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看懂绿茶渣(34渣男养成)

首先笔者一定要申明的事情是:这篇文章绝不是为"渣男"做辩护,只是用一些稍稍客观地态度来说说这个矛盾体高加林。对于路遥这位作家,大家最多提到的还是《平凡的世界》,这样的大部头作品也为路遥赢取了包括"茅盾文学奖"在内的许许多多的奖项。然而,路遥的作品远不止《平凡的世界》,还有一部叫《人生》的作品。笔者认为,《人生》则是《平凡的世界》的前奏,《人生》是为《平凡的世界》做了极好铺垫的作品。

一张图看懂绿茶渣(34渣男养成)(1)

笔者最先接触这部作品是从小学时候看的那部老电影开始的,这部作品就是由路遥同名小说《人生》改编的。虽然那个时候年级不是很大,但是似乎几乎看懂了其中所有的情节。这些情节到我大学时候正式看路遥这部同名小说的时候开始在其中一一印证了。其中,我倒是认为最成功的的角色还是高加林了。在某些方面,笔者认为他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平民百信家孩子的缩影。

《人生》

《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一张图看懂绿茶渣(34渣男养成)(2)

从某种角度来说,笔者觉得这样的一部作品叫这样的名字还是有点特别,高加林在他青年时期的遭遇就叫"人生"了似乎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或者说,高加林因为最后回到黄土地再没有翻身的几乎就算是概括了他的一生吧。高加林回到农村,回到他最不喜欢的土地似乎就是在预示着他"一生"的终结。又或者,路遥想告诉我们人生就是起起落落,人生最后必须让你走入平淡的世界。总之,这样的"书名"让我感到一丝"特别",还有一丝"困惑"。总之,不管怎么样大家都不会否认路遥这部《人生》的价值,因为笔者认为这是一部仅次于《平凡的世界》的作品。一部让人产生共鸣,特别是和笔者一样的贫家子弟产生共鸣的作品。

一张图看懂绿茶渣(34渣男养成)(3)

了解《人生》的朋友都知道,这部作品中的男主人公用今天的眼光去审视,一定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渣男"。笔者在文章开头说了,不是为了他进行辩护,也不会故意去抹黑他,只是想用一个较为客观地角度来审视这个人物:

高加林得已又不得已的"渣"

高加林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所以,这些得已与不得已都是来自他本身"复杂的性格"。所以,我们就来看看高加林的"不得已":

1, 城市交叉地带产生的青年

建国初,我国就实行城乡户籍制,城市与农村户口分属两套体系。这是城乡之间差异的来源之一,这种体系之下的城市天然占有更为优越的资源。而作为这套体系的底层:农村来说就是一种极为缺乏资源的存在。有的人活在农村,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有的人一开始就活在了城市,享受着城市的资源。然而,有的人活在两个体系的边缘地带。

一张图看懂绿茶渣(34渣男养成)(4)

高加林出生在农村,他希望获得一个农村户口,在城市中大展拳脚。他在黄土地中耕种,耕种的就是一片漆黑的未来。他们努力接受仅有的文化教育,眼巴巴看着城市更大的机遇与可能。但农村知识青年努力往城市跑,城市却没有足够的机会供他们施展拳脚,这就形成了非常尴尬的局面:去不了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高加林、还有《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都是如此,他们希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有些事情并不是那样顺利。高加林起初因为没有考上大学回了农村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后来被高明楼的儿子顶替。这样的情节在《平凡的世界》中也有类似。学习让他们不能够很好回去适应农村的生活,他们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留在城市。这样的现象似乎到现在还么有改变,现在可以在城市租房生活,慢慢改变,买了一套房就落户了。可是三、四十年前在户籍制度非常严格的中国贫家子弟承受了很多的无奈。孙少平想尽办法当上矿工获得了城市户口,高加林想要获得城市户口,他就必须和黄亚萍结婚。农村的刘巧珍的尽管十分可爱与体贴,并且十分理解高加林;相反黄亚萍却有些刁蛮、有些任性。城市姑娘或许多多少少有些这样的情况,高加林当然是可以忍受的。

一张图看懂绿茶渣(34渣男养成)(5)

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

——路遥 《人生》

高加林放弃了和他已经相爱的刘巧珍,刘巧珍希望给高加林一个像城市人一样的生活。他让高加林每个周日休息一天,像城里人一样。可是,刘巧珍给高加林的都是精神上的支持与关怀而黄亚萍带给他的都是现实中高加林所向往的一切。

是的,现实是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路遥 《人生》

2,外面的世界

在很久很久以前

你拥有我

我拥有你

在很久很久以前

你离开我

去远空翱翔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会在这里衷心的祝福你

——《外面的世界》齐秦

这是首齐秦《外面的世界》的歌词,其中写到得就是青年男女有一方因为有了更好的前途而离开了对方。笔者认为这首歌放在高加林和刘巧珍的身上依然合适。高加林希望看到更远、更高的世界。就像孙少平在双水村的小学教给孩子们"世界"这个词的意义一样。高加林的性格中,既有自尊、自信、自强、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自负、自私的一面;既有乐观、倔强、由于追求的一面,又有悲观、懦弱、虚荣的一面;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黑格尔说:"人的特点就在于他不仅担负多方面的矛盾,而且还忍受多方面的矛盾,在这种矛盾里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忠实于自己。"高加林的性格就是这种复杂的矛盾和矛盾的诸方面组成的统一体,是独特的"这一个"。他向往大城市,有"联合国都想去"的理想,但又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的正确道路

一张图看懂绿茶渣(34渣男养成)(6)

"我要给文学界、批评界,给习惯于看好人与坏人或大团圆故事的读者提供一个新的形象,一个急忙分不清是"好人坏人"的人,对于高加林这一形象后来在文学界和社会上所引起的广泛争论,我写作时就想到了—…这也正是我要达到的目的。"这是路遥对于高加林人物的解释,他在创作之处就要颠覆人们的普遍认知,他要写出一个和以往不同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一个能够引起大家广泛争议的人物。"联合国"就是外面的世界,对于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青年,这一大片的黄土地怎么能够充分发挥高加林的才华。"我不愿意再像你们一样,就在咱高家村的土里刨挖一生",他最怕的就是在黄土地里刨一生,因为这是自历史惊不起任何波澜的一生,一个庸碌的人生。这是他第二个不得已。

一张图看懂绿茶渣(34渣男养成)(7)

3,另类的"陈世美"

陈世美的形象最早出自明代小说《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在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续书《续七侠五义》中陈世美故事得以完善定版,并影响传统戏曲《秦香莲》(又名《铡美案》)。陈世美在剧中是忘恩负义、抛妻弃子的反面人物,最后被包拯所斩,也因此在后世成为负心人的代名词。但是路遥,并不想那么极端,将高加林完全塑造成"陈世美",他和刘巧珍也只是恋爱,并没有真正走近婚姻的殿堂。他们也没有什么真正实质上的爱情结晶。所以,在高加林背叛了刘巧珍的时候消解了很多他"负心"的消极形象。自古以来,高廉的《琵琶记》蔡伯、还有上面的陈世美,大众对他的评价都是一种完全负面的情绪。

一张图看懂绿茶渣(34渣男养成)(8)

对待社会,我们常说要向前看,对一个人来说,也要向前看。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比如说我吧,梦里都想上大学,但没考上,我就不活人了吗?我现在就好好教书,让村里的其他娃娃将来多考几个大学生!

——路遥 《人生》

高加林也并不是一味不平衡的,就像笔者引用的一样。他也想踏踏实实做个民办教师,然而他最后一丝和"城市人"体面生活的机会都被人顶替了。所以,他开始了"复仇之路"。上进是没有错的,但是他利用背叛爱情来上进。刘巧珍来县里看他,跟他说的都是家里的农活,猪圈里生了多少猪这类的话题。在物质需要已经满足的时候,高加林需要一个跟他有着共鸣的伴侣,这就产生了高加林移情黄亚萍的事件。高加林算的上"陈世美",又算不上"陈世美",都是因为他心中复杂的性格所造成。"渣男"诞生了,似乎是一个被命运被迫产生的"渣男"产生了,有多少得已与不得已似乎都在读者的心中。理解与不理解的问题就是"得已与不得已"的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