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民间故事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创作一篇合)

写民间故事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创作一篇合)(1)

大概是从去年6月份开始,我便开始写民间故事。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一年,也算是颇有收获吧。

其实,我倒不是跟风写民间故事,如果翻翻我的发文记录你就会发现,早在三四年前,我就开始写民间故事了。只是那时候我肚子里这方面的东西很少,所以只能写小时候听到的故事。后来,我买了许多书看,充分准备了两年,这才开始正式写民间故事。

写了一年的民间故事,也看了许多同行的创作,多少有一些经验了。今年以来,已经有七八人在后台问过我,如何写民间故事,如何写出优秀的民间故事,如何写出高阅读量的民间故事等等。

正好最近发现有一篇文章被抄袭了,我就从个人经验出发,来谈谈如何创作一篇合(优)格(秀)的民间故事。

其一、民间故事的创作方式

就我看到的民间故事而言,其创作方式,无非就两种:一种是纯原创;一种是半原创。那种完全搬运抄袭,又或者把人家故事改个名字、换个情节的民间故事,算不上是创作。

所谓纯原创,就是自己构思写出来的故事,人物、情节乃至于结构都完全创新,或许有借鉴别人故事的成分,但不雷同。

这样的民间故事,我看过一些,不过很少。

写民间故事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创作一篇合)(2)

网上不少人是“原创”民间故事的,每天可能只有一篇,一篇少则两三千字,多则七八千字。这里,我对“原创”打了双引号。这是因为,我看多了民间故事,发现了一个秘密。

什么秘密呢?就是有些人写的民间故事,表面看起来人物、故事不一样,但其实结构或者内核是一样的,等于说他创造了一个模版或者母题,在这个模版(母题)下,他创作了许多故事,但这些故事本质都一样。

对比阅读就会发现,这些故事只是人物换了,妖怪不一样了,发展情况稍有不同,但其本质没有变。很多时候,我们看标题就会发现这种现象。

这种情况,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说。今天,我先说民间故事的另一种创作方式,就是半原创。

所谓半原创,就是把古人笔下的民间故事翻译出来,加入一些个人的理解和看法。有时候,因为这些故事尺度太大,还要做出一定的取舍,又或者加以改动,不然发不出来,审核会很难。

严格来说,我个人就是用半原创的方式,来创作民间故事。

看我文章的朋友也会发现,基本上我会在每篇文章的开头,标注出文章作者、时代和出处,有没有改动,改动多少,我也会说明。当然,偶尔可能忘了,就没有标注出处。

写民间故事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创作一篇合)(3)

其二、半原创民间故事的创作

半原创的民间故事,是基于古代文人笔记中的故事。也就是说,是古人原创的故事,但被现在人拿过来翻译了,但并不仅仅是翻译,很多时候还需要做改动与处理。

这种处理,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暴力血腥的地方,直接翻译出来会让人观感不适;一方面是尺度太大,少儿不宜,大人可能会宜,但是又可能会带歪评论区,不是正能量;还有一方面就是原故事并不太好,包括情节衔接牵强、故事逻辑不通又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

没错,虽然这些故事都是古人写的,但不代表古人的作品都很完美,有时候不做改动,直接翻译的话,别说读者看不懂,就是自己也看不懂。

所以,很多作品还是要翻译一下,翻译讲究个“信雅达”,同样能看出来一个人的水平。小到时间地点,大到情节寓意,都能看出来。

写民间故事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创作一篇合)(4)

举几个例子来看,大家就明白了。

比如清代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中,第三编卷三有《笑案》,说的是两个很搞笑的案子。两个案子都很残忍,但尺度描写颇大,直接翻译万万不行,尤其是后一个案子。

写民间故事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创作一篇合)(5)

我把故事原文截个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图中我匡红的部分,如果想翻译出来发布出来,就一定要一笔带过,因为有些话不是重点,不必字字翻译,个别语句的译文甚至删除也可以。

现在各个平台审核也严格,很多字词看起来平常,但放在文中可能就发不出去,作为玩了七年自媒体的人,我可真是踩了太多坑。

而且有时候为了避免评论区走歪,创作者发文的时候,也应该尽量避免这些情况。总之一句话,要多一些正能量,积极向上阳光的东西,尽量去引导大家向善,而不是沉迷于开车。

除了暴力大尺度的问题,还有就是故事情节和意境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有些故事不好,前后逻辑并不清晰,或者故事本身很平淡,没什么寓意,又或者寓意不明,寓意很浅,这就需要大家去改编一下。

在清代文人解鉴的志怪笔记小说《益智录》中,有一则《于媪》的故事。

写民间故事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创作一篇合)(6)

这个故事很简单,大概就是这样:

于婆婆去女儿家,女儿给了她一些钱和米,钱放在米里。回来的时候,于婆婆累了,正好又遇到邻村王氏,就让王氏帮忙。结果,到前村时,于婆婆发现米里的钱没了。

叶县令看到了,想搜查王氏,又怕此举羞辱王氏,于是带她们到隔壁古庙中。叶县令借着打酒的机会,让卖酒的人赔了八百文钱给于婆婆,还交待于婆婆不要向王氏索要。

后来,叶县令帮卖酒的人要回了别人欠他的债,作为人情还了他。卖酒的人本来心有怨恨,这时候也不再怨恨了,还称叶县令为“青天大老爷”。

这个故事,无非就是叶县令罚了卖酒的人八百文钱给于婆婆,顺便帮卖酒的人要账,做了顺水人情。

整体来看,故事情节完整,也算是能够自圆其说。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坑没填,那就是王氏年轻貌美,为何要偷于婆婆的钱呢?文中没说。难道就因为怕羞辱她,叶县令就饶恕了她吗?这么做的话,岂不是对王氏太便宜了吗?

写民间故事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创作一篇合)(7)

所以,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就根据自己的想法,做了一些处理。这篇文章,我处理后发了出来,大家可以看看。《民间故事:美妇人偷钱,县令明明知道,却让卖酒的人赔偿》

一方面,我借着衙役和叶县令之口,说出了叶县令饶恕王氏的原因。就是说王氏一个美貌女子,热天不仅抛头露面,还偷婆婆的钱,说明她也是生活遇到困难了,叶县令不搜她身,也是避免酿成悲剧。

王氏果然意识到自己错误了,后来偷偷还了于婆婆几倍的钱。

另一方面,我算是升华了一下,借叶县令之口,说出了本案的意义。那就是为官者审案断案,目的绝对不是要为了惩罚别人,而应该考虑更深刻一些,应该是帮助大家,教化百姓,这样才是合格的父母官。

因为,如果断案只是为了惩罚人的话,这个案子就非常简单了,叶县令派人搜王氏的身,找出于婆婆的钱,再把王氏打一顿就可以了。

只不过,这么一来的话,王氏可能会因为受到羞辱而想不开,那样就不是丢钱找钱的问题了,而是会引起更大的悲剧。

就为了八百文钱,逼死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这样的局面,难道是大家想看到的吗?当然不是。

所以,改过之后,这则民间故事就得到升华了,我个人感觉改写得还算成功,评论区大家也都持肯定态度。

写民间故事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创作一篇合)(8)

最后一些话

这种半原创的民间故事,其实不比纯原创的民间故事简单,因为不仅要自己看一遍,还得理顺,既要处理文中的逻辑等问题,还要想着升华原来的故事,确实得动动脑子。

当然了,改是可以的,但你不能乱改,不能让改过后的故事与原故事的意思背道而驰。

当然,这样的故事毕竟是在古代故事的基础上再创作的,所以还是应该注明作者和出处。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是对古人最起码的尊重。作为创作者,也应该对文字,对故事,对其他原创作者(无论古今),保持敬畏之心。

还有一点要说,这样的半原创故事,其实也很费精力。

因为特别有名的故事,比如《聊斋志异》《子不语》《搜神记》等,已经没必要写了,很多出版社都出过白话文,很多人也都翻译过了,再写就烂了。

其余如《酉阳杂俎》《阅微草堂笔记》《太平广记》等书,里面的故事大多都很短,凑不成一篇文章;或者和别人的故事重复,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人笔记,很多故事和别人重复,又或者大同小异,这样自然也不能写。

所以,要想写一篇新奇、有趣或者有深意的半原创民间故事,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全职写,一天也就两篇。毕竟,我为了写这两篇,可能要看过五十篇,再挑选几篇,最后才能写成两篇。

说了这么多,我还想提醒一句,同为创作者,请某些人也不要擅自使用别人的文章,去录音频或者做成视频,这属于抄袭,更不要用那些低级手段去收学徒,去割韭菜,赚钱也应该有底线和原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