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多少米内可以起飞(靠人瞄准射击飞机)

去年,耗资4亿元的战争题材电影《金刚川》在国内各大院线上映。这部电影描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将士们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勇猛故事。

在影片当中,志愿军的高炮部队为了保卫金刚川上的岩里桥,与美军的战机展开了殊死搏斗,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可以说,高射炮在志愿军将士的手中,发挥出了"对空导弹"的作用。

那么在现实中,高射炮真实的对空防御效果又是如何呢?

战斗机多少米内可以起飞(靠人瞄准射击飞机)(1)

一、高射炮的出现

在现代战场上,高射炮的对空防御,说白了就是“打飞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高射炮最开始运用于战场上,是为了打“气球”。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在这一战中,法国首都巴黎被普鲁士重重包围,法国政府被困在围城之内,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在这时,法国政府想到了一个“好法子”,那就是派人乘坐载人气球飞上天去,飞越普鲁士军队的阵地,从而与外界保持联系,组织起反攻的部队。

最开始时,普鲁士军队拿这些在天上飞的“气球”没有半点办法,手中的步枪根本打不到这些高空中的“气球”,只能看着法国人来去自如。但是普鲁士军队也不会坐以待毙,眼睁睁着法国成功组织起反攻。于是,普军参谋长针对这些飞来飞去的“气球”下了死命令,要在短时间内研制出专门打“气球”的火炮。

战斗机多少米内可以起飞(靠人瞄准射击飞机)(2)

当时在普鲁士军队中,射程较远的只有加农炮,所以普军便将这些加农炮装在了可以移动的四轮车上,由几个普鲁士士兵进行操纵,根据气球的方位随时调整角度,对其实施打击。这一改造而来的“气球炮”在当时打下了不少的气球,这便是最早的高炮雏形。

但是这一阶段的“气球炮”的命中率还很低,还是不能有效的克制“气球”。因此各个国家也纷纷效仿法国,在战争中应用气球充当传递信息、侦查敌情以及运送物资的交通工具。相应的,多家军火公司也接到委托,开始研究制造专门用以打击空中气球的高射武器和弹药。

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军火公司拿出来的方案并未让人满意,基本上都是一些类似高爆弹、燃烧弹、破片弹之类的,只能对一些低空飞行的气球产生威胁。直到20世纪初,飞机、飞艇的出现,让空军这一兵种正式加入到战场之中,迫使这些军火公司转变思路,开始研究如何打击具备优秀防护能力的高空飞行物。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高射炮研制成功了。

战斗机多少米内可以起飞(靠人瞄准射击飞机)(3)

1906年,德国的一家军火公司根据飞机和飞艇的特点,将原来普鲁士军队改造的“气球炮”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制造出了专门用来射击飞机和飞艇的火炮。

这门火炮的装载工具从原来的四轮板车,变成了具备优异机动能力和强大稳定性的汽车,并且还配备了防御功能强大的防护装甲。而这门火炮的口径为50毫米、炮管长约1.5米,弹速相当的快,初速度可以达到572米/秒,可以射中4200米高的飞行物,这便是世界上第一门高射炮。

这款武器的面世,让本来横行霸道的空军有了天敌,不敢再肆意耀武扬威,而也正因如此,高射炮很快便成为了战争的“宠儿”。

二、战争的“宠儿”

在第一门高射炮面世之后,德国很快认识到了高射炮在未来战争中将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开始认真研制,并且在两年之后又研制出了一门性能更加优越的高射炮。

这款新研制出来的高射炮,除了口径、炮管、弹速、射程有了相应的提升外,还创新性地使用了门式炮架以及控制手轮来调整炮口的高低和方向,将高射炮的高低射界和方向射界扩大了不少,进一步提高了高射炮的精确度。

在德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研制类似的对空防御武器,用以防范随时可能出现的敌机。在一战爆发之前,高射炮的研制工作就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威力、射程、便携性以及精确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高射炮的对空防御效果,也在随后发生的几场大规模战争中为世人所惊叹。

1914年,一战爆发,在这一战中,本来只是起到侦查、运送物资等辅助作用的飞机开始在机身和机翼上装载炸弹,摇身一变成为了各国军队中的攻击主力,相应的也成为了各国十分头疼的空中利器。

而这时,高射炮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战斗机多少米内可以起飞(靠人瞄准射击飞机)(4)

1915年,塞尔维亚陆军士兵用一门改装过的加农炮,成功击落了一架敌军轰炸机,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社会第一次用地面火炮击落了固定翼飞机。而这也让各国越发重视高射炮的应用,着重提高了高射炮的射击精确度。

在一战中,英国甚至组建起了一支炮兵部队,专门负责防控工作。

随着战争的推进,高射炮的改进工作也在加快,各国军队在实战中,摸索出了如何用高射炮打击敌机的方法,也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改进经验。

在一战前期,要想击落一架飞机,平均要发射11585发炮弹,而等到一战后期,这一数字就缩小到了5000发炮弹。虽然说对空防御效果在这个阶段依然不高,但是相比较于一架飞机而言,5000发炮弹的造价十分低廉,这也让各国有了十足的动力去研发高射炮。

一战结束之后,参战各国更加清楚高射炮对于空军具有巨大的威胁,因此禁止德国生产高射炮,但是德国并不甘心,将原来的炮兵工厂安置到了瑞典,继续开展研究。而在这一时期,雷达设备出现,使得高射炮的对空防御能力大大增强。

等到二战时期,高射炮在德军的手中更是发挥出了惊人的威力,成为了当时盟国飞机的最大克星。

战斗机多少米内可以起飞(靠人瞄准射击飞机)(5)

三、高射炮的真正威能

在二战初期,高射炮的弹速已经可以达到每秒一公里,射高更是达到了一万米,还配备了自动机、测距机、指挥仪和炮瞄雷达,采用了先进的射击瞄准设备和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火控系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武器系统,是当时唯一有效的地面防空武器。

而在这一场波及到全球的战争中,德国的高射炮使用经验最为丰富。

在二战刚开始时,德国就已经拥有2600门重型火炮和6700门轻型高炮,组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面防空体系。在1940年的西欧战役中,德国高炮部队声称击落了盟军854架战机,占到了盟军出动军机总数的三分之一。等到1941年10月时,这支部队更是宣布已经击落了盟军军机5381架,为德军地面部队织起了一道密不透风的防护网。

战斗机多少米内可以起飞(靠人瞄准射击飞机)(6)

德军的高炮部队在当时让盟军很是头疼,因为其强大的对空防御能力,盟军即使取得了制空权,也不能阻止德军地面部队的行进。例如在1943年8月,在盟军取得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轴心国部队还是安然无恙地撤出了西西里岛,这是由于德军在这一地区部署了500门高炮,一旦盟军军机准备实施轰炸,就会被这些高炮瞄准击毁。

德军的高炮部队不仅保护着德军的地面部队,还守护着较为重要的工业设施。1943年,美军的178架中型轰炸机就奔赴罗马尼亚的一个油田,试图对其施行空袭,但是德军在当地部署了100门重型高炮以及数百门的轻型高炮,美国的轰炸机在这些高炮的打击下节节败退,非但没能取得预计的战果,还损失了54架轰炸机。

在轴心国和同盟国的战斗中,高射炮的对空防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检验。据统计,1944年德军高炮部队击落和击伤的盟军飞机数量,占到了该年盟军被击落和击伤飞机数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而且在德军的空军逐渐丧失制空权之后,高射炮在德军的对空防御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截止到1944年6月,德军在西线就部署了10900门重型高炮和22200门轻型高炮,击落了数万架的盟军军机。

战斗机多少米内可以起飞(靠人瞄准射击飞机)(7)

而且高射炮的对空防御效果,还体现在对敌机轰炸效率和准确性的干扰上。据统计,在没有受到高射炮的影响下,轰炸一座桥梁大概需要投放30枚炸弹,但是因为高射炮的密集火力影响,轰炸机不得不增大飞行高度,使得需要投放150枚炸弹才可以完成轰炸。因此,高射炮的密集火力大大增加了敌军的轰炸成本以及轰炸难度。

但是在二战之后,随着喷气式战斗机和防空导弹的研制成功,高射炮的对空防御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在一段时间里,以美苏为首的军事强国还全面停止了高射炮的研制工作,将高炮部队从军事编制中剔除。

直到80年代,由于导弹基地的不稳定性增加,世界各国又开始重新思考高炮的重要性,并且将其作为防空导弹的补充手段进行使用。现如今,对空防御系统已经进入了“弹炮结合”的时代,也就是防空导弹负责高空目标,高射炮负责低空目标,两者协同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战斗机多少米内可以起飞(靠人瞄准射击飞机)(8)

综上可见,高射炮的对空防御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自身,更多取决于所针对的目标。在刚出现时,高射炮的对空防御效果不明显,是因为当时并没有研制出专门用于打击空中目标的火炮。而等到二战时期,高射炮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且由于当时飞机的发展还很落后,因此高射炮的对空防御效果在此时达到了巅峰。

但是二战之后,高射炮的对空防御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濒临淘汰,现如今也只能当作辅助手段来使用。

文/乐宇

参考资料:

1、《防空高炮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杨少宇、秦峰

2、《德军高炮部队防空作战》,肯尼.沃雷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