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富是穷主要看这一处 一个家庭是穷是富

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一个家庭是穷是富,是好是坏,看家风便知。

家风的传承,这是一个家庭最核心的精神领域。

是一个家族世代传习的学问,也是一个家庭最奢侈的传承。

家庭是富是穷主要看这一处 一个家庭是穷是富(1)

家族文化的熏陶是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什么样的家庭,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真正的不动产是家风,因为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这里,我们不妨看看历史上名门望族的家风,感悟他们历久弥新的家族精神。

家庭是富是穷主要看这一处 一个家庭是穷是富(2)

康世家族

河南巩义市的康氏家族,不仅历史悠久,更让人赞叹的是先祖到子孙后世的400多年里兴盛不衰,现如今这个家族仍然有相当的影响力。

康氏家族兴盛几百年,靠的是什么呢?

有人说因为康氏庄园是绝佳的风水宝地,还有人说是因为康家先祖娶了朱家女为妻,天合佳偶。

其实,康氏家族的辉煌既不是因为风水,也不是因为天赐佳偶,而是得益于良好的家风。

家庭是富是穷主要看这一处 一个家庭是穷是富(3)

康氏家族的家训是一副对联:“志欲光前惟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

意思是,如果要为祖上争光,家族兴盛就必须教育子孙后代;如果要后代享福,现在就必须要勤俭持家。

如果今天去到河南,步入康百万庄园,从遗存的匾额楹联中,我们仍可感受到康家家风家训中对于修身的重视。

秉持温良恭俭、智慧睿达家风的康氏家族,因此纵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至今繁衍而不衰,彰显了康氏家族强大的生命力。

家庭是富是穷主要看这一处 一个家庭是穷是富(4)

钱钟书

作家钱钟书也是在好家风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是清华有名的国文教授。

他偏爱古书,平时总会看书抄书,并在摘录上写上自己的看法。

这位“博学鸿儒”后来秉承了父亲治学严谨的风格,踏踏实实地做学问,惜时如金,淡泊名利。

对知识的追求让钱家几代人都活得简单而卓越。

家庭是富是穷主要看这一处 一个家庭是穷是富(5)

图|钱钟书与父亲

张武龄家族

除了康氏庄园、钱钟书,还有文化界声明卓著的“合肥四姐妹”家族——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

一部家族史,差不多就是半个民国文化史。

当时的张家能一下子培养出四位大家闺秀,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她们的父亲。

家庭是富是穷主要看这一处 一个家庭是穷是富(6)

他们的父亲,就是民初有名的教育家张武龄,他开明的家风和对教育的理解,造就出了十位绝伦儿女。

上世纪初的张家在合肥是个有名的大户人家,整个家族声名最显赫的就是张武龄的祖父张树声。

他历任两广总督和直隶总督,在平叛太平天国起义的淮军中是仅次于李鸿章的第二号人物。

家庭是富是穷主要看这一处 一个家庭是穷是富(7)

张武龄这一生,共有十个孩子,细看他们的名字,都取得极为讲究。

女儿分别为: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儿子分别为: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宁和。

他希望男孩的心里一定要有家;而女孩的内心一定要广大。

其境界与格局,由此可见一斑。

家庭是富是穷主要看这一处 一个家庭是穷是富(8)

张武龄很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但他从不干涉老师们的教学。

张家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

虽然玩的开放,但同时又家教严谨。

正如杨绛说,好的教育不是被动受教、受到管教,而是启发学习的兴趣和自觉,在不知不觉中受教。

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父亲不强势、不强制,但子女各个出类拔萃、道山学海。

家庭是富是穷主要看这一处 一个家庭是穷是富(9)

当然,这还在于父亲的表率,张武龄一生拒不做官,却倾其所有家产、甘之如饴的致力于大办学堂和公益教学。

没有万贯家财,却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

这大概就是作家马伯庸说的:“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家庭是富是穷主要看这一处 一个家庭是穷是富(10)

心态、意志、教养、价值观、生活习惯,其实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

一个家庭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会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

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也是一个家庭真正的不动产!

家庭是富是穷主要看这一处 一个家庭是穷是富(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