粮食产量296.06万吨,比上年增加3.54万吨,增长1.2%;油料产量34.01万吨,增长2.1%

产品名称绝对数比上年增减( 、-)%粮食296.061.2# 稻谷126.631.0玉米70.941.2薯类68.103.0油料34.012.1# 油菜籽29.182.0麻类4.94-0.9水果33.292.2蔬菜309.961.4

全年肉类总产量47.87万吨,比上年下降2.2%。其中猪肉产量31.94万吨,下降2.7%;牛肉产量4.47万吨,增长1.1%;羊肉产量1.77万吨,增长0.2%;禽肉产量9.28万吨,下降2.7%。全年水产品产量9.86万吨,增长5.6%。牛奶产量1.89万吨,增长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411.26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见表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4.1%,重工业增长8.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1.6%,集体企业下降11.7%,股份制企业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5.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9.34亿元,比上年增长4.1倍;实现利税85.13亿元,增长115.3%;资产负债率44.7%,下降11.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0次/年,增0.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8%,增3.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0.3%,增4.3个百分点。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4.35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400.7亿元,增长1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27.65亿元,增长15.2%(见表4)。其中,国有投资完成1127.32亿元,增长23.4%;民间投资完成600.33亿元,增长2.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6.99亿元,增长10.3%;第二产业投资404.96亿元,下降2.5%;第三产业投资1225.71亿元,增长23%

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3.64亿元,同比增长21.8%。商品房施工面积998.85万平方米,增长4.1%;商品房销售面积406.32万平方米,增长58.1%;商品房待售面积85.01万平方米,下降6.8%,去库存效果明显。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0.37亿元,同比增长13%。

按消费所在地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557.75亿元,增长12.5%;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02.61亿元,增长13.8%。

按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完成88.64亿元,增长14.8%;商品零售完成771.73亿元,增长12.7%。

从热点商品看,日用品类增长23.4%,汽车类销售额增长22.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9%,家具类增长15.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5%,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2.9%。

全年进出口总额6909万美元。其中,进口额482万美元;出口额6427万美元;净出口(出口减进口)5945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个,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500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7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957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7公里,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132.6亿吨公里,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28.15亿人公里。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收入30.48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6.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96.65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48.83万户,4g用户229.91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1.51万户,网络电视用户73.58万户。

全市共接待游客2233万人次,增长17%。其中,莲花湖接待游客247.2万人次,神剑园接待游客138万人次,洋烈水乡接待游客90万人次,五峰山风景区接待游客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1.08亿元,增长2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7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90.73亿元,增长10%,高于gdp增速1.8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5.73%;地方公共财政支出387.67亿元,增长8%。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801.93亿元,比年初增加176.95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住户存款1917.5亿元,增长10.2%;非金融企业存款431.96亿元,下降2.9%;广义政府存款362.05亿元,增长20.4%。人民币贷款余额1277.93亿元,比年初增加200.3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住户贷款605.17亿元,增长13.9%。2017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84.36亿元,同比增长20.3%。保费深度5.33%,同比提高0.45个百分点,保费密度1222.56元,同比增加196.45元。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67.54亿元,增长23.4%;财产险保费收入16.82亿元,增长9%。赔款及给付合计26.15亿元,其中人身险赔款及给付合计17.78亿元,财产险(已决)赔款8.37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7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924所。其中,小学1501所;普通中学386所;普通高等学校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4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全市共有专任教师50791人,其中,小学24859人;普通中学2112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517人;普通高等学校1255人;成人高等学校31人。全年各类学校招生21.06万人,在校生82万人,毕业生20万人;小学招生6.27万人,在校生40.71万人,毕业生6.98万人;普通中学招生10.83万人,在校生31.82万人,毕业生10.4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2.86万人,在校生6.32万人,毕业生2.53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7796人,在校生24549人,毕业生6763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3048人,在校生6935人,毕业生2289人。幼儿园752所,在园儿童19.1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技术创新联盟、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各1家,市(厅)级重点实验室12 家,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4家。建立科技扶贫在线平台8个。全市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授予市级科技进步奖30项,登记技术交易合同金额1425万元。全年共申请专利2219件,增长48.2%,专利授权1032件,增长29.1%。

(九)—文化、卫生、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馆(站)321个;其中,文化馆8个,文化站312个;博物馆(陈列馆)5个;剧场、影剧院数25个,其中电影院17个;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1405千册。年末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95%和96.12%,全市有线电视入户率(含网络电视用户)达到55.08%。

2017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19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9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卫生机构床位2991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8848张。全市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2081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6937人,注册护师、护士9493人。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82‰和5.36‰。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1个,当年新建全民健生路径157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45个。体育销售收入实现1.66亿元,增长12.2%。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6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83元,增长9.1%。其中,工资收入16397元,增长9.5%;经营净收入5172元,增长11.1%;转移性收入5187元,增长5.3%;财产性收入1627元,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557元,增长8.9%。其中,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增长17.3%;食品烟酒类支出增长7.7%;医疗保健类支出增长5.2%;衣着类支出增长1.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43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工资收入5162元,增长3.6%;经营净收入4833元,增长10.4%;转移性收入2391元,增长20.9%;财产性收入457元,增长20.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261元,增长9.8%。其中,居住类支出增长14.8%;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增长14.4%;食品烟酒类支出增长8.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2.4%。

2017年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0.49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4.1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2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1.4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521.55万人。

全市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36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33960张。社区服务设施469个。年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7.46万人和32.3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减少3.19万人和0.98万人。

2017年,通川区贫困县摘帽已接受省上验收,全市全面完成311个贫困村退出、15.07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贫困发生率为3.7%,比上年下降了2.8个百分点。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33万户,建成农村公路1562公里,8.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206个贫困村建立了电商服务站点。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54个,搬迁入住1.5万户4.8万人。

(十一)—基本单位及从业人员情况

2017年末,全市共有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各类法人单位29023个,产业活动单位33671个。在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为16412个,事业法人单位4002个,机关法人单位(国家机关和政党机关)922个,社会团体法人单位1129个,其余法人单位6558个。

2017年末,全市一、二、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吸纳从业人员69.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的单位从业人员6万人;第二产业的单位从业人员27.5万人;第三产业的单位从业人员36.2万人。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23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3%。

(十二)—环保、节能降耗

2017年,全市积极支持配合中央和省开展环保督察,中央督察组移交的386件信访投诉问题按时按质办结上报,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达88%。全市治理水土流失182平方公里,当年造林面积14907公顷,完成营造林40.6万亩,森林面积70.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2.76%。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深入推进,空气达标率为83.6%,同比上升9个百分点,pm10和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0.5%、10.7%;年末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达到100%。

2017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为0.75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增长0.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1吨标准煤/万元,增长2.24%。

经济概况

概况

​1949年,达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仅有2.2亿元,到1978年达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也仅有11亿元,经过17年的发展,1995年GDP跨越百亿元大关。此后,达州市经济增长的步伐明显加快,7年后的2002年GDP突破200亿元;而跨越300亿元这一台阶仅用了3年时间,2005年达到343亿元。在2006年成功跨越400亿元大关的基础上,2007年、2008年连续跳跃500亿元和600亿元新台阶;2010年成功突破800亿元,达到819亿元。2011年成功突破千亿,进入了四川省千亿俱乐部,达到10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六十多来达州市GDP年均增长6.8%。其中,改革开放30多年来达州市年均增长9.6%,“十一五”年均增长14.2%,比“十五”时期提高2.6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四川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加快发展。2010年达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425亿元,占GDP的51.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63.1%。

1978年达州GDP占四川省的比重为6%,此后便逐年下降,1993年达到4.1%这一最低点后,又逐年上升,经过10多年的恢复发展,2007年达州市GDP达到510亿元,占四川省的4.9%。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三年又回落到4.8%。从位次上看,1978年达州GDP总量居四川省第4位,1999年被宜宾超过降到第5位,2009年又被南充超过而下降到第6位,并保持至今。

2017年,达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3.94亿元,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1.6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12.96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3.21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9:52.9:26.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4%、59.7%和31.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7、5.0和2.7个百分点。[6]

第一产业

2017年,达州市粮食种植面积55万公顷,增长0.61%。其中,小麦6.55万公顷,下降2.37%;水稻17.45万公顷,下降0.87%;玉米10.09万公顷,增长0.52%;薯类15.42万公顷,增长1.48%;油料种植面积12.8万公顷,增长1.2%;蔬菜种植面积9.15万公顷,增长1.7%。全年粮食产量282.25万吨,比上年增加0.56万吨,增长0.2%;油料产量31.95万吨,增长2.9%

第二产业

2017年,达州市全部工业增加值95.80亿元,增长7.3%;实现利税141.62亿元,增长20.2%;资产负债率54%,下降1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25次/年,提高0.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9.15%,降0.0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7.58%,升1.14个百分点。95.80亿元,增长7.3%;实现利税141.62亿元,增长20.2%;资产负债率54%,下降1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25次/年,提高0.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9.15%,降0.0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7.58%,升1.1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2017年,达州市全社会投资完成1176.2亿元,增长17.3%。全年建成投产项目223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5.7%,新增固定资产881.71亿元。年内上亿元投资项目171个,其中:中石油川东北高含硫项目完成投资11.22亿元,川投燃气发电项目完成投资10.89亿元,南大梁高速公路完成投资8.1亿元,颜锋铝业铝型材一体化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37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60.46亿元,增长13.6%,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9个百分点。按经营地统计,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80.7亿元,增长14.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79.77亿元,增长12.5%。按消费形态统计,餐饮销售收入完成57.88亿元,增长13.1%;商品销售收入完成502.59亿元,增长13.6%。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限额以上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同比增长24.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0.4%;日用品类增长5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0.2%;家具类增长46.5%;汽车类增长23.6%;中西药品类增长69%。

2017年,达州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351.3万人次,增长9%。旅游总收入90.42亿元,增长21%。

社会事业

科技

2017年末达州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厅)级重点实验室5家。全市获省级科技进步奖9项,授予市级科技进步奖28项,登记技术交易合同金额1750万元。全市组建特色农业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26个。全年共申请专利898件,专利授权560件,其中企业申请专利323件,企业申请发明专利61件。

通信

2017年,邮政电信业务收入27.15亿元,增长2.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7.6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50.77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93.48万户,4G用户17.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8.87万户,网络电视用户21.07万户。

传媒

2017年,达州市共有文化艺术馆(站)319个;博物馆3个;陈列馆2个;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量92.1万册。年末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47%和95.32%,达州市有线电视入户率28.69%。

历史文化

元九登高

达州元九登高节这一传统已沿袭千年,每年正月初九,数十万人倾城出游,这一壮观景象在全国也属罕见。相传公元815年,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诗人,世称元九)贬谪通州(今达州)任司马,初到任时,通州:“人稀地僻、蛇虫当道”,元稹励精图治,清正廉洁,政绩斐然,为当地百姓干了不少好事。公元818年元稹调任河南,民众便于正月初九元稹离任当天,全城父老登上城南翠屏山和城北凤凰山,万民送别,依依不舍。达州从此留下了“元九”登高的传统习俗。每年元月初九这一天,达城万人空巷,男女老幼竞往城外登山,登高远望,纪念这位好官,而且风雨无阻,不达山顶决不罢休,一直延续今日。人们借此登高眺远,祭天祈福,期待一扫去岁颓势,迎来新年万事畅达。当代达州籍著名诗人梁上泉有这样的诗句:达州原是古通州,山自青青水自流;元九登高怀元九,诗魂常伴凤凰游。“元九”登高节已在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商标局注册,成为达州的城市文化节日品牌。

石桥火龙

达州石桥火龙闹春已延续千年。整个活动贯穿了请龙、龙点睛、龙请水、烧火龙、送龙等民俗风情,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特别是到了元宵节晚上,数条火龙游街走巷穿梭,居民家家用硝磺、柴碳等原料配制成烟花,尽情地对火龙燃放,使之火花四溅,让人喝彩不已。火龙用竹篾做成龙的躯体,再裱上白纸,涂上颜色,绘上鳞、角、爪,龙首、龙尾长达数十米,浑然一体。然后用硫磺、白硝、木炭制成的火药,做成“土火箭”,还有吐珠、转花、大犁等不同式样的烟花,安装在龙的全身。一条火龙由十来个赤膊青年手擎,加上鼓乐手、擎鳖鱼、小龙虾、鳖、金鱼等人,队伍达几十人。经过几百年来艺人不断地研究改进,如今火龙由原来丈把长,发展到现在最长可达30多米长。

风景名胜

达州市知名景点一览表景点名称简介四川百里峡四川百里峡位于宣汉县境内,是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景区由百里峡、江口湖两部分组成,总面积为105平方公里,其中百里峡景区范围65平方公里,海拔452米至2148米,峡长140公里。这里有百兽聚会、仙女岩、观音洞、南天门、二龙飞瀑、老黄山、犀牛望月、一线天、盘龙洞、雄鸡鸣天十大景点,江口湖水域面积20平方公里,有云雾寨、鸡窝石、三斗峡、普光寺、黄石白鹤林等景点。百里峡景区历史悠久,有秦末汉初樊哙屯兵驻扎留下的将军坪、跑马梁、拴马石、大通险道及石栈道等遗址,有张献忠、白莲教留下的青龙寨、大寨子等遗址。

八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八台山风景名胜区地处万源市八台乡的东部,因地貌成层状梯级递降,有八层之多,故名八台山。主峰2348m,为川东第二高峰。八台山为大巴山石灰岩山地的一部分。区内景物多彩多样,融山景、峰景、崖景、生景、气景为一体,是达州市自然风景最吸引人的景区之一。八台山峰谷高差达1500一1700m。站在峰顶,脚下群山起伏,如波似涛,延绵千里。其西南部为白沙河支流,谷坡宽阔,其上发育相对高差达100m的石灰岩孤丘36座,参差错落,形似象棋的棋子,故称棋盘山,这是四川省独一无二的石灰岩丘陵群景观。

真佛山真佛山位于达州市达川区城南30余公里的七里峡山脉中段的福善乡境内,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风景区主要由德化寺、玉佛寺、金刚寺、凌云寨等人文景观,以及胭脂湖、三仙石、海螺洞、莲花庵、云华山、刀脊梁等自然景观构成。与德化寺遥遥相对的一佛寺双塔,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塔高21层,可谓全国之最。古庙、石塔、林海、秀峰、溶洞、湖水浑然一体。

賨人谷賨人谷风景区地处达州市渠县城东26公里,以奇山、秀水、幽洞、丽峡、飞瀑、湖泊、涌泉、怪石、古栈、茂林著称,被誉为川东“小九寨”、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景区内景观众多,汇洞景、石景、崖景、瀑景、气景、生景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并且有些景物独具特色。洞景主要集中在渠县龙潭乡老龙村境内,初步调查有大小溶洞60多个,呈现于地表的多为落水洞形式,一门一洞,洞洞有别,洞间又有小洞相通。溶洞群中,以老龙洞的规模最大、最奇。该洞高20m,宽约30m,长在1000m以上。

宣汉观音山森林公园观音山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达州市宣汉县柏树镇,面积24488亩,最高海拔1058.6米。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观音山森林公园不仅是生态旅游胜地,还具有历史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观音山的神话传说,神龙宫的传奇故事,山顶的宝盖寺遗址,红军战场遗址和"白莲教"起义遗址见证着历史的痕迹。

雷音铺省级森林公园雷音铺森林公园总面积800公顷,距达川区南城6公里处,雷音铺森林公园金刚寺旅游度假村,距达城20公里,位于达川区金刚,该度假村置身于参天古树之中,大清乾隆三年建造的名胜古刹,规模宏伟壮观。雷音铺森林公园经过几年的建设,初具规模,已向游客开放并能为游客提供会议、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优质服务。万源市大竹河风景区大竹河风景区位于万源市北50公里,面积49.6平方公里。区内四季景色各有千秋。两岸山峰千姿百态,有的峭壁千仞,直插云霄;有的似鳄鱼上山、神龟下海,活灵活现;天坑、地缝、间歇泉、溶洞等景观目不暇接,令人叹为观止。一佛寺塔一佛寺塔又名双石塔,位于达川区城东南40公里的景市乡一佛塔村,一佛寺建于清宣统元年,其建筑形式和殿堂布局与真佛山寺庙十分相仿,可惜该寺庙毁于“文革”,现仅存山门和石梯,山门高5米,两边门柱上石刻楹联,为“梵刹甚清幽孤月寒烟空色相,园多雅致万家烟火映禅登。”距寺约20米是一佛塔,塔为双石塔,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六边形密檐式实心塔。其中1号塔高42.65米,底层边长3.6米,下为石砌素面台基,高0.23米,基座为须弥座,高0.47米,东边三面浮雕佛龛人物10余尊以及园林建筑图案。

列宁主义街列宁主义街位于距达州市达川区63公里的石桥镇西南角,由东向西一字排开的四座仿木结构的石牌坊,分别是清嘉庆、同治、光绪年间为旌表、诰封、节孝而建造的。石牌坊古朴隽秀,重檐斗拱蔚为壮观。每坊额端均镂雕“五龙捧圣”。其间或浮雕“八仙”,或圆雕“桃园结义”,或“三战吕布”,或“二十四孝”等历史故事。渠县汉阙群渠县碑、阙较多,而且品位高,档次高,其中汉阙有6处。是全国最多的地方,阙上有的刻有朱雀、青龙,有的刻有人物,雕刻精美,造型精致,为他处少见。全国重点保文物护单位2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其余为县文物保护单位。主要碑、阙有冯焕阙、沈府君阙、蒲家湾无铭阙、赵家村西无铭阙、赵家村东无铭阙、王家坪无铭阙、赵公神道碑等。

渠县文庙渠县文庙地处四川达州市渠县县城内,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文庙是前后经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个皇帝,改迁位置,费时118年之久才建成的。文庙大门雄伟壮观,朱红照壁,十分耀眼。正北面“宫墙万仞”四个遁劲有力的楷书鎏金大字,相传为康熙皇帝手书。宫墙两边大门悬匾,左有“圣域”、右有“贤关”,即圣贤所能至。桥护栏雕刻文房四宝、花鸟虫鱼、祥云怪兽等。中桥两头为精雕蟠龙,只有状元衣锦还乡才可过此桥,寓意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两旁的二桥,也只有功成名就的读书人,才够资格过一趟,称做“游泮”,且要举行一定仪式,即所谓“泮水生香”,始能走过。

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梓桐乡,建筑面积约620平方米,现存房屋10间。此处原名“杜府草堂”,因建国前是梓桐乡伪团总杜光亭的庄园。该建筑始建于民国初年,后经逐年维修、遂成为一座具有川北农村特色的四合大院。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在1982年7月由达县地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修建了旧址陈列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爱萍同志题写了馆名。1996年6月,被命名为地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5月22日被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达州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攻略

景点概况

简介

达州市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达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重镇,有“川东明珠”之誉。达州市的名山大川、河湖风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自然景色绚丽多姿,被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为“西南奇胜”。达州市历史悠久,庙宇古塔,石刻雕塑遍布全境;历代能工巧匠、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革命文物亦为丰富。

最佳旅行时间

四季皆宜

建议游玩天数

2天

当地气候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语言

达州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