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王天一对吕钦的经典对局(前度刘郎今又来)

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就是一部文人的失意史,或者干脆就是牢骚史。从屈原的《离骚》开始,绵延不绝。文人失意悲观失望的多,流连山水的多,忧愁苦闷的多,放浪形骸的多,真正能够超脱物外、自我解脱,甚至随遇而安的人很少。

甚至可以说,一个朝代有幸能有一个就很拽了。宋代有幸,有一个苏轼,李江苏海,万世人文表率。元代有幸,有一个关汉卿,是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唐代有幸,有一个刘禹锡,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差不多如苏轼一样,屡遭贬谪,屡受暴击,但却像打不死的小强,越活越精神,越活越旷达,越活越有生命气象,最终历经七代帝王,身体嘛嘛香回到长安,照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指点江山,不亦快哉?

刘禹锡的父亲刘绪,自称汉室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人到中年担任嘉兴盐铁转运副使,日子过得红火,但要命的是二十多年未能得子,这让刘绪有点心事重重。

某日刘妻卢氏称自己梦见大禹赐子,谁知竟真的怀上了。大禹赐子当然叫“禹赐”。但老婆生孩子,却没自己啥事,这似乎又不对。《禹贡》中有云:“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所以就给孩子命名为刘禹锡。此后刘绪再无生子,刘禹锡是独生子女。

2012年王天一对吕钦的经典对局(前度刘郎今又来)(1)

小刘是别人家的孩子,小时即过目不忘,无不呼为神童。后又得到诗僧皎然悉心提点,又被陆羽所点拨,所欣赏,以为有宰相器。刘禹锡并非浪得虚名,19岁进京,22岁高中进士,跻身官场。

由于才华出众,卓尔不群,32岁的刘禹锡被“永贞革新”的王叔文激赏,直接把他当做未来的宰相来栽培。老谋深算的王叔文认为,唐顺宗继位之后,一定会重用年轻的中坚力量,所以把同年进士刘禹锡和柳宗元等推上前台。

据《旧唐书·卷一百六十》记载:“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顺宗即位,久疾不任政事,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但要命的是,唐顺宗流年不顺,不久中风瘫痪,被迫禅让。于是,唐宪宗上台。一场暴风骤雨般的大清洗来了。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被赐死;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被贬到八个州任刺史。这就是唐代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执政者觉得还不解恨,第二年又追加诏令,说这些人扰乱朝纲,“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内”。这一年刘禹锡只有34岁。

从未来宰相谋篇,出入宫廷,皇帝言听计从,到突然间被贬谪到荒蛮之际作为结局,过去的好友风雨飘摇,朝不保夕,未来的前程一片黑暗,险象环生。这就是刘禹锡的前半生。

但刘禹锡绝不屈服,他老人家破船载酒,豪气冲天,反而如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我常常想,国家不幸诗人幸。如果永贞革新成功了,关我们啥事?但历史就缺少了一个刘禹锡,唐诗有诗仙,有诗圣,有诗鬼,有诗魔,但却没有诗豪。那有多么亏欠?刘禹锡是唐诗中的另一极,是独特的这一个,刘禹锡不可缺少。缺少了,唐诗的味道就不一样。在唐朝,刘禹锡是百搭。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韦应物、白居易并称“三杰”。

刘禹锡的好友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很多人只觉得刘禹锡的诗歌豪气干云,事实上他的人生沧海一声笑,绝对笑傲江湖。

刘禹锡先是贬连州刺史。一年后反对派觉得刺史还是显大,于是又把他贬为朗州司马。朗州一呆就是十年。

老刘不在乎,朗州就朗州吧,天朗气清,州司临门,刘禹锡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流寓人生,也开启了唐代失意文人的壮丽贬谪史,要不怎么叫诗豪呢?在朗州,公务之余,刘禹锡发现了民间有巫祝祭神,有很多古怪的词调,非常动听。马上让人翻译过来,一听之下,震惊不已,这些古老的诗歌不要太好。

于是刘禹锡借鉴这种词调,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学题材,这就是刘禹锡新翻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爱情上阴晴圆缺,政治上也是风雨如晦,两性之间莫非也是战争?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无情胜有情。

在《秋词》中刘禹锡这样写道: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人人都说秋天肃杀,万物萧条。鲁迅也说:“冷风吹进船舱里呜呜地响,隔着蓬隙向外一望,沧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但刘禹锡不同,他觉得秋天挺好,很可能还胜过春朝。秋高气爽,碧空如洗,能够引发诗情,推动诗人兴发感动。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自娱自乐的精神,这是真正的阿Q精神,但这也是最好的安慰剂。没有谁能够拯救刘禹锡,拯救他的只能是他自己。他的好友柳宗元贬到柳州之后,一蹶不振,写了永州八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不久便孤独而死。死时只有四十来岁。但刘禹锡不,他要活下去,而且还要活得漂亮,一直熬,把那些坏人一个个熬死掉。

当然说他内心不难过,这是不可能的。偶尔他也发发牢骚。比如刘禹锡创作的以瞿塘峡为题的《竹枝词》。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瞿塘峡一共有十二个险滩,自古以来是公认航行的险地。但更可恨的是,人心又不是水,更不是瞿塘峡,明明没啥事,为何也要平地陡起波澜?对迫害自己的反动势力刘禹锡也是火力全开,口诛笔伐。

但如果仅仅是鞭挞,那么刘禹锡就不是刘禹锡。更多就是在鞭挞中体现诗人自己的独立精神和人格力量。诗人的《浪淘沙》就是一例。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莫说谗言如惊涛巨浪让人畏惧,也莫说迁客骚人好似沉沙淹没。千万次的淘漉虽然艰辛,吹尽浮沙才能看到光芒四射的金子。这是诗人对自我价值的确认,任何诋毁任何打压都不能改变一个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被贬朗州十年后,刘禹锡奉诏回京。朝廷应该要重新启用他了。当年裴度曾把自己侄女嫁给了刘禹锡,如今刘禹锡奉诏归来,裴度早早开始替他谋划,“复欲置之郎署”。但谁知道刘禹锡大嘴巴又惹出了事端。

这年春天,长安城的人奔走相告,都去玄都观看桃花。刘禹锡很奇怪,因为在他的记忆中,长安城的玄都观是没有桃花的。受好奇心的驱使,他就去了长安崇业坊的玄都观。进去一看,只见一大片桃园,植有桃树千株,桃花相继开放,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刘禹锡万分感慨,以戏谑的口吻写了一首诗,与好友们分享。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借用京城里的人纷纷奔走看桃花,讽刺趋炎附势、奔走权贵门下的小人。同时借用新栽的“桃千树”,比喻新得势的权贵,这些人都是自己离京后才引进的,一夜之间仿佛地底下冒出来似的。

这首诗刺痛了很多人,不少人抓小辫子,说刘禹锡讽刺朝廷。皇帝一怒之下,又把刘禹锡贬到更远的播州。柳宗元上书说,自己老母亲不在了,就死在自己贬谪的过程中,人生至痛。但刘禹锡双亲还在,他愿意和刘禹锡交换贬谪地,让刘禹锡离家更近一点。什么叫好兄弟?这就是。皇帝也觉得有点不近人情,于是把刘禹锡贬到近一点的连州当刺史。

连州刺史一年,郎州司马十年,再连州刺史七年,接着转到夔州五年刺史。二十三年,刘禹锡几乎是创下了中国文官的贬期之最。

二十三年弹指一挥,刘禹锡垂垂老矣,他和白居易同返洛阳。在扬州见面。酒宴之上,白居易喝得酩酊大醉,即兴作了一首诗歌,赠送刘禹锡,诗歌非常感伤: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感叹刘禹锡诗称国手,但却被自己的才华所累,二十三年耽搁太可惜,磨折太大,损失也太惨重了。但刘禹锡却不这样看,随即和诗一诗,这首诗也成为他的经典之作。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歌大意是,哥哥你错了,二十三年弃置,在巴山楚水之间,我自然倍感凄凉。如今回乡,仿佛就是一枕黄粱。一直到这里都是“抑”,但下面一句很重要,要用小本子记下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条船翻了,其他的船都在千帆相竞。这棵树枯死了,其他的树万木争荣,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个人的兴衰不足道,历史的大趋势就在那里。这个认识远远超出了白居易。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使得刘禹锡不以胜败论英雄,成功失败,不萦于心,不寄于怀。从公元805年被贬,到公元828年回京,当年的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已经成了年近花甲的老叟,但刘禹锡的英雄气还在,初心未改,骨气也未改。

转眼又到春天。刘禹锡忽然心有所动,兴致勃勃又要去看桃花,重游玄都观。谁知一到观中,不由得大吃一惊,但见满目萧条。当年的千树桃花荡然无存,满地都是又湿又滑的苔藓,零零散散的菜花、燕麦在风雨中瑟瑟飘摇。刘禹锡不禁感慨万千,又作了一首诗: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好一个打不死的刘郎,桃花不见菜花开,“种桃道士”哪里去了呢?那些反对革新的人们,当年威风煊赫,不可一世,现在又在哪里呢?但我老刘又回来了。哈哈哈,又回来了。

集贤殿学士做了一段时间,刘禹锡又顶替韦应物,担任苏州刺史。我为啥要写刘禹锡,原因就在这里。苏州历史上很多诗人在此为官。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些大诗人政绩斐然。他们能够写诗,也能够把悲悯情怀和民本思想传递给民间,还倡导了读书入仕的价值取向。

当年刘禹锡酬答苏州刺史白居易诗歌,其中有一句“苏州刺史例能诗”,等到刘禹锡赴任苏州,白居易自然也要调侃他。在《送刘郎中赴任苏州》诗中,白居易写道:“何似姑苏诗太守,吟诗相继有三人。”这三人,就是鼎鼎大名的白居易、还有韦应物和刘禹锡。

刘禹锡上任苏州刺史后,正好苏州发生水灾。老百姓流离失所,饥鸿遍野。

苏州刺史能不能干得好,有两大要点:一是能否控制水患,苏州水道纵横,很容易淤塞,造成水患。二是苏州鱼米之乡,但赋税很重,因为水患使得百姓得不偿失,所以能否减税成功。

韦应物当年就是治水有功,他还体恤民众,把自己的俸禄基本都耗尽了,所以韦应物很得苏州民心,苏州百姓称之为韦苏州。

825年白居易调任苏州刺史。上任不久,白公体贴民间疾苦,发现阊门城外水陆不通、河堤坍塌、河道淤塞。于是决定围绕虎丘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使阊门与运河相接。山塘河全长3600米,故称“七里山塘到虎丘”。

诗人又在山塘堤岸栽柳种竹,植桃李数千株,岸上桃李春风,塘中莲荷高举。开凿的山塘河和建成的山塘街,不仅解除了洪涝之忧,而且大大便利了这一带的灌溉和交通。那以后七里山塘极为繁华,会馆林立,笙歌曼舞。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也把阊门、山塘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白居易虽只做了一年多的苏州刺史,就因病离职。但苏州老百姓对他十分爱戴,垂泪相送,不忍别离。白居易离任后,苏州百姓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以作纪念。

2012年王天一对吕钦的经典对局(前度刘郎今又来)(2)

现在苏州则是迎来了第三任刺史刘禹锡。刘禹锡到任之后,面对哀鸿遍野的人民,他只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赈灾。刘禹锡怕过谁啊?人家真有担当,立马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苏州人民从灾害中走出。但这还是治标。

二是治水。治水才是治本。刘禹锡不怕治水,当年他担任连州刺史,曾对海阳湖进行疏浚扩充,并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引入中原与江南园林艺术,在海阳湖打造了吏隐亭、切云亭等10大景点,还亲自为每处景点赋诗一首,合为《海阳十咏》,传诵一时。

治水老刘是有经验的,他对所有河流再度进行规划,勾连,打通,使得水路全部连通。同时利用枯水季节,对所有河流进行彻底疏浚,建筑灌溉和排洪设施。从此苏州很少再发生水灾。

唐文宗皇帝因刘禹锡治水有功,特赐予他紫金鱼表示赞赏。刘禹锡非常高兴。忍不住写诗把自己褒贬了一下。说,久学文章含白凤,却因政事赐金鱼。

三年后刘禹锡离任。刘禹锡为官清正,刚直不阿,爱护百姓,直到今天仍然供奉苏州城隍庙里享受着香火和祭奠。离开苏州之际,刘禹锡饱含深情写道: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

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刘禹锡离开家乡,自然魂消,苏州百姓爱戴他,感激他,舍不得他离开,也是魂消。此后苏州人民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祠。岁岁年年祭祀他们。

2012年王天一对吕钦的经典对局(前度刘郎今又来)(3)

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摘选自:王开东,版权属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