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深度解析(未来智慧交通是什么样子)

9月16日上午, 2022中国(合肥)首届场景创新峰会在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合创巢”举办。峰会现场,合肥发布了第二批场景机会清单和场景能力清单。

在智能城市方面,合肥面向交通出行领域发布了5个场景能力方案,这些场景普遍具有“创意、小切口、大赛道、简单、爆发”等特征。

方案发布之后,中国交通广播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相关项目的负责人。五大交通出行场景项目,将为我们呈现怎样的未来智慧交通图景?

智慧交通深度解析(未来智慧交通是什么样子)(1)

2022中国(合肥)首届场景创新峰会

智慧交通深度解析(未来智慧交通是什么样子)(2)

1

仅需3分钟

新能源汽车“满电复活”!

打开手机app,将车辆驶入至附近换电站,站控系统自动识别车牌后,地面工作台升起将车辆抬起,开启快速换电,整个过程仅需3分钟左右……未来,这样的智能换电场景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新能源汽车补能将像加油一样便捷。

瞄准换电赛道,绿舟科技基于“LZ AIOS” 控制系统打造智能换电场景,目前已实现换电站在无人干预的情形下自动换电,整个换电过程无需人工操作设备,完成换电之后,换电站还会对车辆做全面自检。

绿舟科技换电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除了可以实现“一键换电”,还能够提供车站交互、充电管理、运维管理、换电控制、消防预警视觉分析等管理服务,大大提高换电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据了解,到2022年底,该项目将在合肥市完成20座换电站的投运,在市区形成五公里服务半径,为换电车型提供快速地补能服务。

智慧交通深度解析(未来智慧交通是什么样子)(3)

EVOGO快换站

2

智享自然美景

无人驾驶车带你逛公园

乘坐无人驾驶观光车游览公园、路边招招手即可通过无人移动售卖车购买咖啡和简餐,远处,无人清扫车正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在划定区域内定时清扫、无人安防车定点巡逻守卫游客的安全……这样的科幻电影场景,现在已经在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变成了现实。

来到这座“5G-V2X智慧公园”,游客可以在休闲游玩的过程中体验到全方位一体化智能网联创新应用生态,感受浓浓的“科技感”生活。这样的科幻场景,离不开星云互联的技术及产品支撑。

据了解,星云互联基于V2X智能技术,构建“车路协同”智能网联运行环境,通过对现有智能化设备进行升级改造,配备网联化车辆、路侧感知及交互系统、边缘计算系统及云平台应用配套基础建设,实现智能网联无人巡检车、消杀车、清扫车、物流车、观光车等多种无人驾驶车辆与设施、环境、人之间的智能协同配合。

9月14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自动驾驶和智能航运方向)的通知,同意将“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园区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等18个项目作为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未来,公园将继续围绕自动驾驶观光、无人售卖、无人清扫等场景进行试点应用,形成景区自动驾驶运营管理模式。

智慧交通深度解析(未来智慧交通是什么样子)(4)

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里的“5G智能天团”

3

“互联网 智慧停车”

缓解城市静态交通压力

逛商场、去医院、回小区,你是否遇到过“停车难”的问题?“买车容易停车难”、“有车无位、欲哭无泪”、“出门五分钟,停车一小时”,这些段子道尽了“老司机”们停车的辛酸史。

针对车主对于商业中心、小区物业、政府机构、医院周边等城市人口密集区域停车难、停车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多威尔智能利用5G互联网、车牌识别、超声波车位引导、视频图像处理、语音交互等技术,搭建连接人、车位、车辆的语音“寻车位”APP静态停车云平台。

多威尔智能创始人、总经理金仁宏告诉记者,通过共享停车管理系统的搭建,目前已经实现自动车辆身份识别、自动车辆类型判别、自动交易扣费等前端功能和财务结算远程监控、统计报表等后台功能,“该方案已经在多个小区、商城实现落地应用,实现了错时错峰停车,有效地缓解静态交通压力,实现了泊位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智慧交通深度解析(未来智慧交通是什么样子)(5)

4

AI交通缓堵

让城市交通拥有“智慧大脑”

近年来,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等城市交通问题凸显,仅靠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城市管理需求,通过AI等新信息技术驱动的智能城市交通解决方案被寄予厚望,科技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城市交通“智慧大脑”,成为一大发展趋势。

百度AI交通缓堵解决方案通过 “互联网轨迹 交警感知数据”洞悉拥堵成因和演变规律、AI视觉感知技术对卡口/电警视频实时分析、依托地图软件为特种车辆提供最优线路导航等技术方案,大大提升了城市高峰期间的通行效率,也为交通基础设施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方案在河北保定、重庆永川、湖南长沙等地有着丰富应用,未来也将于合肥落地。

智慧交通深度解析(未来智慧交通是什么样子)(6)

百度“交管大脑”

5

短距离无人驾驶摆渡车

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

从地铁到小区、从教学楼到宿舍楼,这样的出行场景往往距离不长,但却令人烦恼。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短距离无人驾驶摆渡车应运而生。

据“百十米”项目创始人魏磊介绍,无人驾驶摆渡车搭载了中科院合肥创新院团队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系统,通过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基于类脑机理的智能决策技术、自适应运动控制技术,以及车辆执行机构安全冗余的线控改造技术,让摆渡车具备自动驾驶、人机交互、巡迹行驶、自动避障等功能,“该项目有效地缓解了用户短途出行的压力,为用户增添了更智能、更具科技感的出行体验。”

智慧交通深度解析(未来智慧交通是什么样子)(7)

无人驾驶摆渡车行驶于校园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