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穿越了(希特勒穿越时空回到现代)

《希特勒回来了》,2015年10月在德国上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希特勒穿越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希特勒穿越了(希特勒穿越时空回到现代)

希特勒穿越了

《希特勒回来了》,2015年10月在德国上映。

《希特勒回来了》比《浪潮》更准确地指出了希特勒上台的背景——社会秩序的崩溃。在今天,欧洲的最大问题便是难民潮。

文/朱人奉

假如希特勒穿越时空回到了2014年的德国,野心勃勃的他将会如何重返权力巅峰?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希特勒回来了》给希特勒指出了一条“光复”之路——社交媒体。希特勒回来后,通过讲脱口秀、玩Twitter、出自传等手段,再次在德国建立起庞大的粉丝团。德国人仿佛忘记了二战的伤痛,对他敬起了纳粹礼。

有个笑话以乔治·奥威尔的名义说道:“我写《1984》是为了警醒世人,不是使用说明书啊喂!”这部电影亦然。尽管跟很多讽刺片一样,《希特勒回来了》也有强行安排剧情、不顾现实逻辑的毛病,但是它比《浪潮》更准确地指出了希特勒上台的背景——社会秩序的崩溃。

希特勒在“狼窝”旧址醒来时,时间已经是21世纪。

“情况越糟糕,对我们越有利。”

《希特勒来了》在提醒观众,一些德国人对难民的排斥,很可能会被野心家利用,导致新纳粹的出现——但这次反的不是犹太人,而是难民。但是,把“拒绝接纳难民”说成是纳粹复兴的动因,恐怕太牵强了。罗斯福总统也一度不接纳犹太难民,太平洋战争期间还把在美日本人隔离了起来。除非如希特勒所愿,当前欧洲的难民问题会无限恶化,各国政府均无力阻止。

在欧洲,德国接受了最多的难民,难民对社会秩序的冲击也最大。不久前的4月1日,两名阿富汗难民在德国北威州进入一个游泳馆,强奸了一个14岁的男童。据卫报报道,类似的游泳场所袭击案已经发生了好几回,奥地利的一个伊拉克难民,也因为在游泳馆更衣室性侵男童,正在等候审讯。

接纳了难民后,德国似乎管治不了这些荷尔蒙爆发的青壮年难民,类似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今年跨年夜德国科隆甚至发生大规模的性侵事件,随后20天内收到了超过500宗性侵类报案。

据英国卫报,两名难民在德国强奸了一名14岁的男童。2015年,德国大约接纳了110万名难民。

电影中的希特勒正是在这个时候回到了德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经历了一战和经济大萧条后,人们对资本主义的信仰彻底崩塌了,如彼得·德鲁克所言:“人人都在壮年甚至还没开始工作时,就突然面临永久失业、被扔进工业废料堆的威胁。”这时,希特勒站出来承诺他们:农民出售谷物的所得会更高,工人可以买到更便宜的面包,面包店会有更高的收入。

这些承诺互相抵触,并且人们也知道高价谷物不可能磨出低价面包,但德国人还是成为了希特勒的追随者。彼得·德鲁克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前几个星期就预示了这种结果:“既然获得自由对驱逐恶魔毫无帮助,那么要不要自由就成了次要问题。”

所以最好多搞几次“水晶之夜”。电影中希特勒在招揽政客Karl Richter时,谈到当前的难民问题,他赤裸裸地表示:“情况越糟糕,对我们越有利。”

在1938年的“水晶之夜”,犹太人商铺的橱窗被反犹分子砸碎。这次“示威”看起来是自发的,实则是纳粹政府策动的。

新媒体是个好宝贝

电影中希特勒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脱口秀节目上,这位天生演说家很快就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德国观众都被他犀利的时事评论逗得哈哈大笑。默多克被他讥讽为“令人尴尬的大妈”、“有着败柳般耷拉着的脸”,不成气候的社民党更被他骂得狗血淋头——希特勒恨不得马上把它恢复成当年“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国社党。

希特勒在电视上猛烈地批评21世纪的电视节目尽是垃圾,人们在轻松的娱乐中麻醉自己,看不到时代的“深渊”——青年贫困、老年失业、出生率历史最低,只看到一个个无聊的烹饪节目。这番高论,与尼尔·波茨曼批判美国电视“娱乐至死”的观点如出一辙。

希特勒上脱口秀节目,批评当今的电视节目麻痹人心。

《希特勒回来了》有不少纪实镜头,演员穿上希特勒的军装,真的走到街上去和人们交谈。其中有一场采访请到了现在德国另类选择党(2013年2月成立的政党,立场右翼)在拜罗伊德市的主席Tobias Peterka,这位年轻人一本正经地跟希特勒谈联邦财政和教育政策,而希特勒听得昏昏欲睡,并发出阵阵呼噜声,最后还倒在他的肩上睡着了。

希特勒知道观众必然会喜欢这种戏谑,甚至把这视为真诚和可爱。但这不完全是装,像希特勒这类领袖,必然都是反政治的,正常秩序下的政治问题在他们看来都是无聊的把戏,他们只对暴力感兴趣。

“当你家里有老鼠时,你不会取笑它是小丑,而是叫灭鼠队”,把难民比喻为过街老鼠,以召唤“灭鼠队”党卫军,希特勒在电视上以幽默的口才来包装他的种族歧视思想,而观众们笑得前俯后仰。当希特勒到德国各地走访,21世纪的德国人听着他大谈种族清洗,有人点头认同难民是祸根,也有人反驳,但更多的人只是嬉笑,一如希特勒1933年上台前,德国人都在嘲笑他们。

希特勒正在接受军人的欢呼和崇拜。

多伦大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Seva Gunitsky在一项对威权政府使用社交网络的研究中指出,在互联网时代,没有比社交媒体更好的宣传工具。威权政府利用社交媒体,不但动员了青年,也设置了议题。

在电视、社交网络、书籍的营销下,网民们简直要爱死了这个装睡的希特勒,YouTube上的自媒体都在谈论他,网上到处都是希特勒的GIF和动画,市面上也开始出现希特勒的周边。希特勒成了德国最火的网红、最大的IP,或许也有很多小年轻天天到他的脸书洗版,一口一个“老公”。

希特勒成了网红,YouTube的自媒体把希特勒的头像P到彩虹猫身上。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希特勒?

尽管成了网红,希特勒想重新上台,仍须用强硬的手段。与通俗的说法不同,希特勒并非被选上台的,1932年德国大选,希特勒仅仅获得35%的选票,败给了兴登堡。在右翼势力的胁迫下,兴登堡总统才指定希特勒为总理。其后希特勒强行通过了《授权法》,清除了各方政敌,然后举办了一个假公投,这次,有84.6%的人给他投了票。从头到尾,这都是对民主的背叛。

在电影的结尾,希特勒已经培养了一小队私人保安,他们像上世纪一样向希特勒行礼呐喊。希特勒开着敞篷车在街上经过,沿途的德国人纷纷停下来看着他,有人给他竖中指,有人笑着和他打招呼,但没有人用实际行动来阻止他继续前进。唯一企图阻止他的记者,也就是带希特勒上电视的记者,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一手捧红希特勒的电视台总监,在影片的结尾坐到了当年戈培尔的位置上。

这是最可怕的地方,但也是该片最大的BUG。它和《浪潮》都把战后70年的民主发展视为无物,希特勒在21世纪兴风作浪,期间政府部门和公民社会竟然没有发生任何反制作用,也没有调查记者揭发希特勒的身世和阴谋。在这个全球记者联合起来进行新闻调查的时代,这是不可能的。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希特勒”,《希特勒回来了》试图传达这种政治学鸡汤,这不过是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所谓的“平庸的恶”,把极权的“恶”稀释到每一个普通人的身上。

在电影中,他们帮希特勒拍了一部“21世纪上位记”,记者试图阻止希特勒,希特勒对他说:“你无法摆脱我,我是你的一部分,来自你们所有人。”

九 行 | 《新周刊》旗下的新锐旅游平台

让你与恶俗趣味保持距离,

让你的目的地比远方更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