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处死儿子(唐玄宗李隆基重用奸臣迷恋美色)

武后垂拱元年(685年),睿宗第三子李隆基出生。李隆基出生时,其祖母武则天临朝执政。由于从小就对宫廷中的各种变故耳濡目染,李隆基虽然年幼,但却表现出了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7岁的时候,李隆基在祭祀仪式上见外戚金吾将军武懿宗大声斥责朝中护卫,立即把武懿宗教训了一顿,说他没有资格斥责护卫。次年,武则天封他为临淄郡王。

唐玄宗李隆基处死儿子(唐玄宗李隆基重用奸臣迷恋美色)(1)

武则天死后,李隆基的伯父中宗李显即位。中宗是一个形同虚设的皇帝,因为朝中大权掌握在中宗皇后韦氏和李隆基姑姑安乐公主手中。这两位女人心狠手辣,先后迫害了宰相张柬之、太子李崇俊等人,并最终毒杀了中宗。

  面对皇权之争,李隆基并没有无动于衷。他暗中积蓄力量,然后与太平公主成功地发动了兵变,打碎了皇后韦氏的皇帝梦。待一切敌对势力被消除后,李隆基的父亲睿宗重新登上了皇位。

  唐睿宗登基后本想立嫡长子宋王李成器为太子,但因平王李隆基立下大功而犹豫不决。李成器拒绝道:“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苟违其宜,四海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后来的几天里,李成器一直哭泣着请唐睿宗立李隆基为太子。另外,大臣中也多认为李隆基有功,立他为太子最为合适。刘幽求说:“臣闻除天下之祸者,当享天下之福。平王拯社稷之危,求君亲之难,论功莫大,语德最贤,无可疑者。”随后,唐睿宗将李隆基立为太子。李隆基上表请求让于李成器,唐睿宗不许。

  武则天打破传统、成为女皇的事实打动了后人,以至于女皇之梦在权力女人的心中不断延续,皇后韦氏如此,太平公主亦如此。眼看着睿宗做了皇帝,太平公主并不甘心,而是积蓄力量来争夺皇权。睿宗也许厌倦了争权夺势的生活,在做了不到三年的皇帝之后,索性将皇位让给了李隆基。

  延和元年(712年)八月,28岁的李隆基即皇帝位,改元先天。

唐玄宗李隆基处死儿子(唐玄宗李隆基重用奸臣迷恋美色)(2)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先发制人,铲除了太平公主的权势,稳固了帝位。随后,唐玄宗惟才是举,任用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当时,他先后提拔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贤臣为相。在他们的辅助下,唐玄宗广纳谏、听忠言,明赏罚、绝专权,执法正、不偏私,消蝗灾、恤民众,精简机构、节省开支,选拔严格、罢黜恶庸,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

  唐玄宗即位前,突厥人肆意侵扰大唐边境,切断了中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降低了唐朝在西域诸国中的威望。要想顺利地推行府兵制,首先要保证均田制的推行。均田制的名存实亡,导致了士兵的逃亡和战斗力的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唐玄宗用雇佣兵制取代了雇佣兵制。雇佣兵制的实行增加了兵源,提高了士兵的抵御和进攻能力。有了被称为“长征宿卫”的十余万雇佣兵后,各地军民此后也不用经受戍边之苦。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唐玄宗击退了突厥兵,收复了长城以北的领土,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

  在农业方面,唐玄宗发起了检田括户运动没收了豪强霸占的土地,把耕地还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并为其登记户口,既安抚了民心,又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武则天时期,由于佛教盛行,尼姑、僧人的数目有增无减。他们不用承担各种赋税徭役,而且通过与官府勾结占有了大量土地,严重阻碍了唐朝的经济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唐玄宗对尼古僧人的数量、寺庙的修建、佛像的铸造、佛经的传抄等都做了不同程度的禁止,大大减少了经济耗损。

  在唐玄宗的治理下,“开元盛世”永载史册。有诗为证: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重用奸臣迷恋美色

唐玄宗李隆基处死儿子(唐玄宗李隆基重用奸臣迷恋美色)(3)

唐玄宗虽然创造了开元盛世,但他晚年宠信奸臣、迷恋女色,又给唐朝带来了不幸。

  开元二十二年(734)五月,唐玄宗下诏任命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与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并列为相。

  张九龄为人儒雅,敢于犯颜进谏,纠正唐玄宗的过失,深受唐玄宗赏识。不学无术的李林甫对其妒忌不已,欲除之而后快。范阳节度使张守跬因讨伐突厥、斩其可汗立下汗马功劳,唐玄宗欲任他为侍中,张九龄上奏说宰相是“治世之职”,不能用来赏功。唐玄宗虽然觉得张九龄言之有理,但碍于面子,欲授张守跬宰相名号。张九龄又以宰相是“国之名器”,不可用来送人为由,反对唐玄宗。站在朝堂之侧的李林甫见唐玄宗不悦,于是有了对付张九龄的计策。

唐玄宗李隆基处死儿子(唐玄宗李隆基重用奸臣迷恋美色)(4)

凉州都督牛仙客善于节省费用,不仅积粮巨万,而且将兵器修缮得锋利无比。唐玄宗知晓此事,欲以牛仙客为尚书,并要给他封户。张九龄知道此事后立即与李林甫商议道:“封赏乃国之大事,只能给予名臣大功者。牛仙客只是一边将,怎能委以如此重任并给其封户呢?愿与李大人在朝廷争之!”李林甫说:“请张大人放心,愿助一臂之力。”次日上朝时,唐玄宗提及此事,张九龄立即反对。唐玄宗退让一步,提出只给牛仙客封户,又遭到张九龄的反对。这时的李林甫一声不吭,见到唐玄宗大怒的样子后暗自得意。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因幸东都日久欲还长安。由于赶上农忙季节,裴耀卿上奏说:“陛下,农者,天下之根本,季节不待人。陛下起驾,恐扰农耕,欲还长安,须待冬闲之时方可。”退朝之时,李林甫走在最后,趁机上奏说:“陛下,东都洛阳,西京长安,是天子的东西两宫,陛下车驾往来,有何不可?如果真的有扰于农,陛下可以减免所过之处的租税,为什么要等到冬天呢?”唐玄宗听后,点头称是,于次日起驾回长安。

  同年十一月,唐玄宗下诏:“裴耀卿罢为左丞相,张九龄罢为右丞相,不可参与政事。”此后,李林甫成为了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利用职权党同伐异,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天宝四年(745)八月,寿王妃杨玉环被唐玄宗占为己有,并被册封为贵妃。由于杨贵妃的关系,杨氏一族宠冠天下。她的三个姐姐都颇有姿色,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

唐玄宗李隆基处死儿子(唐玄宗李隆基重用奸臣迷恋美色)(5)

 杨贵妃从祖兄的杨国忠(本名钊,玄宗将其改名为国忠),发迹前嗜赌如命,多有劣行,因与贵妃二姊(即后来的虢国夫人)私通,为族人所不齿。在杨氏姐妹的帮助下,杨国忠被唐玄宗授以金吾兵曹参军,闲厩判官。不久,杨国忠又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并且日渐得到唐玄宗的宠信。

  杨国忠在与杨氏姐妹交好的同时,也有意讨好李林甫。与杨国忠一起替李林甫卖命的还有王阉。此人非等闲之辈,身兼户部侍郎、御史大夫等20余职,朝中大臣对其敢怒不敢言。从此,李林甫、杨国忠、王阉三人沆瀣一气,残害朝中大臣。

  杨国忠在虢国夫人的帮助下,对唐玄宗的动静、喜好了如指掌,每每行事必合玄宗心意,深得玄宗喜爱。不到一年,他已身兼十五余职,成为朝廷之中仅次于李林甫、王阎的宠臣。

  后来,杨国忠设计害死了对李林甫忠心耿耿的王阎。李林甫本想对付他,却因病丧身。从此,杨国忠成为了唐玄宗身边的头号宠臣。无论是李林甫专权还是杨国忠专权,于国于民都没有什么好处。

唐玄宗李隆基处死儿子(唐玄宗李隆基重用奸臣迷恋美色)(6)

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禄山率部反唐。由于叛军行动诡密,河北方面没有传来一点消息。当时,唐玄宗和杨贵妃正在华清宫里寻欢作乐,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直到安禄山起兵反叛的第七天,唐玄宗才收到消息。他立刻召见宰相杨国忠,商讨如何制服安禄山。杨国忠竟天真地认为只有安禄山一人要造反,并料定其部将一定会将他的首级砍下来献给唐玄宗。昏庸糊涂的唐玄宗遂信以为真,坐等情况发生好转。

  安禄山有备而战,先后攻占了陈留、洛阳、陕郡等地,唐军节节败退。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进一步尖锐起来。由于安禄山起兵叛乱时打的是诛杀杨国忠的旗号,朝廷上下遂认为杨国忠是祸根。

  恰在此时,郭子仪、李光弼部在河北告捷。叛军闻讯后士气低落,再加上潼关久攻不下,遂无心作战。就在整个战略形势对唐军十分有利的情况下,杨国忠担心驻守潼关的哥舒翰会奏请唐太宗除掉他,于是建议唐玄宗命令哥舒翰出关消灭叛军。求胜心切的唐玄宗已经无法分清当时的形势,遂下令哥舒翰出关。安禄山喜出望外,大败出关的唐军,潼关至此失守。

唐玄宗李隆基处死儿子(唐玄宗李隆基重用奸臣迷恋美色)(7)

 天宝十五年(756年)夏,唐玄宗惧怕安禄山攻入长安,于是产生了逃跑的念头。杨国忠为了保身,考虑到自己在四川有一定的势力,遂向唐玄宗提议移驾入蜀。唐玄宗早已心慌意乱,立即表示同意。他令禁军首领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顿禁军,挑选良马九百余匹,以供保驾之用。为了拉拢人心,他还拿出了许多钱物来犒赏禁军。随后,在禁军的护送下,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姐妹、皇太子等人悄悄离开未央宫,西出延秋门,向咸阳方向逃去。其他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等皆被丢在京城,毫不知情。行至左藏库时,杨国忠建议派人焚烧其中物品。唐玄宗伤感地说:“叛贼抢不到这些东西,必定要搜刮百姓们。不如留给他们,不要再加重子民们的负担了。”天亮时分,唐玄宗一行从便桥渡过渭水后,杨国忠下令毁桥。唐玄宗担心百姓们避贼求生时无路可逃,及时制止了他。

  队伍行至兴平县西郊的马嵬驿时,随从护驾的禁军将士疲惫不堪,再加上饥饿难忍,遂萌生出强烈的不满和愤怒情绪。

  安史之乱发生后,李亨随唐玄宗逃往四川。行至马嵬驿时,将士饥疲不堪,心中愤怒。陈玄礼认为一切祸患皆由杨国忠所致,欲诛杀他。当时正遇到二十多个吐蕃使者围住杨国忠的马诉说没有食物。杨国忠还来不及回答,军士大呼:“国忠与胡虏谋反!”有人引弓射中杨国忠的马鞍。杨国忠逃至西门内,军士追上后屠割他的肢体,并将他的头颅用长枪悬挂在驿门外。随后,其子户部侍郎杨暄、韩国夫人、秦国夫人都被杀。御史大夫魏方进大呼:“汝曹何敢害宰相!”众人又将他杀死。韦见素闻乱而出,被乱兵暴打一顿,脑血流地,因众人求情得以生还。接着,军士围住了驿站。唐玄宗听到外边喧哗不止,问左右外边发生了什么事,左右都说杨国忠谋反。唐玄宗伏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军士,然后令收队,不料军士不应。唐玄宗令高力士前去询问,陈玄礼答道:“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唐玄宗道:“朕当自处之。”入驿门后,唐玄宗“倚杖倾首而立”。京兆司录韦谔见唐玄宗迟迟不动手,遂上前说道:“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唐玄宗悲哀地说道:“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说:“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无奈之下,唐玄宗令高力士把贵妃引到佛堂,将其缢杀。陈玄礼等人见到杨贵妃的尸体后才“免胄释甲,顿首请罪”。随后,部队继续前行。

  唐玄宗逃往成都后,皇太子李亨返回长安称帝改元,并且平息了战乱。乾元元年(758年),唐玄宗返回长安,被唐肃宗李亨尊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75岁的唐玄宗孤苦伶仃地踏上了黄泉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