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脊山巨型狼蛛位置(青城山发现蛛圆章)

赤脊山巨型狼蛛位置(青城山发现蛛圆章)(1)

尾部拖着一副“盾牌”,上面有人脸一样的图腾,去年11月,成都蒲江一只里氏盘腹蛛蹿红网络,不少网友还给他起名“蛛圆章” 。资料显示,这些蜘蛛一般生活在海拔两三百米的热带,然而,这并不是他们生活的极限。近日,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在青城山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发现了它们的行踪,这些喜欢暖和的蜘蛛如何挺过山上寒冬?

经过饲养、观察,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这得益于它们的挖洞技术,洞穴内温度即使在冬天还能保持在12℃左右,这让它们能够成功冬眠,来年开春再外出活动。随着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这些家伙也将亮相博物馆,和他们同台参展的,还有1.65亿年前的蜘蛛化石。

赤脊山巨型狼蛛位置(青城山发现蛛圆章)(2)

新高度

1000米海拔区域出现它的踪迹

像印章,也像磨盘,里氏盘腹蛛和他的蜘蛛族人相比,不会“上网”,也不似那般“身轻如燕”,但凭借腹部后面“盾牌”,俨然蜘蛛界的铠甲勇士。凭借丰富的“地道战”经验,它们在蜘蛛界独树一帜。据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介绍,里氏盘腹蛛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螲蟷科(注:音同迭当)、盘腹蛛属种类,从形态体征上,是最符合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蜘蛛之一。

“这种蜘蛛最早是国外昆虫学家于1901年在泰国北部发现的,国内首次发现则是在2000年。”赵力告诉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大家一般都认为这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蜘蛛,都在海拔两三百米的区域活动,但在成都青城山海拔1000米的区域,也出现了它们身影。

冬天积雪覆盖,开春照常出来活动,今年四五月这段时间,工作人员在山上陆续发现了6只。“这些发现是该物种在世界上最北的分布记录,也是该物种最高的海拔记录。”赵力分析说,理论上这种蜘蛛在低于13℃的环境下难以存活,能够挺过寒冬,它们自有生存之道,这些蜘蛛擅长打洞,都是垂直向下开掘,挖出的洞跟竖井一样,深度可达20多厘米。洞内良好的保温系统,让他们整个冬天都躺在里面,舒舒服服度过“寒假”。

赤脊山巨型狼蛛位置(青城山发现蛛圆章)(3)

新发现

川西地区或是其主要分布区域

不像“蜘蛛侠”一样飞檐走壁,也不是织网猎捕的“盘丝大仙”,里氏盘腹蛛杀敌就靠“守株待兔”,送到洞中来,它才会拿下“人头”。赵力通过观察发现,这些蜘蛛生活在比较潮湿、有苔藓的区域,但土壤一定是砂质土壤,并且在陡坡上,这样可以保证不积水,同时顺利向下开挖。在洞中,它们也会喷出一些细丝,和树叶碎屑糅在一起,布上一道伪装。

等到有动物误入洞中,那就是里氏盘腹蛛大餐一顿的日子了,不过,由于不怎么活动,它们对食物的需求量不大,一只蟋蟀可以满足它们一周的食量。

如果遇到天敌强攻怎么办?这个时候它们尾部的顿盘就要发挥作用了,这些直径能够达到1.5厘米的盾牌,可以像窨井盖一样搪塞在洞口,这些角质状的盖子就像二战中的虎式坦克一样,可以承受炮火攻击。即使一些蚂蚁能够潜入洞中,但这些虾兵蟹将又不是它的对手。

据赵力介绍,根据文献记载,里氏盘腹蛛非常珍稀,我国据学术刊物《动物学杂志》报道,过去只发现过六只。这次发现则表明,这些蜘蛛在成都的数量不像之前那么少,川西地区很有可能就是它们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

赤脊山巨型狼蛛位置(青城山发现蛛圆章)(4)

新看点

将展出1.65亿年前“史前蜘蛛”

有幸和恐龙同一个时代生活,躲过浩劫繁衍至今,蜘蛛的进化无疑是成功的。但恐龙时代的蜘蛛长什么样?赵力还将在国内首次展出本国发现的蜘蛛化石,其中一枚就是上个月他从内蒙古收回的蜘蛛化石。“我们可以暂时把它们叫做侏罗纪漏斗蛛。”赵力解释说,蜘蛛身体柔软,在形成化石之前就会腐烂,因此蜘蛛化石存世量很少。

然而,1.65亿年前的内蒙古拥有大量湖泊,周边存在活火山,火山喷发后,高热量的火山灰裹挟着蜘蛛,让他们迅速碳化,沉降在湖泊之中,形成了一些细腻的沉积。“这种蜘蛛与现代蜘蛛体型类似。”赵力介绍说,蜘蛛看似结构简单,生存上亿年而无需改变,他们的进化还是很成功的。

此外,他还表示,今年的世界博物馆日主题就是“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展出蜘蛛也是希望改变大家对它的印象。“很多人认为蜘蛛有毒、可怕”。但它们捕食害虫,还算是一种有益的动物,全世界被记录的蜘蛛已经有42055种之多,我国也记录了3000多种。如此大量的蜘蛛当中,其毒性可能危害到我们生命的只有20、30种而已。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宦小淮

编辑 潘莉

图由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