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谋士(三国最低调的一流文臣)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疆域是最大的,占据了几乎整个中原地区。在这一有利条件下,曹操麾下的人才数量自然也是远远多于蜀汉和东吴的。事实上,曹魏政权除了有荀彧、郭嘉这样的知名谋士,还有不少一流文臣,他们虽然名声不显,但其个人才干却十分出色。比如魏国太仆国渊,此人能力出众、性格刚直,虽位列九卿,行事却异常低调,所以不为后世知晓。

三国时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谋士(三国最低调的一流文臣)(1)

▲曹操及荀彧剧照

国渊,字子尼,乐安郡盖县人。青年时期的国渊,曾在辽东地区求学,名声蜚声于文坛。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师郑玄,正是国渊的老师,也是公孙瓒和刘备的老师。换句话说,国渊其实还是刘备的同门师兄。对于国渊的沉稳,郑玄非常欣赏,曾不止一次夸奖他:“国子尼,美才也,吾观其人,必为国器。”当然,国渊也没有辜负老师的厚望,他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一路升迁到太仆的高位,不仅位列九卿,还受到曹操的重视。

三国时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谋士(三国最低调的一流文臣)(2)

▲《三国志》明代刻本

据《三国志》记载,国渊在投奔曹操以后,起初负责屯田事务。当时曹操的领地,不过只有兖州和豫州,而且都是饱经战火侵袭的重灾区。为恢复生产,刺激经济回暖,曹操决定实行屯田制度,其中军屯方面由曹操的妹夫任峻负责,而关系错综复杂的民屯,则落到了国渊身上。事实证明,国渊的确是处理这方面的好手,经过他的努力,最难解决的民屯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

三国时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谋士(三国最低调的一流文臣)(3)

▲三国时期文臣剧照

屯田计划的成功实施,使曹操获得了充足的钱粮,堪称是大功一件。经此一事,国渊成功走进了曹操的视野并得到重点培养,以至于后来逐步高升,得以位列九卿之位。很多朋友或许会说,太仆不过是负责掌管皇帝的舆马和马政而已,算不上什么重臣。然而在两汉时期,太仆乃是九卿之中的显要职务,担任者通常可以擢升为三公,比如西汉时期刘舍、陈万年皆由太仆升为御史大夫,公孙贺则由太仆升为丞相。到了东汉时期,太仆的地位更加之高,皇帝多选素负声望或有功的大臣充任,甚至于还出现过由司空、尚书令转任为太仆的情况,可见其名位之重。

三国时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谋士(三国最低调的一流文臣)(4)

▲三国时期农民耕种场景复原

说起来,国渊之所以能得到曹操的看重,不仅是因为其能力出众,还在于其可贵的刚直性格。当时,军队中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谎报军功,一些将领为了给自己邀功,经常夸大自己的斩敌数量,常常会出现“以一当十”的情况。尽管这个现象在军中很常见,甚至夏侯惇等宗亲将领都这么做过,但是国渊在了解到此事后,丝毫不顾忌得罪者甚众,毅然选择直言不讳。在一次交谈中,国渊借机向曹操阐明此事,后者闻之大怒,出台相关措施加以整治,在此之后,曹魏集团谎报军功的风气有了明显改善。

三国时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谋士(三国最低调的一流文臣)(5)

▲曹操剧照

纵观国渊一生,他少年颇有才名,得到老师盛赞后却依然虚心学习,可见他低调淡泊的心性。在加入曹魏集团后,国渊凭借自己的出众才华平步青云,担任显赫职务,但他的生活却依然保持俭朴,“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直到卒于任上,国渊也始终老实本分,始终秉持着自己低调做人的风格。正因如此,国渊在当时受到了曹魏上下的一致尊敬。

参考资料:

《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十一·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欢迎加入古代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培养思维、积累谈资、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