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3日上海解放(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后,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第22军和第21军61师奉命进军浙东5月16 日,第22军从杭州出发,沿杭甬公路,向浙东进击与此同时,第21军61师向新昌、嵊县、奉化地区进击5月21日拂晓,第22军65师、66师强渡曹娥江5月22日上午,浙东人民解放军第2纵队5支队与22军65师193团在姚南筀竹岭附近胜利会师23日早上,66师196团、65师193团在余姚城区会师,余姚解放,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1949年5月23日上海解放?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1949年5月23日上海解放(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

1949年5月23日上海解放

宁波解放概况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后,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第22军和第21军61师奉命进军浙东。5月16 日,第22军从杭州出发,沿杭甬公路,向浙东进击。与此同时,第21军61师向新昌、嵊县、奉化地区进击。5月21日拂晓,第22军65师、66师强渡曹娥江。5月22日上午,浙东人民解放军第2纵队5支队与22军65师193团在姚南筀竹岭附近胜利会师。23日早上,66师196团、65师193团在余姚城区会师,余姚解放。

第22军向浙东进军路线图

5月24日,第22军64师、65师、66师分3路向宁波挺进。65师沿杭甬公路向慈溪疾进,上午9时,195团解放慈溪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下午3时,195团抵达宁波江北岸。当天晚上,该团“许昌连”从下白沙渡过甬江,插入江东,夺取横跨甬江的灵桥。

与此同时,66师从慈溪三七市、二六市(今属余姚市)、汶溪市(今属镇海区)向宁波东北挺进,197团切断了国民党部队逃往镇海口的退路。64师沿公路以南向东南直插,当日22时,190团从西郊攻入城西。191团自西而南,截断鄞奉公路,形成包围区。5月25日凌晨,195团与190团在市中心会师,宁波(鄞县)解放。

1949年7月8日,宁波市民3万余人集会游行,庆祝解放

5月24日,第21军61师进入奉化,下午进驻溪口镇。25日,该师182团进抵江口镇,181团从溪口南面进入奉化县城,国民党部队退往象山,奉化解放。

5月29日,64师和66师196团进军镇海穿山、郭巨一带(今属北仑区),国民党部队下海溃逃,穿山半岛战斗结束。

第21军61师进驻奉化溪口

6月30日,第22军、第21军61师和浙江第2、第6军分区发动宁象战役。7月5日,61师三面包围宁海县城,宁海解放。

7月3日,65师193团、195团,66师196团和军直炮兵团四路奔袭,进入象山县境。8日拂晓,象山解放。9日,国民党驻石浦玉泉盐场的“两浙税警总队”千余名官兵起义,解放军进驻石浦、昌国卫。8月19日,大榭岛解放。8月25日,梅山岛解放。至此,宁波地区全境解放。

宁波地方报纸报道宁波解放

宁波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宁波地委、宁波市委相继成立

宁波解放后第3天,1949年5月28日,成立了宁波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进行城市接管。组成军管会的人员共有871名。其中:22军从部队(主要是军机关)抽调了292名干部;南下的地方干部414名;当地坚持斗争的干部165名。同时,由第65师194团担任宁波市的城防卫戍任务。

军管会主任为丁秋生,副主任为张登(即沙文汉,未到职)、顾德欢。苏展、陈伟达、王中为委员。下设政务、文教、公安、军事、财经、工业等部(委)和警备司令部。第22军军长孙继先兼任警备司令部司令员。

宁波军管会第一号公告

5月29日,成立中共浙江省第二地方委员会,由丁秋生任地委书记,张登、顾德欢为第一副书记,陈伟达为第二副书记,孙继先、刘春、马子成、陈布衣、朱之光、谢福林、王中为委员。

6月5 日,成立省第二区专员公署,不久改称宁波专员公署,专员为苏展,第一副专员为朱之光,第二副专员为阎康侯。宁波专员公署原先管辖鄞县、绍兴、余姚、慈溪、镇海、诸暨、上虞、嵊县、奉化、新昌、定海、象山 12个县。不过6月 21日起,就改辖鄞县、余姚、慈溪、镇海、定海、象山、奉化等7个县。

6月 24 日,宁波市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第二专区公署双重领导,苏展任宁波市市长,副市长为刘德甫。11 月,市辖的海曙、镇明、江东、江北4个区,都成立了区公所。

1949年7月,宁波市委成立,陈伟达兼书记,苏展为副书记。不久,陈伟达调任地委书记,苏展为书记,王中为副书记,刘德甫、钱铭岐、石甘棠、张凤、刘德焜为委员。市委建立后,仍保持宁波军管会,凡属立法性质的公文布告,仍用市军管会名义公布实施,但军管会各部门逐渐转入市委、市政府的组织系统。

宁波市军管会机构

宁波军管会正副主任生平事迹

丁秋生

1913年,丁秋生出生在湖南湘乡县莲花桥的一个贫苦家庭,13岁时在安源煤矿六方井当童工,后跟随毛委员走出安源上了井冈山。他经历了苏区历次反“围剿”,又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丁秋生

丁秋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12月,丁秋生进入红军大学第一期政治科学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曾担任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三团党总支书记、红九军团第十四师第四十一团政委、军委红星纵队直属政治处民运干事、军委干部团一营政委、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第二一五团政委、军团教导营政委等职。

在延安,丁秋生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抗大政治部组织股股长、政工干部训练队队长兼指导员,第三分校政治部党务科科长。1940年8月,他进入马列学院学习。1941年,担任军委工程学校政委。1942年,丁秋生前往山东,先后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旅政治部主任、鲁中军区第四团政委、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丁秋生先后担任山东野战军第八师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政委、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二军首任政委等职,参加了宿北、鲁南、沙土集、孟良崮、鲁西南、豫东、济南、洛阳、淮海、渡江等战役。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后,丁秋生、孙继先率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二十二军南下。5月3日解放杭州后,16日第二十二军从杭州出发,沿杭甬公路向浙东进军。5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第二军分区在绍兴成立(浙江第二军分区机关于同年7月移驻宁波),丁秋生兼任政治委员。5月19日,宁波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在绍兴组成,丁秋生任主任。5月25日解放宁波,军管会正式宣告成立。5月29 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浙江省第二地方委员会,6月20日,省委公布地委组成名单,丁秋生任地委书记。

建国后,丁秋生任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政治部主任、浙江军区副政委,华东军区、南京军区干部部部长。1956年,他在中央党校学习,一年后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海军首任北海舰队政委。1964年因病离开工作岗位休养。休养期间,丁秋生仍坚持读书学习,对自己战争年代保存的工作笔记进行整理,以人民解放军新式整军运动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源泉》。1978 至1983年任南京高级步兵学校政委。

丁秋生是第四、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二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同时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1月4日,丁秋生在北京逝世。

顾德欢

顾德欢,又名张瑞昌,1912年出生,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1927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预科,后进入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九一八”事变后,参与领导交通大学学生爱国救亡委员会工作。1934年考入青岛山东大学物理系,因组织成立学生会而被勒令退学。1935年年底返回上海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顾德欢

1936年春,他在胡乔木领导下,参与“全国学联”的筹建工作,任党团委员。同年秋,考入燕京大学。1937年根据组织指示,顾德欢离开北平返回上海,参加上海学生界救亡协会党团工作。

1938年冬,顾德欢调任中共青东工委书记。1940年任中共淞沪中心县委书记。1941年为京沪路路南特委书记。1942年6月,他随谭启龙等一起到达浙东,担任浙东区党委委员兼宣传部长。1945年随军北撤,11 月,任新四军第一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

1946年 5月,顾德欢奉调回上海,任上海局外县工作委员会委员兼淞沪工委书记。1947年1月,顾德欢代表上海分局长驻浙东帮助工作,参与领导重建四明主力武装。1948年1月,浙东工委改建为浙东临委,顾德欢任书记。1949年1月25 日,各路主力武装在新昌回山会师,成立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顾德欢任政委。

1949年5月,顾德欢任宁波军管会副主任、中共浙江二地委(宁波地委)副书记、书记。1949年10月,调任省人民政府工矿厅厅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1952年调任省财委主任。1955年改任省计委主任。次年年初,调任省工交部部长。同年6月,被选为浙江省副省长。

1955年9月,顾德欢调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任所长兼党委书记。1974年恢复工作,任中科院机关党组成员,中科院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不久,改任中科院学部办公室主任。1982年离职休养,被聘为中科院顾问。1993年 7月 21日,顾德欢在北京病逝。

宁波军管会还有一位副主任张登(沙文汉),没有来甬就职。当时他在杭州。他是宁波鄞县(今鄞州区)塘溪沙村人,1925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4年曾任浙江省省长。他的夫人陈修良也是在1927年入党的,40年代担任过南京市委书记。

参考文献:《四明风采 》、《宁波解放纪实》

本文配图源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即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