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皮鞋老牌子有哪些(上海老牌子皮鞋)

现在买一双皮鞋是不稀奇,各种品牌、各种式样,挑得眼花缭乱。不过老上海人还是对那几家鞋店、那几个老牌子念念不忘,走过南京路、淮海路,总会说起:“喏,这里本来是xx店,老早买鞋子最欢喜来这里了。”

从作坊到皮鞋厂

上海自制皮鞋,开始于1876年。当时浦东有个名叫沈炳根的鞋匠,手艺高超。早先专做雨天穿着的皮钉鞋,后来国外皮鞋进入上海,沈炳根兼做修理和擦皮鞋业务。他是个有心人,在修理整饰皮鞋过程中,对皮鞋的式样和结构,进行仔细的琢磨和研究。

上海皮鞋老牌子有哪些(上海老牌子皮鞋)(1)

古时鞋子是不分左右的,所以制鞋用的鞋楦只有一只。国外亦然,西方鞋子分左右距今200年的时间,出现于1818年的美国。中国第一双分左右的皮鞋,诞生于1876年,由上海浦东人沈炳根试制成功

沈炳根1876年筹资在上海永安街开设了我国第一家现代皮鞋工场,带了不少徒弟,由此制造皮鞋的技艺便传播开来,上海逐渐形成了皮鞋行业。上海许多老工人,不论识与不识,一提到沈炳根,大家都肃然起敬,称他是中国现代皮鞋的“祖师”。

而成一定生产规模的上海皮鞋厂始于1933年。创始人黄卋孝,浙江鄞县人(现宁波市鄞州区),13岁跟从上海鞋匠学徒,为人聪明、吃苦耐劳,出师后与其子黄德贵筹资在西藏南路90号创办上海皮鞋厂,雇用9名鞋工。除供应现货外,采取量足定制、来样仿制、来料加工、以卖带修的前店后厂式经营方式。

之后,黄卋孝、黄德贵父子又在长阳路505-507号、淮安路85号、文庙路3号分别开设上海皮鞋厂多家支店,凭借质量精、信誉好、交货及时、一包到底的经营方针和耐穿舒适、款式新颖的风格,很快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赢得良好的口碑,生产、销售蒸蒸日上。

上海皮鞋老牌子有哪些(上海老牌子皮鞋)(2)

1945年,上海皮鞋厂申请加入上海市履业同业公会,当年6月份营业额达560万元。1949年,由天新鞋帽店和精华鞋店联合推荐,上海皮鞋厂加入上海市鞋商业同业公会。

上海解放初期,中山装、人民装、列宁装成为人们普遍穿着的服装,经营西服、时装、皮鞋的商店生意十分清淡,市场不景气、营业萧条。1956年,上海市轻工业局所属皮革工业公司成立,开启了公私合营的步伐。接着,上海皮鞋外销量不断上升。上世纪60年代,上海皮鞋业形成上海皮鞋厂、上海宝屐皮鞋厂、上海第一皮鞋厂、上海第二皮鞋厂、亚洲皮鞋厂、光明皮鞋厂等一批企业,生产胶粘鞋、硫化皮鞋和人造革注塑鞋等,享誉全国。

上海皮鞋老牌子有哪些(上海老牌子皮鞋)(3)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皮鞋厂制帮流水线

上海皮鞋老牌子有哪些(上海老牌子皮鞋)(4)

亲切的“七六五”

上海皮鞋厂1960年试制氯丁胶成功,皮鞋业的“模压硫化工艺”问世,这是一种利用橡胶热硫化原理,使帮底一次成型的新工艺。一改传统缝线配底方法,将繁琐操作程序通过机器一次粘合成型。此种工艺生产的每双猪皮模压男皮鞋零售价7.65元,上海人亲切的称其为“七六五”。

上海皮鞋厂开创了皮鞋大众化的先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上海皮鞋厂旗下第一品牌“飞鹿牌”正式启用。1979年9月,“牛头牌”男鞋、“花牌”女鞋商标正式启用,这一伴随上海市近40年的皮鞋品牌就此拉开帷幕。

上世纪80年代,“花牌”女鞋可是女孩子们年轻时光的一部分。母亲当时拿着两三个月省吃俭用积攒的工资,去南京路百货公司买上一双花牌皮鞋,已经算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在外地,上海的皮鞋绝对是高档货,穿上海皮鞋体现身价。

上海皮鞋老牌子有哪些(上海老牌子皮鞋)(5)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国内旅游和健身活动的兴起,上海皮鞋厂又开拓“五圈牌”旅游鞋和网球鞋等新品种。1982年,上海市皮革制品公司系统形成“五圈牌”、“火炬牌”和“登云牌”三大畅销牌号。

上海老牌子皮鞋

上世纪40年代,在南京路上先后开出了两家新的皮鞋店——“第五街”(“博步”的前身)和“蓝棠”。“蓝棠”的店址靠近当时人称“皮鞋一条街”的陕西路,直面激烈的竞争;而“第五街”更以美国纽约闻名的高端鞋业汇聚之地为名,可说颇具雄心壮志。

上海皮鞋老牌子有哪些(上海老牌子皮鞋)(6)

蓝棠皮鞋店,1948年11月,由张履安、孙长松、汪裕祥、沈中铭“结拜四兄弟”创设。早年,他们分别是静安寺路上(现南京西路1169号)有名的“保罗生”和 “瑞华”皮鞋店的学徒。四人结拜为兄弟后,一起在静安寺路上的勒唐纳洋行等处租借柜台经营。1948年邻店的外国商人转让店面,“四兄弟”用135两黄金把店盘下,开始销售和定制女士高档皮鞋。

店堂装修豪华大气,地上铺设了一条价值16两黄金的羊毛地毯,尽显高端奢华的风格。为了纪念他们在勒唐纳洋行起家的经历,将其谐音“蓝棠”作为店名。商标是一朵“皇冠” (Crown)的样式。同时他们开设皮鞋工场于浦东洋泾。

上海皮鞋老牌子有哪些(上海老牌子皮鞋)(7)

而“第五街”的老板黄启麟是原中国内衣厂老板黄鸿钧的二公子,因见朋友多西装革履,却以足蹬进口皮鞋为炫耀而暗下决心,要以优质国货与之匹敌,遂生出经营鞋业之念。“第五街”皮鞋,采用英文“Bobu”为商标,音译为“博步”。初期实行出样定货的经营方法,顾客上门不卖现货,而是按所需式样、脚型、尺码定做,约期取货,以经营独特、质量上乘、穿着舒适很快蜚声上流社会。

1963年,根据苏联皮鞋局局长来华访问蓝棠时的建议,蓝棠放弃了经营只占1/5的男鞋业务,而成为一家专营女士皮鞋的商店。

南京路、淮海路,都是老上海津津乐道的购物“圣地”,那里也是老字号云集的地方。比如以下这两家老牌鞋店——

01

奇美皮鞋店

上海皮鞋老牌子有哪些(上海老牌子皮鞋)(8)

这是唯一一家仍在淮海路上的跟穿着有关系的老字号了。1950年,奇美皮鞋店在淮海路开业,当时取名的时候,取了刘少奇的“奇”和王光美的“美”。

上海皮鞋老牌子有哪些(上海老牌子皮鞋)(9)

“狭、扁、翘”是奇美当年推出的皮鞋的最大特色,就是将一双皮鞋做得又狭又扁又翘。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尖头皮鞋。奇美可以说是尖头皮鞋的发祥地,而那个时候大家都还穿着布鞋。含蓄的“狭、扁、翘”代替了直呼其尖头皮鞋,时髦是时髦的,但要低调一点。因为时代的原因,尖头皮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销声匿迹了。到了八十年代,终于又能时髦了。奇美皮鞋店又率先推出了白色皮鞋。

02

“小花园”老字号

上海皮鞋老牌子有哪些(上海老牌子皮鞋)(10)

女士们穿着“小花园”凉鞋

“小花园”曾是专门给有钱人家太太小姐们订制鞋帽的地方,是上海南京路上昔日红极一时的老字号。制鞋行业有句老话,“南有小花园,北有内联升”,前者是指上海的小花园鞋店,后者则指北京的内联升鞋店。不过现在“小花园”几近无人知晓。

老克勒的舞场往事

他们走路笔直、穿花格子的衬衫、衣服一定要送到洗染店去洗、裤子上的两条熨线是一定要有的、皮鞋一丝不苟擦得非常亮——真正的老克勒不是一身噱头,而是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一种气质,一种海派腔调。

上海皮鞋老牌子有哪些(上海老牌子皮鞋)(11)

皮鞋则是老克勒行头里面不可缺少的一样。

作家木心对老克勒的讲究作了入木三分的描写:

“上海人能一眼看出你的西装是哪条路上出品的,甚至断定是哪家店做的。佣仆替你挂大衣上装时,习惯性地一瞥商标牌子,凡高等洋服店,都用丝线手绣出阁下的中英文姓名,缝贴在内襟左胸袋上沿。衬衫、手帕也都特制绣名。衬衫现熨现穿,才够挺括活翻。领带卸下就用夹板整形。衣架和鞋楦按照实况定做。

穿鞋先拿鞋拔,不论长袜短袜,必以松紧带箍好吊好,如果被看到袜皱了,‘此人太没出息’。夏季穿黑皮鞋是贻笑大方的,全是白皮鞋的市面。黄皮和合色的——春秋,黑皮与麂皮的——冬季。”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市场刚刚开放,无非听歌、跳舞,一时间交谊舞大行其道。

上海皮鞋老牌子有哪些(上海老牌子皮鞋)(12)

上海滩首开舞场的当属湖南路上的上海交响乐团,利用演奏大厅对外开放交谊舞,门票几块洋钿,乐队则得天独厚,交响乐团演奏家捞一把拣拣。老克勒侪蠢蠢欲动,天天孵舞厅,小青年感觉新鲜,也想去试一试。

跳舞最佳是春、秋、冬三季,一来行头翻得出,大衣、风衣、外套、羊毛衫、衬衣、皮鞋、皮靴;二来么天气凉快,跳舞舒服,微微出汗,勿是急吼吼。

老克勒的脚上是硬皮底、二截头或者三截头,小牛皮拷花缚带尖头皮鞋,或者鳄鱼皮拼花船鞋,有玄色、红棕色,穿不来硬皮底皮鞋的要多练,一开始穿会滑跤,相当滑,跳舞哈灵。

皮鞋是肯定的,考究一点的小懂经欢喜南京路博步皮鞋店的头层牛皮青年小方头串条厚底手工缚带皮鞋,好像四十一元一双;中档点穿烧卖头船鞋,十几、二十块;再差一点,大不了穿765,七块六角五分一双,猪皮面、模压车胎底缚带皮鞋,勿管哪能,总归是皮鞋。

弄堂里的修鞋摊

老上海的修鞋摊是人们记忆里抹不去的一个影子。

上海皮鞋老牌子有哪些(上海老牌子皮鞋)(13)

现在这样的修鞋摊已经很少见了。而在黄浦区顺昌路491号弄堂口,修鞋匠王水忠每天早上都会准时张罗起他的修鞋摊,等着生意上门。今年60岁的老王,直到现在还是被附近居民称作 “小皮匠”,因为他刚来时才20岁出头。

上海皮鞋老牌子有哪些(上海老牌子皮鞋)(14)

老王的修鞋摊摆在石库门过街楼下的一个角落,看上去毫不起眼。几台脏兮兮的机器、三张凳子、一张纸招牌,就是全部家当。除了修鞋,还修伞、换拉链、配钥匙。因为手艺好,收费也便宜,很受附近居民欢迎。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他是附近街区目前仅存的一个修鞋匠。

因为父亲是鞋匠,他从小耳闻目染学到这门手艺,1980年从绍兴农村来到上海谋生。在人均工资只有几十元的年代,添置衣物鞋子对上海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穿坏了能修绝对不舍得丢,于是像老王这样的修理匠生意就非常红火,要修的鞋子堆成山,经常要通宵达旦地干活。

上海皮鞋老牌子有哪些(上海老牌子皮鞋)(15)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的月收入已经超过300元,几乎是一个普通家庭月收入的两倍。老王说,当时上海滩有“三把刀”之说,切菜刀、剃头刀、扦脚刀,而他的修鞋刀的收入超过了这三把刀。随着弄堂的逐渐消失,他也闲了下来,他说,离退休也不远了。

(部分参考:新民网《弄堂“小皮匠”:一把修鞋刀的“人生百味”》、《八十年代上海交谊舞》作者文维理)

点击回顾上海各区县老照片:

上海皮鞋老牌子有哪些(上海老牌子皮鞋)(16)

上海皮鞋老牌子有哪些(上海老牌子皮鞋)(17)

看懂上海粉丝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员”申请入群(申请时请注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样)。

等侬来喫一杯老上海的茶!

点击“阅读原文”还可下载看看新闻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