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生病感冒(孩子变得闷闷不乐)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昨天带孩子去公园玩的时候,有一群孩子在玩游戏,应该是邻居或者是亲戚吧,远处有几位家长在交谈,时不时看往这边。

突然,有个小女孩离开了他们,在一旁坐着,好像是闹了矛盾不开心。那一群孩子依旧在玩,并没有理会她,有一位稍大的孩子来和她说话,但是她还是低头不说话。后来他们走了,女孩依旧闷闷不乐,家长们问了情况后也没有再理会。

这是多么熟悉的场景,我妹妹小时候闷闷不乐的时候,大人们依旧在旁边谈笑,或者在笑她矫情之类的话。后来妹妹告诉我:"本来就很难过了,他们这样我就更不开心了,唉。"

家长们似乎常常对孩子"闷闷不乐"并不在乎,觉得孩子过一会就好或者觉得孩子太矫情。但实际上,这样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老是生病感冒(孩子变得闷闷不乐)(1)

01 孩子"闷闷不乐","情绪"可能"感冒"了

孩子常常是活泼可爱的,但有时候也会变得"闷闷不乐",但一会儿又"嬉皮笑脸"的了。所以忙碌工作和家庭的我们,有时候就会觉得孩子不开心过一会就好了。但是,孩子"嬉皮笑脸"就真的放下那些不开心了吗?我们大人都不一定如此,孩子就更难说了。

就好比如身体感冒,虽然有时候不流鼻涕不咳嗽了,但是感冒依旧也没有好。同样的,情绪也会感冒,当孩子容易焦虑、烦躁、敏感、冲动、闷闷不乐的时候,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情绪患感冒"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表现:

(1)孩子不快乐、沉默寡言

小孩子的成长经历简单,一旦接触新事物或陌生人内心就会有一定的压力,有的孩子就会出现一些情绪不稳定的表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开心、不快乐。孩子会通过这些情绪的表达来引起家长或老师的注意,让他认为信任的人来关注他们的不快乐、不开心。而有的家长常常会认为是孩子在任性、在粘人。

(2)经常抱怨

如果孩子回到家里就是和妈妈抱怨学校、抱怨老师、抱怨作业多、抱怨作为孩子的压力,或者经常抱怨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多半是因为某件事或某个人对他造成了困扰,因为孩子找不到合适的渠道进行排解和发泄进而产生焦虑担心的情绪。

(3)孩子降低兴趣

原本孩子喜欢探索新事物,喜欢玩玩具,但是孩子渐渐觉得什么都没意思的时候,变得对新事物也没兴趣,对曾经喜欢的事也没有兴趣,这时候就要注意孩子是否遇到令他困扰的事了。

孩子老是生病感冒(孩子变得闷闷不乐)(2)

02 孩子情绪感冒,家长需要了解情况并反思

孩子的小哭小闹虽然是一会儿,但他也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忽略了不在意孩子情绪虽然是方便了自己,但是孩子不开心的背后可能会持续伤害孩子。一般来说,孩子不开心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和伙伴们闹矛盾了。

就像我开头说的那位小女孩就是因为和伙伴闹矛盾了如此不开心。小孩子会十分看重朋友的关系,但同时他们也会看重自己的感受,当朋友拒绝或者否认、嘲笑他的时候,他会非常难过。

(2) 想买想玩的东西被拒绝了。

这时候孩子的闷闷不乐,我们通常会采取忽视的态度,任孩子哭闹或者不开心。

(3) 家长太强势了。

强势家长在家里一般都比较麻利、能干,也容易包办孩子的一切衣食住行,对孩子要求一般都比较严厉,甚至苛刻,而且一旦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就会受到厉声呵斥。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没有安全感,整天生活在恐惧、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也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便变得沉默寡言。

(4) 不想做的事被家长逼迫做了,或者出于无奈做了。

家长无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越班、补习班,无视孩子的成长规律,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造成孩子被要求、被强制学习,于是孩子没有安全感、厌学情绪、恐惧心理。

(5) 在外受到欺负。

近年年儿童受到性侵事件不少,在一些事件中孩子们都不敢和家长说,但是害怕恐惧的心理还是存在的。当孩子在外受到欺负时候,容易沉默寡言、脾气暴躁、敏感等等。

孩子老是生病感冒(孩子变得闷闷不乐)(3)

03 面对孩子情绪感冒,不做"抗生素型"家长,做"白开水型"家长

当孩子情绪感冒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通常来说会有两种做法,我们分别把这两种做法的家长分为"抗生素型"家长和"白开水型"家长。

  • 抗生素型家长。

抗生素型父母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或命令,或讲道理等方式,直接给孩子一个解决方案,就像抗生素一样,不管你感染的是什么病毒细菌,一针打下去,统统消灭。

抗生素的沟通方式本质是告诉孩子,你(孩子)该怎么做,才能让我(父母)爽。这种方法养育孩子,更像是把孩子当成员工,训练怎样才能让他们能听你的话,而不是如何做自己。至于孩子的情绪和需求,这不重要。

比如孩子吵闹买玩具,这类型家长就说"买什么,你有一屋子玩具了,浪费钱"再比如孩子与伙伴闹矛盾了,就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后别跟他玩就是了",或者不满爸爸妈妈生了弟弟妹妹,只说"都哥哥姐姐了还不会让着弟弟妹妹"。

虽然这类型管教能迅速让孩子停止吵闹和不开心的情绪,但是长久如此会出现以下不好的情况:

A. 孩子不接受管教。第一次让孩子不要跟着弟弟妹妹对着干,孩子不对着干。下一次孩子还是会和弟弟妹妹对着干。

B. 孩子的要求越来越"过分"。当我们忽视了孩子吵闹玩具的情绪,孩子会转移到吵闹其他比如看电视、玩iPad等等我们更加不希望看到的需求中。

C. 孩子产生人格障碍或心理问题。常常这样管教下的孩子,一是产生偏执型人格障碍,总认为没有人爱他,周围人都对他有敌意,因为父母没有重视孩子的情绪,二是一切顺从父母,但同时也产生内心纠结、敏感等痛苦,最终引发心理问题。

孩子老是生病感冒(孩子变得闷闷不乐)(4)

  • "白开水"型家长。

这类型家长不会给孩子一个解决方案,(比如孩子受欺负了,帮孩子出头),也不善于利用父母手中的"权利"去管教或命令孩子该怎么做。这样的父母会花更长时间跟孩子沟通,促进双方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需求。

比如小孩和朋友发生矛盾闷闷不乐的时候,这类型家长和他说"跟好朋友吵架,让

你很难过是吗,那你能和我讲讲发生了什么?"再了解情况后,会和孩子表示态度"他做得确实有些过分,你们之前也发生这样的事情吗?看来你很重视你们的关系。"

这类型家长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好处呢?

(1)了解孩子真实情绪,找到问题的根源,无形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这类型家长虽然没有直接给出沟通方案,但在无形之中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情绪,帮助孩子拨开了"情绪洋葱"。因为人的情绪也像洋葱一样有多层的,而且越往内部,越接近真实的情绪状态。

就好比如孩子摔倒了哭了,实际上他不是因为痛而哭的,是因为手里的糖掉了哭的,而糖是好不容易买来的。当我们了解这样的真实情绪后,我们无形中就帮孩子找到了解决方案,就会带孩子再买一根糖,而不是简单地骂孩子"摔倒了就哭,不准哭"。

(2)孩子更有安全感更有主见。因为这这类型家长与孩子更多是处于平等的关系中,一般的需求家长都会满足孩子,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会关心孩子的不开心和尊重孩子的需求。孩子获得足够的爱就会有安感。除此之外,也会在父母提供的选择中学会选择、更加有主见。

孩子老是生病感冒(孩子变得闷闷不乐)(5)

04 用平等和尊重,做一名"白开水型"家长,治好孩子的"情绪感冒"

孩子"情绪感冒"我们不能不在意,要不然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比如孩子不会表达,万一在外受到欺负,我们不知道,孩子的生命健康就难以得到保障。所以我们要用平等和尊重,帮助孩子抵抗"情绪感冒"。

首先是倾听理解。

无论是孩子犯错还是内心不安,家长都要从理解孩子、换位思考的角度去安慰孩子,去设身处地的感受孩子的想法,向孩子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建议孩子下次在遇到类似情况该如何处理,并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理解和爱,孩子内心充满了安全感自然会触动迎接不良情绪的发生,也会对父母更加的信任。

接着是用孩子的语言和孩子沟通,最重要一点就是不要讲大道理。

像孩子厌学说老师想食人花,把我们这些学生吃掉。这时候你可以顺着孩子意思说,那食人花为什么想吃掉你们,它这是想磨练你们呢。或者编一个小故事和他说,因为大道理对他们来说还理解不了。

其次,是让孩子尽情地表达自己。

当孩子因负面情绪来向父母寻求帮助时,父母不要一直自己说、不要着急去解决问题,而是要鼓励孩子将内心的坏情绪充分地表达出来。

父母可以先将孩子抱在怀里,让孩子感到来自父母的安慰,在孩子比较犹豫的时候,父母可以一点点的引导孩子让孩子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如果孩子表达能力有限,父母一定要仔细倾听提炼重要信息,帮助孩子做出更好的,有建议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要焦急,因为任何人想表达出内心的负面情绪都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孩子老是生病感冒(孩子变得闷闷不乐)(6)

最后,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如果孩子闷闷不乐是因为自己教育方式,就要重新改变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少点指责和控制孩子,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以上,这些都少不了对孩子的尊重与平等相处,而不是为了进一步控制孩子,主要还是为了孩子能渡过"情绪感冒"阶段。

如果孩子"听话"和"主见",让你二选一。大多数家长会选"主见",但很多时候家长们会希望孩子"听话",于是不在意孩子的闷闷不乐的感受,只要孩子不哭闹就好了。可是,现在不在意,以后孩子可能会发生更多问题,到时候家长们可能"束手无策"。

我是小C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