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动词语法有哪些(学能用的英语语法)

学能用的语法,是为力求接近实际、真实的语法,力求从为什么的角度去阐述,正本清源,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英语动词语法有哪些?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英语动词语法有哪些(学能用的英语语法)

英语动词语法有哪些

学能用的语法,是为力求接近实际、真实的语法,力求从为什么的角度去阐述,正本清源。

学能用的语法可以从重新认识动词开始。

什么是英语动词,先看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给出的定义。

Verbs are words that show an action (sing), occurrence (develop), or state of being (exist). Almost every sentence requires a verb. The basic form of a verb is known as its infinitive. The forms call, love, break, and go are all infinitives.

可以看出,英语里动词的重要性几乎可以排在第一位。verb一词来自拉丁文的verbum,原意相当于word,既可以表示动作,又可以表示事件,还可以表示状态,而且跟时间紧密联系。

表示动作的动词,例如:eat,run,walk等;

表示事件的动词,例如:happen,develop等;

表示状态的动词,例如:know,exist,belong等;

与时间紧密联系的动词,例如reading,was,looked等动词的过去式或分词形式。

可见,英语动词“可静可动”,跟时间联系紧密,涵盖面很广,绝非只有“动作”这一方面的含义。例如be动词,表达状态含义时最为典型。I'm eighteen years old. 我18岁。

这里的am,就不宜翻译成“是”去理解,因为汉语这里习惯不用动词,说成“我是18岁”就会很别扭。英语这句话里的am可以理解成一种状态:我处于18岁的状态上。

有种说法是,am这里不用译出,但是若只记住am在很多情况下不用译出来的话,就是没有理解,be作为动词时更多的时候表示的是一种状态或静态的意义,有时候更是用静态来表示动态含义。

例如:I am deeply grateful to my parents. 我打心里感谢我的父母。这里的be grateful用“处于感谢的状态上”这样一个静态含义来表示动态的“感谢”。这是英语说话习惯使然,跟汉语大相径庭。

若不理解,必然会想找一个和汉语感谢对应的英语动词,最后想半天可能也想不出来,或是干脆用一个错误、不合乎英语说话习惯的动词替换上去。

因为类似的这些特点,be也成为了英语所有动词中出场频率最高的,没有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跟时间紧密联系这个特点,汉语里的动词完全没有。这就给我们的学习,尤其是时态的学习带来了极大困扰。汉语里的动词只有“动词原形”这一种形式,说的时候也只需放心大胆的将其用出来,不存在像英语一样,时刻要注意动词随时态的变化而改变一说。

而时态的改变,又往往牵扯到说话者传达意思的改变,有时候甚至是很微妙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学习的时候,必须准确理解动词不同时态的“隐藏含义”,才能做到真正的“可理解输入”

例如:When will you be leaving? 你什么时候离开啊?这里进行时表示的就是一种客气,委婉的提问,仅仅是问什么时候离开,不附带其它感情色彩。如果换成When will you leave?语气就会变得生硬很多,可能就是想说:你到底什么时走?会有一种想让别人快点走的感觉。

为什么前者语气比后者更客气呢?可以试着这样理解:leave这个动词本身是一个瞬间动作,因为通常不会说一个人离开的动作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这里用了be leaving 进行时,就是刻意将离开这个动作拖长了。

进行时起到了拖长、放慢离开这个动作的效果。这样一来,给别人的感觉就会少了一种想让别人立刻就走的压迫感,自然会显得客气,委婉了。

凡是英语里有,汉语里没有的东西,必然是学习的难点。这也是一节课学会语法、只说是什么,却不说为什么的语法等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人知道现在进行时可以表示将来,但是对为什么现在进行时能表示将来就不甚了解了。

一分钟就能背下来进行时表将来,这当然是对学习无益的。因为不知道为什么,就意味着没有理解,实际上还是没有理解现在进行时表将来所要传达的真实意思,以及为什么可以传达出这样的意思,这绝不是“可理解输入”。

不理解这些,就是没有靠近真实英语,就是在用一个又一个特例去解释那些“例外”,最后发现记了一堆特例,用的时候却大多用不出来。

学能用的语法先导篇暂且说到这里,后面会进入到正式篇的更新。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以便看到后面的更新。

by 柯萱愿(kexuanyua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