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湖西山岛历史上有哪些故事(再往苏州重游沧浪亭)

苏州太湖西山岛历史上有哪些故事(再往苏州重游沧浪亭)(1)

苏州太湖西山岛历史上有哪些故事(再往苏州重游沧浪亭)(2)

本期话题

上周去苏州,又一次到了沧浪亭。坐在沧浪亭的观鱼处,读过苏舜钦的千古名篇《沧浪亭记》,突然发现这篇世人耳熟能详的文章居然有这么多让人难以读懂的地方,而这些难懂的疑点竟都源于这一个字……

苏州太湖西山岛历史上有哪些故事(再往苏州重游沧浪亭)(3)

苏州太湖西山岛历史上有哪些故事(再往苏州重游沧浪亭)(4)

苏州太湖西山岛历史上有哪些故事(再往苏州重游沧浪亭)(5)

这是我第二次看到街对面那块不起眼的小石牌坊。

上一回与它偶遇是在八年前。之所以说偶遇,因为那天我并不是专门来寻它的。只不过听人说苏州文庙的玉器不错,我便随意去逛一逛。

谁知逛完出来,却在无意间瞥见这块牌坊。牌坊既小,字的颜色又不甚显,还得定睛端详片刻,才认得出那上面写的是“沧浪亭”。

但这一回,我带着小妞和另一个朋友就是专程来寻它的。但不是冲着园子里的亭台水榭,实话实说,造园人的匠心独运,我还不懂知赏。真正吸引我的,是沧浪亭里的人和故事,一个关于苏舜钦的故事。

每年的秋季学期,我都会给二年级的本科生讲授宋代文学。而苏舜钦是其中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说到苏舜钦,便不得不提沧浪亭。年复一年地讲了下去,冥冥中,好像跟这个只来过一次的地方结下了某种缘分。

从前看钱理群先生写《周作人传》,那个孤独的传主人总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点一盏油灯,到黄卷之中寻找投契的古人隔空对谈——“风雨故人来”,踏上沧浪池边的小石桥,我想我也是来寻访这样一位“故人”的

所以进了园子,我并没有直奔假山上那座题额“沧浪”的石亭,而是沿着水边的一溜长廊径直去了“观鱼处”,苏舜钦的《沧浪亭记》树碑勒石,正立在那里。

苏州太湖西山岛历史上有哪些故事(再往苏州重游沧浪亭)(6)

苏州太湖西山岛历史上有哪些故事(再往苏州重游沧浪亭)(7)

这块碑是已故苏州图书馆馆长蒋吟秋先生手书。虽说是碑,却写成一个四条屏的样式,立在亭子的正当中。我一面把玩碑石上的书法,一面逐字读了下去。直到这一段,突然出现了一点疑惑

噫!人固动物。情横扵内而性伏,必外寓扵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扵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予既废而获斯境,安扵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源。沃然有得,笑傲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故用是以为胜焉。

——蒋吟秋书《沧浪亭记》

苏州太湖西山岛历史上有哪些故事(再往苏州重游沧浪亭)(8)

苏州太湖西山岛历史上有哪些故事(再往苏州重游沧浪亭)(9)

(在沧浪亭的园内,还有另外一幅由清代书法家勒方锜书写的《沧浪亭记》,结句竟然也同蒋吟秋先生一样,写作“故用是以为胜焉”。)

蒋先生写的最后一句是“故用是以为胜焉”,而我熟悉的版本往往写作“自用是以为胜焉”。虽然“故”和“自”只是一字之差,但二十几年前恩师曾经教育我说:一件书法作品,书写的好坏尚在其次,首先得保证文字内容准确无误。

恩师仙逝前,曾手书小楷一幅赠我,内容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不幸在那幅作品中,“酿泉也”被误写作了“醉泉也”。我无法确知出现这个失误,是因为老师手里的欧阳修文集有讹字呢,还是他下笔的时候偶然记错了。但这么多年来,一看到这件作品,再想起老师的教诲,我心里总不免要生出一点遗憾。

苏州太湖西山岛历史上有哪些故事(再往苏州重游沧浪亭)(10)

“故”,还是“自”?我的思绪还在这两个版本异字间纠缠不清的时候,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又浮现了出来。我发现无论用哪一个字,“尚未能忘其所寓,故(自)用是以为胜焉”这两句与前面两句“沃然有得,笑傲万古”之间的文脉都是断裂的,逻辑关系始终接不起来

在《沧浪亭记》的最后一段里,苏舜钦想要表达的应该是这样一番意思:每个人的天性都有可能被非分的情欲蒙蔽。欲望总是因为特定环境的刺激而像野草般疯长,最终会将这个人纯真的本性彻底吞噬。

在各种各样的欲望中,苏舜钦说,对仕途功名的执迷不悟为祸最烈。因为“进奏院狱”而被逐出朝堂的苏舜钦蛰居吴中,幸运地远离了名利场的喧嚣。在沧浪亭,他反躬自省,通过艰难的自我否定逼出了仕宦的余毒,终于返璞归真,脱胎换骨。

苏州太湖西山岛历史上有哪些故事(再往苏州重游沧浪亭)(11)

当苏舜钦说出“沃然有得,笑傲万古”的时候,显然,他坚信自己的人生境界已经超越了从前那些专意仕途、至死不悟的“才哲君子”。可要是这样的话,苏舜钦又怎么会在接下来的一句中说出“尚未能忘其所”的话呢?

“所寓”可以做两种不同的理解,一为“寄寓之地”,二为“寄寓之情”。但无论是地还是情,它所指向的都是非分的情欲。因为前文中说“情横扵内而性伏,必外寓扵物而后遣”,寓居于外物之中者正是情欲。具体到苏舜钦个人,他的所谓情欲就是仕宦功名之心,情欲寄居之地就是仕途官场。

一个刚刚才夸口“沃然有得,自诩“笑傲万古”的人,紧跟着便改了口风,说“尚未能忘其所寓”,承认自己对名利场中的往事还不能释怀,必须藉助于“是”——最后一句中的“是”字,有人解释作沧浪亭,也有人以为指《沧浪亭记》——来把它压服下去,那他岂不是自相矛盾,进退失据?这样的人,这样的文,凭什么名垂千古

所幸坐在观鱼处的时候,我背包里还装着笔记本——这绝不是刻意要装出一副学究的模样,只是担心放在民宿里会遗失了,所以纵然辛苦些,也不得不随身携带——于是打开《四库全书》来检索,这才发现了症结的所在:

除了清朝编纂的《江南通志》写作“沃然有得,笑傲万古”之外,其余各书,如欧阳修编《苏学士集》,吕祖谦编《宋文鉴》、郑虎成编《吴都文萃》以及贺复征编《文章辨体汇选》都写作“笑闵万古”。

“笑闵”即“闵笑”,也就是怜悯嘲笑的意思。如司马光《名苑序》有言“至有依声袭韵,强为立理,诚可闵笑者甚众”,“闵笑”正作此解。《沧浪亭记》的原文若做“笑闵”,断句应该是这样的:

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自用是以为胜焉

“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都是“笑闵”的宾语。这句话是说,苏舜钦自信已经跳出了仕宦的桎梏,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即他宣称的“沃然有得”——于是乎转回头来再度审视往古(即“万古”)那些溺死于仕途的失败者,不免生出怜悯嘲笑之慨。由此才引出了苏舜钦超迈前人的豪言壮语:“自用是以为胜焉”。

这个“胜”字意指胜于古人,而非胜于情欲。比肩前贤已不容易,更何况超越他们?更何况要在独自反省、毫无依傍的过程中超越他们?“自——用是以为胜焉”。只这一个“自”字,不难味出苏舜钦的高傲与自负

苏州太湖西山岛历史上有哪些故事(再往苏州重游沧浪亭)(12)

可惜的是,这一整段文字的原貌随着《沧浪亭记》的流传而被渐渐写走了样。最初的讹变应该是从“笑闵”被误写作“笑傲”开始的。

“笑闵”讹为“笑傲”,断句便只好断作“笑傲万古”。于是“尚未能忘其所寓”数字孤悬,既接不住上文的“沃然有得”,也无法与下文的“自用是以为胜焉”连为一气。为了稍事弥缝,后来人又改“自”为“故”,将最后两句解释作“一时还摆脱不了对情欲的沉溺,只好藉这沧浪亭(或《沧浪亭记》)来压服于它。”

这一改虽然把末两句的因果关系勉强连缀了起来,但它们与“沃然有得、笑傲万古”的自相矛盾却仍是无法调和。至于别的传抄版本又将“自”错写成了“目”,断句因而讹作“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那就更是南辕北辙,越说越远了。

本文系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原创&网络

苏州太湖西山岛历史上有哪些故事(再往苏州重游沧浪亭)(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