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四大最强骗术(二十五骗术大观)

“三十六”计,从本质上讲,都是骗术不过,在正人君子手中,这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传统智慧的结晶,而到了骗子手中,可就都成了卑劣的阴谋,害人的权术,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实战四大最强骗术?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实战四大最强骗术(二十五骗术大观)

实战四大最强骗术

“三十六”计,从本质上讲,都是骗术。不过,在正人君子手中,这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传统智慧的结晶,而到了骗子手中,可就都成了卑劣的阴谋,害人的权术。

1.瞒天过海

顾名思义,“瞒天过海”,就是有意制造假象,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耐人寻味的是,古人认为,此计不宜在无人之处使用。半夜偷东西,小巷盗杀人,这都是愚蠢的行为,都是为真正的谋士所不取的。而在闹市之中行骗,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这才有胆略。所以《三十六计》上讲: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意思是说,自以为防备十分周到的,反容易麻痹松懈;平时看惯了的,往往不再怀疑。

骗子们是很懂得危险中有安全,闹市中有空隙这个道理的,利用人们熟识无睹,常见不疑的心理大胆行骗。像本书收录的“乘闹明窃店中布”,那个骗子正是利用店中人多活忙,假装与老板告辞,公然偷走一捆布。这个骗子,用的正是此计。

2.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其要点是攻敌必救,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绑架人质,实质上就是运用的这一计谋。罪犯们见“救赵”有困难,索性瞄准我方必救而又戒备不严的目标,进行绑架,从而间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3.借刀杀人

所谓“借刀杀人”,就是自己不直接出面,而利用别人之力,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本书“伪交骗”下几则故事中,那些居心叵测的骗子并未直接出面,而是间接借助声色、酒肉之力,毁掉自己的对手,达到自身的目的。他们正是用的“借刀杀人”之计。

4.以逸待劳

这句话,出自《孙子·军事篇》,原文是:“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一句话,就是要充分利用己方的优势,牵着对方的鼻子走。

本书“巷门口诈买脱布”中那个骗子,坐在巷子口,见到一个外地商人气喘如牛地背着布走来,便假称要买布,从貌似人家大门的巷口一转二转跑掉了。这不正是“以逸待劳”,“以近待远”吗?’

5.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本意是说,趁人家发生火灾,自顾不暇之际去抢劫财物。扩而广之,在此用来比喻趁对方危急困难之时,发动进攻。

本书收录的“大解被棍白日抢”,讲官吏王亨,在大便时,被两个骗子把银子衣服抱去,追也追不得,大白天的,吃个大亏。这两个骗子,即是“趁火打劫”。

6.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就是表面上造出攻打东面的假象,实际上攻打的却是西边。

本书“三妇骑走三匹马”中,三个女骗子实际上正是运用的此计。先是两位妇人利用女色等种种手段,把租马夫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掩护另一妇人骑马逃脱。等租马夫省悟过来,这两个妇人也骑着马跑远了。先是声东击西,最后又击了“东”。骗术的确高明。

7.无中生有

这也是一种利用假象去欺骗对方的计谋。一般来讲,“无”要p迷惑对方的假象,“有”则是假象背后隐藏的真实意图。

本书“诈匠修换钱桌橱”一则中那个骗子,正是用“无”(并没人来让他修桌子),来掩盖“有”(盗劫桌中的钱财),他的这套骗术,恰恰是“无中生有”的最好注脚。

8.暗渡陈仓

此计的全称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说的是历史上楚汉相争时,刘邦派人明修栈道,造成似乎要从栈道出兵的假象,实际上却将军马暗地迂回由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杀出,一举占领关中。此计的关键,是用“明”来掩饰“暗”。明的一套是假的,暗的一套才是真的。

本书“诈脱货物劫典当”一则,说的是一个骗子诈称有赃物要出手,当铺老板图便宜,让他把货抬来。货抬来了,一共是9个大木柜。不过里头不是货,而是人。一一帮强盗从柜中钻出来,将当铺抢劫一空,此案从具体手法看,堪称中国版的“木马计”;从行骗思路看,明的一套谎,暗的一套计,正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路子。

9.隔岸观火

所谓“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从中渔利。骗子中此等小人颇多,不待细说。

10.笑里藏刀

“笑里藏刀”,是指表面和善,内心狠毒;外示柔顺,内藏杀机。

本书“伪交骗”中述及的那些骗子,就都是些笑里藏刀的伪君子、两面派,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11.李代桃僵

此语出自《乐府诗集》。诗中有“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等语,本意是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转为互相顶替,代人受过。在这里,则指当必然要遭受损失时,应牺牲局部,保全大部,也即人们常说的,要“丢车保帅。”

本书“吏呵罪囚以分责”一则中那个狡吏,看来就颇通此计。他知道以重金相托的“罪囚”罪是免不了的,便设计让他少受些罪,而以廉洁正直著称的包公果然中计。

12.顺手牵羊

顺手牵羊是指伺隙掏虚,钻对方的空子。犹如顺手把别人的羊牵走一样,获利虽小而信手可得。

现实生活中,一些收破烂的人,有破烂是真收,但有机会也真偷。风险不大,获利不小。这些人玩弄的,正是顺手牵羊的把戏。

13.打草惊蛇

此计的关键是,不直接触动对方,而是用触动别人的方式,迫使对方暴露,从而达到目的。 “打草”的目的,正在于“惊蛇。”

本书“诈无常烧牒捕人”’中那个骗子,并未真去富人家骗钱,而是玩弄了一套诡计,使得这些人纷纷来找他。所用的正是此计。

14.借尸还魂

此计是所谓“借不能者而用之”,意思是说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争取主动,达到目的。借什么“尸”,还什么“魂”,则要看是否多谋善断了。

本书“诈学道书报好梦”一则中,骗子借沈某的书信这个“尸”,来达到骗取赏银这个“魂”,正可用来作为骗子利用此计的一个案例。

15.调虎离山

此计是讲,通过调动对方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本书“明骗贩猪”一则中,骗子先是故意放跑一只猪仔,当猪贩子去追赶时,他又踢倒猪笼,抓起一猪仔,逃之天天。他正是通过调动对方,来实施骗术的。

16.欲擒故纵

欲擒放纵是讲,为了要捉住他,故意放开他。是所谓“放长线,钓大鱼”的计谋。

本书“和尚剪绢调佃妇”一则中,那和尚为了勾引一妇人,故意把一匹绢放在妇人家中,但并不提及自己的罪恶目的。可谓“欲擒故纵”。果然,妇人贪财,向僧索绢,终于成奸。

17.抛砖引玉

在《三十六计》中,古人仅仅用了七个字来解释此计:

“类以诱之,击蒙也。”

译成今天的白话,就是说,用类似的东西去诱惑敌人,使敌人懵懵懂懂地就被击败了。

本书“先寄银而后拐逃”一则中,那个骗子先把自己几十两银子与客商苏广的银子放在一起,想以后乘机连苏广的银子和自己的银子一起窃走。他的这套骗术,用的正是“抛砖引玉”之计。

18.釜底抽薪

釜,指锅;薪,指柴。 “釜底抽薪”的意思是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江湖流行的“放白鸽”骗术,实际上正是运用的此计。本书“娶妾在船夜被拐”一则,讲的正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19.擒贼擒王

此计语出唐代诗人杜甫《前出塞》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意思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取得胜利。

骗子们在行骗时,往往把目标对准一些大权在握的领导,用的正是此计。

20.混水摸鱼

混水摸鱼,有两种情况:一是“混水”已经形成,只须抓住时机去“摸鱼”即可;一是“混水”尚未形成,得先采取行动把“清水”搅成“混水”,然后才能“摸鱼”。

本书“乘闹明窃店中布”,则属于第一种情况:店中人多活忙(“混水”已形成),骗子乘机于光天白日之下,偷走了店中的布(摸到了鱼)。

21.金蝉脱壳

此计是讲要利用种种假象,迅速转移,摆脱对方。运用此计,关键在于“脱”,务必使用一切手段,稳住对方,己方已走而似未动,这才能达到抽身而去的目的。

本书“脱剥骗”中所收录的几则故事,实际上都是对此计的成功运用。其中“假马脱缎”和“遇里长反脱茶壶”二则,尤为典型和精彩。

22.关门捉贼

此计的关键不在“关门”,而在于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关门”。时间、地点不对,关上门也是捉不到贼的。

本书“爬灰复骗奸姻母”一则,讲的是一老翁欲奸其儿媳,儿媳一怒跑回娘家。亲家母带着女儿打上门来。此老翁与其妻合谋,当亲家母洗澡时.事先潜伏在屋内的老翁突然钻了出来,将几两银子塞在亲家母手中,欲行非礼。亲家母此时此地,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只好任其所为。罪未讨成,反将自己也搭进去了。骗子这里运用的,正是此计。

23.远交近攻

近年来流行的“宰熟”骗术,运用的便是此计。和外人做生意摇尾乞怜,和熟人做生意心狠手辣。

24.假途伐虢

这一计谋是讲,假借借路,灭掉了虢国。

骗子们在骗取钱财时,往往运用此计。或是骗取贷款,或是暂借现金。——都是借嘛,那就应该有借有还,岂不知却是一借不复返了。

25.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是用来比喻暗中玩弄诡计,以假替真。

骗子们常用的“调包计”,正是运用的这一计谋。参见本书“换银骗”下各则故事。

26.指桑骂槐

“指桑骂槐”,比喻明指张三,实说李四。骗子们常常运用此计破坏别人的信誉,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比如甲乙两个饭店相邻。甲店老板经常当着顾客的面,训斥服务员:“这么不讲卫生,像隔壁那家得了肝炎怎么办?”于是甲兴乙衰,乙店还不知是怎么回事。

27.假痴不癫

此计是讲表面上很痴、很傻,实际上内心自有计谋。

本书“和尚认牝牛为母”一则中,那个骗子抱着母牛大哭,非说这牛是他母亲转世。够痴的吧,而实际上他内心的目的很明确:骗牛卖钱。

28.上屋抽梯

“上屋抽梯”,比喻诱人上前而断其退路。这里的关键有二:一是既要“抽梯”,必先“设梯”,要先诱对方上套;二是要及时“抽梯”,抽早了,抽晚了都不行。

平常所说的“激将法”,实际也是此计的一种运用。将对方捧上去了,推上去了。上去后可就下不来了,推上去可就管不了了。本书“好赌反落人术中”一则中,徐华即中了此计,输得一塌糊涂。

29.树上开花

树上本无花,却借别处的花与树交相辉映,玲珑成局,从而达到借局布阵,生势增威的效用。

由此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目前的假广告,假促销,实际上都是运用的此计。骗子们也大多深谙此道。诈骗犯们往往派头十足,使人不至怀疑他的实力及身份。

本书“陈金遗计嫖名妓”一则中那个骗子陈金,正是一个深谙此道的骗子。不过他运用此计的目的实在很无聊——只是为了去嫖一个“名妓”。

30.反客为主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讲:主人不会待客,客人反过来招待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变客体为主体。

本书“借他人屋脱客布”一则,讲一骗子利用别人的房子行骗,运用的正是此计。

31.美人计

美人计,就是针对对方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弱点,以美女使之性惰意怠,用软刀子制服对手。

本书“妇人骗”下所收各则故事,都是骗子们运用此计的最好例证。

32.空城计

空城计的要害,是艺高胆大,出其不意,让人万万没想到。这一计谋不可常用,多是不得已而用之,且多是用来作为缓兵之计。

本书“京城居中响马贼”、“膏药贴眼抢元宝”等则故事中的骗子,都是极其胆大妄为,看来是吃透了“空城计”的要旨。

33.反问计

反问计,是收买或利用敌方间谍的一种计谋。使用此计,又有两种具体做法:一是买通敌方间谍,使其为我所用。如本书“危言激人引再赌”一则中,群赌徒正是利用此计,将张士升又拉下水的;二是对敌方间谍“佯作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利用敌方间谍提供假情报,象《三国演义》中大家比较熟悉的“蒋干盗书”,即属此类。

34.苦肉计

苦肉计,是用自我伤害的方法欺骗对方的一种计谋。如本书“刺眼刖脚陷残疾”一则,骗子们把拐骗来的孩子弄成残疾,逼其乞讨,也可以说是一出“苦肉计”,不过,这可不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啊1

35.连环计

两计连用,一环套一环,即称“连环计”。

本书“银寄店主被窃逃”一则,骗子先设一假旅店,招揽赶考的秀才来住。又有一骗子扮成读书人,声称可打通主考官员关节,为打消秀才的顾虑,提出可将银存放在店主处,关节打通再给不迟。秀才深信不疑。不料此骗子与店主夤夜逃去。这正是运用了连环计。

36.走为上

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骗子们在骗完人后,往往溜之大吉。看来在“三十六计”中,骗子们利用的最多,也最精通的,就是此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