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宇文邕这个人吗(雄才大略深谋远虑)

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历经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总共五个朝代。在此期间,有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消灭了宿敌北齐,统一了整个北方,并把北周的国力推上了顶峰。

然而,这位皇帝,英年早逝,壮志未酬,在世仅36年。这位皇帝于中国统一的前夜,在北伐突厥途中意外病倒,回到洛阳不久就驾崩了,致使其统一大业化为泡影。这位皇帝的后继者,在他的基础上结束了南北朝,开启了来中国历史的隋唐盛世。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位没有来得及大展宏图,令世人唏嘘不已的皇帝,就是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生于543年,比高长恭晚出生两年,比高长恭多活了四年。据说,宇文邕很欣赏高长恭,感叹名将难得时曾说,“自古名将如美人”,身边的近臣附和道,“况且美人又名将”。

时光荏苒,错位六年,兰陵王高长恭饮鸩而亡之后,再无抵御外敌进攻的屏障,高氏北齐从此踏上不归路;周武帝宇文邕北伐突厥时病逝,纵使他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终究为杨氏隋朝作嫁衣裳。

历史上有宇文邕这个人吗(雄才大略深谋远虑)(1)

北周时期石窟

宇文邕是西魏权臣宇文泰的第四子,自幼聪明孝顺,很有气度,深得父亲的喜爱。宇文泰时常对人夸奖宇文邕,“将来能实现我志向的,一定就是这个儿子。”由于父亲是西魏权臣,所以宇文邕前途平坦,十二岁时就被封为辅城郡公。

宇文邕十四岁时,三哥宇文觉受禅登基,建立北周,封宇文邕为大将军,领兵外出去镇守同州。同年,大冢宰宇文护废孝闵帝宇文觉,拥立明帝宇文毓继位为皇帝,宇文邕升任柱国大将军,都督蒲州诸军事,并任蒲州刺史。

宇文邕十六岁时,入朝担任大司空,进封为鲁国公,并兼任宗师。周明帝宇文毓,是宇文邕的大哥,十分亲近宇文邕,朝廷凡有大事,多和宇文邕商议。宇文邕性格深沉,很有远见卓识,如果不是因为周明帝垂问,他始终不轻易发表意见。周明帝宇文毓经常赞叹宇文邕,说,“贤弟轻易不发表意见,但说话都是有的放矢。”

公元560年,权臣宇文护毒死了周明帝宇文毓,拥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周武帝。十七岁的宇文邕刚即位时,宇文护仍然把持朝纲,总揽北周军政大权,宇文邕迫不得已,诸事依从宇文护。宇文邕深知宇文护的势力,也深知这位堂兄的秉性,纵使自己心里有千般愤恨,也得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

周武帝宇文邕很明白,跟宇文护是在演戏,表面必须讨好堂兄,封宇文护为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孝闵帝宇文觉和明帝宇文毓,两位兄长两年之内先后被害,宇文邕必须深刻吸取这血淋淋的教训。面对堂兄宇文护,宇文邕非常大度,任其专权跋扈,暗中却在积蓄力量,寻机诛杀权臣宇文护。

虽然,宇文护大权在握,但是却所用非人,又缺乏军事谋略,两次伐齐都是大败而归,威望名声一落千丈。宇文邕二十九岁时,与他的同母兄弟,卫王宇文直商议,决心铲除宇文护。宇文邕把宇文护诱骗到含仁殿,趁宇文护躬身拜见太后的时候,拿起玉笏猛击宇文护的脑袋,五十九岁的宇文护惊倒于地。

宇文邕急忙令宦官用刀砍杀,宦官心慌手颤,砍了好几刀,也没有伤到要害,多亏宇文直跑出来,帮忙斩杀了宇文护。看来关键时候,还得靠亲兄弟,因为宇文直就藏在太后卧室,而太后就是两兄弟的生母。诛灭宇文护及其党羽的势力,是宇文邕人生的第一件大事,不但使宇文邕避免走上短命皇帝的老路,也把北周从内乱倾轧的乱局中解救了出来。

历史上有宇文邕这个人吗(雄才大略深谋远虑)(2)

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除去了心头之患,北周大权才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父亲宇文泰所建立的基础上,终于使原来落后北齐的北周转弱为强。宇文护久居大冢宰,独揽朝政大权,宇文邕真正掌权了以后,就削弱了大冢宰的权力。宇文邕规定,六府不必总听令于天官大冢宰,尽量使大冢宰的权力虚化,以便加强皇帝的权力,又改诸军军士为侍官,使得军队从属于皇帝。

宇文泰初创西魏府兵制时,中央设8个柱国大将军,其中元氏皇帝仅有虚名,宇文泰是最高统帅,当然都督中外诸军事。其他6个柱国,实际分领府兵。具体来说,就是每个柱国,督两个大将军,而每个大将军,又督两个开府将军,这样总共24开府军。宇文护掌管时期,增加了柱国和大将军的数目,然而却削弱了柱国和大将军的权力,以24开府将军来分领士兵,实际是以宇文护为最高统帅的。

宇文邕要做名副其实的皇帝,当然得统帅全国的军事力量,为此必须铲除滋生权臣的土壤。另外,宇文邕还改革了征兵制度,取消了兵源的民族限制,所辖范围的男丁悉数为兵,使得北周的军力大为充实。再者,宇文邕又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限制地方行政长官与其僚属的关系,用以防止地方势力发展成为私人化。

还有,宇文邕在“六条诏书”的基础上,附加制定了“刑书要制”。“六条诏书”始于汉武帝,是皇帝颁发给十三州刺史的诏书,规定了刺史的权力和职责范围,作为朝廷监察纠劾地方官的标准。宇文邕制定的《刑书要制》,严刑约束骄横不法的豪强地主和贪官污吏,这些规定非常残酷,据说"内外恐怖,人不自安" 。

周武帝宇文邕,不但雄才大略,而且杀伐果断,要不是英年早逝,必定成为千古一帝。虽然宇文邕的生活极其俭朴,但却诸事都希望超越古人,对宇文护修建的华丽宫殿一律焚毁。宇文邕最能吃苦耐劳,征伐时亲临战场,事必躬亲,所以士卒也愿意为皇帝效死力。

周武帝宇文邕非常具有远见卓识,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所以,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北周对待司空见惯的俘虏,处理的方式确实是棋高一着。北齐俘获北周的人,全部都充为杂役,然而,北周俘虏北齐或南朝的人,却没有把他们用做奴婢,全都豁免成为良人。

周武帝宇文邕,不愧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代英主,刚毅决绝,高深莫测,用法严苛,令行禁止,万众畏服,莫不肃然起敬。周武帝宇文邕克己励精,修富国之政,务强兵之术,摈弃奢淫,去除浮伪。周武帝震惊于近世以来,浪费人力财力大兴佛教,于是决定三教先后顺序,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

历史上有宇文邕这个人吗(雄才大略深谋远虑)(3)

公元574年,二十九岁的宇文邕,冒着死后下地狱的威胁,下诏禁止佛和道二教,与之相关的经书和佛像悉数遭毁,并且还命令佛僧与道士全部还俗为民。据史书记载,一时之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蓝,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

三年之后,周武帝灭掉高齐政权统一了北方,立即在更大范围推行灭佛政策,焚毁寺院4万余座,强迫300万僧尼还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使相当于当时总数十分之一的人口重新成为国家编户,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开始向国家纳税服役,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说,其意义之重要可谓不言而喻。

历史上著名的“三武灭佛”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唐武宗李炎灭佛。由于佛教是外来文化,在佛教本土化的过程中,难免历经纷争,甚至劫难。当然,灭佛的三位武帝,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肯定也是无与伦比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5岁时被宦官弑杀,北周武帝宇文邕36岁时英年早逝,唐武宗李炎病逝时年仅32岁,其因果关系,说不清,道不明。

那么,作为出色的政治家,宇文邕为什么灭佛?

简单来说,因为宇文护,具体来讲,其中的原因,也是很复杂的。

宇文邕十七岁那年,被宇文护立为皇帝,在此之前,宇文邕默默无闻,在此之后,宇文邕韬光养晦。宇文邕默默无闻时,眼看着权臣宇文护,两年毒死他俩兄长,宇文护大权在握,宇文邕敢怒不敢言。宇文邕韬光养晦时,宇文护仍擅权专政,宇文护大力推行佛教,宇文邕也对佛教推崇备至,面对宇文护的飞扬跋扈,这也许是宇文邕明哲保身的不得已之举。

宇文护飞扬跋扈时,佛教大行其道,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后,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其实,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多年前很流行的说法,“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进一步补充说,拿“爱屋及乌”的反义词“恶其余胥”来说明,其道理是讨厌一个人,连他所住地方的墙壁都厌恶。就此而言,周武帝大肆灭佛,也有迁移对宇文护愤怒的因素。

北周初年,两位皇帝接连遇害,卫元嵩上书宇文邕,说,“即使不信佛教,尧舜也是盛世,南朝齐和梁信佛,反而却被灭了国,信仰佛教有何用?依我所言,只要利民益国,就会佛心常驻,所谓佛心,大慈为本,安乐众生,目的是不要欺压黎民百姓。”因此卫元嵩建议,宇文邕掌权后灭佛,这也许是宇文邕灭佛的缘由,就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有点谋士崔浩推波助澜的意思。

卫元嵩何许人也?卫元嵩是蜀郡人,年少时做过小沙弥,不耐清苦,佯为狂放,僧人都讨厌他,就放他还俗为民。北周平定蜀郡后,卫元嵩来到长安,巧舌如簧,专门预言未来的政治形势。宇文邕即位后,卫元嵩上书皇帝,恶意诋毁佛教法理,并且积极联合道士,鼓动废毁寺院及僧尼,周武帝宇文邕很信任卫元嵩,于是就有了后来灭佛毁法之举。较之于北魏的崔浩,北周的卫元嵩之于佛教,可以说是祸起萧墙。

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都极其盛行,周武帝宇文邕独树一帜,毁佛断道,佛道尽灭。宇文邕确实是明君,虽然灭佛灭道,并不屠杀僧侣,然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却大肆杀戮佛教僧侣。其实,周武帝宇文邕也是推崇宗教思想的,但是,当宗教的发展与国家机器的运作发生冲突时,身为皇帝能够清醒认识到孰重孰轻,然后果断抉择而不拘泥于传统,周武帝所作所为实在难能可贵。

历史上有宇文邕这个人吗(雄才大略深谋远虑)(4)

长期以来,北周和北齐的关系,主要是战争关系,双方互有胜负,力量大体均衡。但是,自从宇文邕亲政后,北周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一,北周经过武帝的灭佛运动,国家经济实力开始增长;其二,北周吸收汉族农民充当府兵,极大地扩大了府兵队伍,对北齐的军事优势开始形成;其三,北与突厥和亲,南和陈朝通好,北周的外交策略屡获成功。

然而北齐确实国政混乱,自从文宣皇帝高洋死后,国家综合实力每况愈下,废帝高殷即位次年被杀,孝昭帝高演即位次年病逝,武成帝高湛虽然执政四年,却是荒淫纵欲,结果体衰而亡。到了后主高纬的执政时代,荒淫无道,鬻狱卖官,诛杀名将,自毁长城,昏庸好色有过之而无不及,却还自称"无愁天子"。

与此同时,三十二岁的宇文邕,看清了北齐混乱的局势,决定出兵征讨,打算灭掉北齐。公元575年,周武帝宇文邕亲自统领军队,准备围攻洛阳金墉城。金墉城是三国建筑,在洛阳城东北角,金墉城虽小却非常坚固,为戍守洛阳的战略要地。

作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宇文邕精心部署北周大军,分为前三军与后三军,任命宇文纯、司马消难,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任命宇文盛、侯莫陈琼、宇文招为后三军总管。另外,杨坚、薛迥、李穆等也率军分道并进,宇文邕则自率大军六万,直指洛阳孟津东北的河阴。

周武帝宇文邕文武兼备,所统领的北周军队纪律严明,人马进入北齐境内,禁止砍伐树木,禁止践踏庄稼,如有违反,定斩不饶。虽然北周大军颇得民心,可是周武帝宇文邕因病,不得不班师回朝。次年,周武帝宇文邕又领大军伐齐,数路并进,先克平阳,再破晋阳,攻入邺城,灭掉北齐。从此,周武帝宇文邕占据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地区,为后来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灭掉国政混乱的北齐之后,宇文邕将直面强势的突厥,突厥的统治家族为阿史那氏。南北朝时期,突厥军事首领称木杆可汗,第三任突厥可汗为阿史那燕都,史称木杆可汗阿史那燕都。知道这位突厥英雄有多强悍?把北周与北齐两国的皇帝,都当作他的两个孝顺儿子,阿史那燕都在位多年,终其一生只受中原之供,却也没有挥鞭南下牧马。

然而,在公元563年,阿史那燕都集结精骑10万,会合北周大将杨忠所率步骑 1万,进攻北齐重镇晋阳。当时恰巧遭遇超大暴雪,加之兰陵王等名将奋力抵抗,伐齐持续到次年正月仍不能克,阿史那燕都便纵兵大掠而还。当时,十七岁的宇文邕,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即位北周皇帝才两年。

历史上有宇文邕这个人吗(雄才大略深谋远虑)(5)

公元568年,宇文邕二十五岁,已经做了八年皇帝,迎娶突厥木杆可汗阿史那燕都之女。宇文邕求婚阿史那氏,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前后多次派遣使者与突厥邀约联络,木杆可汗这才勉强答应将女儿嫁给他。阿史那氏抵达北周都城长安时,周武帝宇文邕亲自出宫迎接,并且随即册立阿史那氏为皇后,为获得突厥之力以灭掉北齐,一代英主宇文邕也真是拼了。好在阿史那氏不但容貌美丽,而且举止也有法度,宇文邕对她既敬且爱。然而,兴奋之余,宇文邕又有担心,阿史那氏可能会被突厥控制,于是就刻意疏远阿史那氏。

宇文邕的姐姐长公主,嫁给了北周大将窦毅,生了个聪明伶俐的女儿,很受宇文邕的喜欢,就把她养在宫中。有一天,这个六七岁的小美女,成人口吻地对周武帝宇文邕说,“而今天下还没有平定,舅舅应以苍生为念,要对皇后好一点。只要我们得到突厥的帮助,那么,江南和关东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周武帝宇文邕大为吃惊,迅速正色以对,立即接纳外甥女的进谏,从此对阿史那氏态度大为转变。

宇文邕这位语惊四座的外甥女长大以后,出落得天姿国色,并且学识不凡,求婚者络绎不绝。神武公窦毅就摆了一扇雀屏,让求婚的年轻人都射两箭,谁能射中屏风上画的孔雀的两只眼睛,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谁。成语"雀屏中选",或者“锦屏射雀”,就是由此而来的。

你啊猜猜猜,射中屏雀的乘龙快婿是谁呢?唐高祖李渊最后出场,也就仅仅射了两支箭,就射中了孔雀的两只眼睛。于是,宇文邕的这位外甥女,就嫁给了年轻人李渊。后来,李渊造反成功,做了开国皇帝,宇文邕的外甥女也做了窦皇后。再后来吧,唐高祖李渊与皇后生了四儿一女,其中一个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在阿史那皇后之前,宇文邕有位妃子,名叫李娥姿。西魏将领于谨攻陷南梁的江陵,杀死梁元帝萧绎,将江陵十几万平民百姓掳掠到西魏都城长安,李娥姿的全家就在其中。李娥姿到了长安后,西魏权臣宇文泰觉得李娥姿面貌姣好,就将她赐给了他的第四子宇文邕做妾。之后,李娥姿得到了宇文邕的宠爱,为宇文邕生下儿子宇文赟(yūn),后又生下次子宇文赞。

除了上述两位女人,宇文邕终其一生,还有没有其他女人?答案是肯定的。根据历史记载,厍汗姬,生宇文贽和宇文允;冯姬,生宇文充;薛世妇,生宇文兑;郑姬,生宇文元。古文“姬”是“妾”的美称,宇文邕共有七个儿子,历史记载各有其生母,只是这几位没有故事而已。

周武帝宇文邕,还有三个女儿,其中清都公主,下嫁石保县公阎毗(pí)。清都公主说是下嫁,其实也没有辱没娘家,倒是躲过了政治迫害。石保县公阎毗的父亲,是北周的上柱国将军,阎毗本人,在隋朝,是殿内少监,在唐朝,是宰相和著名画家。

阎毗与清都公主最大的功劳,就是生了两个著名的儿子,分别是阎立德和阎立本,都是唐朝的大艺术家,阎毗、阎立德、阎立本父子三人都以工艺和绘画闻名于世。

阎毗的长子阎立德,是唐朝著名的建筑家、工艺美术家和画家,官至工部尚书,受命营造唐高祖山陵,督造翠微、玉华两宫,营建昭陵,主持修筑唐长安城外郭和城楼等。阎立德对工艺和绘画造诣颇深,曾主持设计帝后所用服饰,他的绘画以人物、树石、禽兽见长,绘画才能与其弟阎立本齐名,可惜的是阎立德的画作失传了。

阎毗的次子阎立本,凭借家族门荫入仕,追随秦王李世民,官至工部尚书和中书令。阎立本绘制"昭陵六骏"和"凌烟阁"功臣图,监修翠微宫,驰誉丹青。阎立本擅长工艺,富于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松赞干布遣使来长安请婚,并迎接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命阎立本作传世名画《步辇图》,描绘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请尚文成公主,使禄东赞来长安觐见太宗的画面。

历史上有宇文邕这个人吗(雄才大略深谋远虑)(6)

公元578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北伐突厥。在亲征突厥的途中,周武帝宇文邕病倒,返回洛阳当天病逝,时年仅三十六岁,遗诏长子宇文赟继位。

宇文邕一生吃苦耐劳,教子严厉,甚至,经常体罚太子。然而偏就天不遂人愿,周武帝宇文邕薨逝后,长子宇文赟即位之后,沉湎酒色,滥施酷刑,杀害皇叔齐王宇文宪,导致宗室势力日渐衰落。皇帝工作还没做满一年,宇文赟就传位给了儿子,并改年号为大象,自称为天元皇帝,他的住处称为"天台" ,对臣下自称为"天",大臣朝见天元皇帝,必须先吃斋三天,还得再净身一天。

原本,宇文赟的皇后为杨丽华,是隋文帝杨坚的嫡长女,然而,北周宣帝宇文赟太贪玩,全国大选美女以充实后宫,结果又弄出来四位皇后,与杨丽华并立。杨丽华性格柔顺,不争不抢不嫉妒,几位皇后和妃嫔也都很敬重她。

宇文赟昏庸暴虐,喜怒失常,无故责备杨丽华,还想给她强加罪名。但是,杨丽华仍然举止安详,言语态度一如既往,没有求饶服软的表示,如此使得宇文赟更加愤怒,于是就赐杨丽华死罪,逼令她自杀。杨丽华的母亲,独孤伽罗闻讯,急忙进宫为女儿求情,以至于叩头流出血来,杨丽华才免于一死。

多行不义必自毙,宇文赟贪恋酒色,做了两年皇帝,二十二岁时病逝。没出息的宇文赟死了,他的长子宇文衍即位皇帝,以随国公杨坚为辅政大臣,百官都听命于左大丞相杨坚。此时北周气数已尽,数月之后,宇文衍禅位于帝位于杨坚,宇文阐自己则移居于别宫。杨坚登基,隋朝建立,北周灭亡,不久,9岁的宇文衍(也称宇文阐)被杀。

宇文阐遇害之后,杨坚假装震惊,又是发布死讯,又是隆重祭悼,谥为静皇帝,安葬在恭陵。

李娥姿,宇文邕的妃子,晚年先后丧子(宇文赟)丧孙(宇文衍),遂出家为尼,法号常悲。公元588年,李娥姿去世,终年五十三岁,隋朝以尼姑的礼节为其安葬。

阿史那氏与宇文邕,在一起生活九年,始终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宇文邕死后,北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尊奉嫡母阿史那氏为皇太后。宇文赟死后,北周静帝宇文阐即位,尊皇太后阿史那氏为天元皇太后。隋朝建立的次年,三十二岁的阿史那氏去世,隋文帝诏命官府备下礼册,将她与宇文邕合葬在孝陵。

历史上有宇文邕这个人吗(雄才大略深谋远虑)(7)

唐朝阎立本画作的宇文邕

平生老信爱颠狂,觉子而今继道场。坐断前溪去来路,为谁辛苦为谁忙。

雄才大略,深谋远虑,励精图治,英年早逝,宇文邕为谁作嫁衣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