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杀马特手挡脸拍照姿势(他采访78位杀马特)

中戏毕业、任职川美的武汉导演李一凡,从2017年开始,辗转深圳、重庆、大理等城市,历时两年,采访杀马特78人,收集915段流水线及工人生活录像,整合剪辑成一部125分钟的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于2019年12月在广东时代美术馆展映。

10年前杀马特手挡脸拍照姿势(他采访78位杀马特)(1)


杀马特,音译自单词「smart」,显著特征是服饰夸张、配饰廉价、妆容浓艳,发型五颜六色天马行空。

2008年左右,杀马特开始在网络上形成,迅速呈射线状传播,并初具规模。

10年前杀马特手挡脸拍照姿势(他采访78位杀马特)(2)

他们自成家族,在网吧低像素的摄像头前黯然神伤或不可一世,自认引领时尚潮流,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冷傲姿态,将个人空间设置成忧伤的暗黑色调背景,搭配上一些由繁体、冷僻字符拆分后组合而成的文字(俗称火星文),输送幼稚可笑的价值观。

10年前杀马特手挡脸拍照姿势(他采访78位杀马特)(3)

这个团体的中坚力量是末代80后与初代90后。


李一凡的这部《杀马特我爱你》,抛去了人们对杀马特群体的常规认知,用尽量弱化主观色彩的记录手法,从访谈和录像之中,深度剖析这一曾在网络上拥趸众多的「亚文化」潮流群体。

10年前杀马特手挡脸拍照姿势(他采访78位杀马特)(4)

杀马特的产生,与身心高度发展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畸形审美未得到科学引导有极大的关系。

大多数杀马特成员,没有优渥的家境,缺少父母的关爱,内心深处向往标新立异却没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只能用孤傲、另类和廉价的表象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空洞与自卑。

10年前杀马特手挡脸拍照姿势(他采访78位杀马特)(5)

他们拒绝与主流为伍。所以在那个年代,非主流与杀马特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只是展现形式上略有差异。

时过境迁,随着网民的口诛笔伐和冷嘲热讽,这一群体在2012年左右逐渐式微。

之后人们再谈及杀马特,语气之中大多是嘲笑与揶揄。

10年前杀马特手挡脸拍照姿势(他采访78位杀马特)(6)

李一凡则反其道而行之。

他的镜头语言极度写实,用冷峻、客观、还原真相的访谈,深入浅出地展现杀马特们的过去与现在。

大部分杀马特成员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他们的眼神之中少了当年傲视群雄的锐利,多了一些与世俗妥协的深邃。

10年前杀马特手挡脸拍照姿势(他采访78位杀马特)(7)

《杀马特我爱你》中,看不到站在高处俯视的优越感。

李一凡的访谈,秉持「存在即合理」的原则,从不同等级、段位的杀马特身上,找到他们的共同之处。

他们谈及最多的词汇是「自由」——这是我在观看纪录片之前未曾想到的。

坦率而言,同样是困顿于世俗之中,他们的身上,比我们这些世俗之人多了些打破桎梏的勇气。

10年前杀马特手挡脸拍照姿势(他采访78位杀马特)(8)

如今的社会,杀马特们再无藏身之处。

他们因过往经历而遭受排挤,既未得到自己内心深处向往的自由,又无法挣脱世俗的藩篱。

随着时间推移,杀马特们逐渐认清了自己的定位,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10年前杀马特手挡脸拍照姿势(他采访78位杀马特)(9)

明白自己曾被人当做小丑,但从不后悔有过那么一段义无反顾的岁月。

从这个角度而言,人人都笑杀马特,但又有几人真如杀马特?


了解更多公众人物、流量偶像、曼妙女星背后的故事,请关注@娱头酒。

我这里写的,都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不是通稿里被虚构的「明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