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人生哲学让我深有感悟 从普通农民到诺奖得主

前些天,莫言开设自己的公众号,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第一篇推文里莫言就“爆料”了自己笔名的由来。

“谢谢你,你这个电磁波把我电的也是很兴奋”

“饭量大、睡眠少、体力好。”

“你烫头我烫脚,看看谁的身体好”

不愧是知名作家,刚刚接触网络,一出口就是冲浪金句,网友们惊呼:没想到你是这么可爱的莫言。

莫言的人生哲学让我深有感悟 从普通农民到诺奖得主(1)

01

细看莫言的作品,有关吃得非常多,《透明红萝卜》、《天堂蒜薹之歌》、《红高粱》、《酒国》......不止在作品里,莫言每次逛超市最喜欢的就是粮食区,他喜欢把各种米捧到鼻子前闻,像一位酒徒轻嗅一杯罗曼尼康帝。

莫言的人生哲学让我深有感悟 从普通农民到诺奖得主(2)

对于粮食的崇拜,来自莫言小时候的饥饿记忆。

那时,为了填饱肚子,莫言在春天吃蚂蚱,为了多抓蚂蚱,莫言发现了用草汁把手涂绿的窍门。夏天雨水多,村外有着许多水洼,苦于没有工具,在水洼也捕不到几尾鱼,只能捞些浮萍和藻菜充饥。

丰收的秋天,日子会好一些,可以摘草籽磨碎了做窝头;还可以抓螃蟹,但抓到了螃蟹却舍不得吃,拿去卖钱换些发霉的粮食。到了难熬的冬天,莫言和同学上课时一起嘎嘣嘎嘣地吃煤,铿铿作响的声音引起了老师的注意,饥饿的老师也一起吃起了煤。

除了饥饿,莫言的母亲还得了严重的肺病,突入起来的意外,让这个本就饥饿的家庭雪上加霜。这一切都是莫言产生了一种恐慌,母亲要寻短见的错觉。

海明威说过:不幸的童年是作家的摇篮。

面对饥饿、病痛、恐惧这些苦难,莫言心中一直是有希望的。

这个希望就是文学。

02

莫言的文学之路从小人书起步的。

为了看一本带插画的《封神演义》,莫言像驴一样给同学拉了一上午的磨,拉十圈才能换一页,还要在同学的监视下才能看。

虽然喜欢看书,但莫言的父亲并不想让莫言看书,一来耽误农活,二来怕被书里言论对莫言产生不好的影响。可这并不能阻挡莫言对书的喜好,还是会偷偷地看书。

莫言的人生哲学让我深有感悟 从普通农民到诺奖得主(3)

一次,莫言躲在草堆里看书直到傍晚,太过入神忘记了放羊,幸好先回来的是母亲,母亲只是哀叹一声就让莫言出去放羊了,莫言也就逃过一顿打。

不仅父亲禁止莫言看书,二哥也会在看书这事上欺负莫言,每次莫言借到新书之后,二哥总会抢走看完,再还给他时还会“剧透”给他:这书不怎么样。

当然,莫言也从二哥那里蹭到书读。二哥在看书时,莫言就悄悄地躲在身后偷偷地跟着看;莫言还会寻宝一样去找二哥藏起来的书,为了看二哥藏在猪圈里的《破晓记》,被马蜂蛰得睁不开眼。

1966年,文革开始了,往后的十年里,莫言再也没有看过一本书。

虽然没有书读,在莫言从一位回乡务农的大学生邻居那里得知:城里的作家都很“腐败”,“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都是饺子。

自此,成为作家的梦想就在莫言心里扎下了根。

03

真正踏出作家的第一步则是在当兵之后。

在军营里,吃饱穿暖的环境也让莫言回想起自己的作家梦。可现实中莫言肚子里并没有墨水,有的只有食堂的白面馒头。

幸运的是,部队里有图书馆,哪里有期刊和一千多本图书,靠着这些图书,莫言一点点充实自己的头脑。在入伍的第五年,莫言模仿孙犁的“荷花淀”风,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春夜雨霏霏》。

莫言的人生哲学让我深有感悟 从普通农民到诺奖得主(4)

在又发表了四篇荷花淀风的作品之后,莫言不想再模仿孙犁的风格了。

“如果还是按照荷花淀派那种清丽、婉转和柔美的方式写,那我永远只是孙犁先生门下的一个小喽,我想我一定要突破他们,我不能跟在人家后面模仿,应该写出自己的东西来”。莫言当时对自己说。

突破自我的人是勇敢的。

踏出了舒适圈,莫言找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在那之后,莫言交出第一篇有着自己风格的作品《透明的红萝卜》,这篇来自梦境的文章让莫言一举成名。

作家张洁在看到《透明的红萝卜》后感叹道:“1985年中国文坛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出现了莫言。”

不久之后,《红高粱》的出现让张洁的话就得到了印证。

《红高粱》颠覆了以往抗日小说,没有选择八路军、游击队这些人为主角,而是选择了不受人重视的土匪;而且在语法上也很颠覆。“把动词当名词用,把名词当动词用,把一些莫名其妙的词搭配到一起”,莫言自己这样说。

但正是这种颠覆,让张艺谋斩获柏林金熊奖。电影《红高粱》的热卖,也让莫言家名声大噪。那个馋饺子的农民,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莫言的人生哲学让我深有感悟 从普通农民到诺奖得主(5)

04

在《红高粱》之后,莫言的作品一部部涌现,《生死疲劳》、《丰乳肥臀》、《檀香刑》、《酒国》......

莫言是军人,而军队的发展是从一块根据地开始的。莫言也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学根据地——他的家乡,高密东北乡。

莫言死死地守在这片根据地上,倾尽了自己全部的血肉和灵魂。在这里的童年生活也被激活,直接嫁接上莫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莫言的人生哲学让我深有感悟 从普通农民到诺奖得主(6)

小时候见过饥饿的人吃观音土被涨死,于是有了《酒国》里的“红烧婴儿”的异食癖;因为喜欢茂腔戏里孙文抗德的故事,《檀香刑》便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在寺庙里看到了六道轮回的壁画,就有了用动物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

用自己的想象力尽心竭力地开拓,莫言把这块邮票大的根据地经营成了自己的“文学共和国”。

“我就是这个共和国的开国皇帝,这里的一切都由我来主宰”莫言这样自嘲。这个虚构出来的共和国,仿佛都能和现实一一对应。似真是假的真实感,这是莫言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

05

这些作品让莫言不断攀登文学的高峰,其中就有文学界的珠峰——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的人生哲学让我深有感悟 从普通农民到诺奖得主(7)

如同民谚所说:河有两岸,事有两面。

一方面诺奖让莫言获得了极大的名利,另一方面也让莫言遭受损失。

诺奖之后,各种采访应酬铺天盖地,2013年一整年里莫言都没有读过一本书。甚至有媒体统计过莫言在获奖的4年里,去过全球34个城市,参加过18次讲座,26次会议,唯独没有一部新作品。

“希望中国能尽快出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那样,焦点都集中到他身上,我就可以躲到一边安静写作了”。很多公开场合莫言都会说。

好在莫言调整了自己的节奏,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写作。在2020年莫言的新小说集《晚熟的人》和读者们见面了。

莫言的人生哲学让我深有感悟 从普通农民到诺奖得主(8)

“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呆又傻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颓境时,我们恰好开窍。”借着蒋天下的嘴,莫言说出了自己的状态:“是个晚熟的人”。

在莫言最新的小说里,写的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农民生活和农村基层权力问题这些新现象。用的也是小说家的视角,用莫言的话说是“活泛”。

所谓的活泛,就是不断调整角度,既借助外物观照内心,又借助内心观照外物。

这个活泛,就是莫言的晚熟。

除了晚熟,莫言还有一个新的法宝。

莫言年轻的时候打过铁,他牢记着师傅常说的三个字“低后手”。低后手就是把手放低,打铁才能更平更有效率。

干事就像打铁,心态放平才能把事做好;心态放不平,老是翘着、斜着,事是干不好的。打铁要低后手,写小说也要低后手。

这本小说集的写打铁的《左镰》里,田奎带着莫言和二哥打伤喜子和英子、田奎被剁手的残酷情节,放在之前的作品里,一定会浓墨重彩的描写,现在却一笔略过,话到嘴边留七分。

这一次莫言的后手低下来了,笔下的世界也就有个更多的可能性。

庾信文章老更成。用晚熟的低后手,莫言会写出什么样的新作品?让我们静待花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