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强队伍剖析(边地散记三十三)

32强队伍剖析(边地散记三十三)(1)

作者:孙国

01

靡靡细雨一直下个不停,老天好像在故意难为我们,在雨水的浸泡下,道路也越来越泥泞,我感到浑身一丝劲也没有,一个放弃的念头又在不经意间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这个念头伴随着急速的行军已经多次出现在我脑海中,几个战士走到了我的前面,军鞋已经完全被红色泥巴包裹。前两天天气突然降温,身上的衣服早已经湿透了,看着行走中瑟瑟发抖的战士,我的放弃行走的想法又悄悄地隐退了。前面宣传员的竹板已经打响了,催促着队伍加快行军的速度。在催促声中,这支队伍开始跑步走进前方一片更大的雨幕中。

雨越下越大,寒冷仿佛是从内心底部漫漫散发出来的,许多村民好奇地打着伞看着这些稚气未脱的战士从他们身边急匆匆地走过,他们不能不好奇,是抢险救灾,或者是前方战事?不然在这样的天气中,没有必要让部队受这份洋罪。其实都不是,这是一次部队组织的拉练。战士们一个个脸上冻起了鸡皮疙瘩,如果不当兵,在这细雨靡靡的天气中,也许他们正在梦乡或者正在网吧中玩着游戏。部队这种高强度的急行军已经好多年没有搞了,这次拉练意在磨砺战士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拉练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和人生经历。

32强队伍剖析(边地散记三十三)(2)

我入伍三十年,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拉练。我入伍在船运大队,属后勤兵,加之我提前下连队,并没有机会参加拉练。后来上军校,在毕业时虽然也进行了一次拉练,但那次拉练算不上真正的拉练,因为虽然我们长途跋涉跨了好几个省,但那是随着船一起航行,是在船艇上实习。这次拉练要全副武装徒步走完一百公里。汗水雨水聚集在脸上,我自己也分不出哪是雨水哪是汗水了。部队经过近一天的急行军,大部分人已经很疲惫了,透过雨幕,终点站西山的轮廓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

02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次部队拉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许正是因为这次拉练的诱惑使我也走进了这绿色的军营。许多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忘,但有些事情不但不会被岁月冲淡反而会越来越清晰。好像是70年代初,那些年不知道为什么家乡雪特大,每年到亲戚家串门,大雪都会掩埋脚脖子。也是在一个大雪的日子,村里突然出现了一队部队官兵,听大人说,这是部队在拉练,途经我们村里。整个村子里沸腾了,我的家乡十分闭塞,在记忆中有部队进驻还是第一次,家家都往家里拉军人要求到自己家里来住。

32强队伍剖析(边地散记三十三)(3)

我父亲也早早地就赶到了部队驻地,时间不长就带回了三个戴红五星穿绿军装的军人,他们放下被包就开始打扫院子,一个年纪不大的满脸稚气的小兵挑起水桶就到村口井里去挑水去了。那时村子里还没有自来水,吃水要到很远的井中去挑。由于路远加上水桶大,当这个小战士挑回水后,已经累得满脸是汗,见到这种情况,我父亲死活不让那个战士去挑水,但那个战士很执着,直到挑了三次把我们家的缸装满了水才罢休。

在我们家住的是一个当官的,后来部队走后才知道,到我们村拉练的是一个连,专门架设电线的,为大部队拉练搞通讯保障,在我们家住的那个穿四个兜的就是这支部队的最高长官连长。当时部队没有实行军衔制,军官穿四个兜的衣服,士兵穿两个兜的服装。两个当兵的把被褥铺好后就走了,那个连长在我们家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早地起来,我父母打好水,连长开始洗漱,那一次他们走后留下了一管用完的牙膏皮,农村还没有人刷牙,刷牙可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大家都感到好奇,现在想来,农村多么闭塞和落后。那管用完了的牙膏皮因为是用铅做的,记忆中好像卖了三分钱。

32强队伍剖析(边地散记三十三)(4)

用这三分钱买了二支铅笔,当时还是大集体,干一天只能挣几分,到年底许多人扣除口粮钱,几乎往家里领不了钱,平时的花销都是靠养鸡下蛋换一点零用钱。部队在我们村路过,只驻训了一天就走了,这一天整个村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家的水缸都打满了水,部队走了,却留下了一冬天谈论部队的话题。农村冬天冷,没事就会凑到一户人家里,烧着炕聊着天打发冬日难耐的时光,因为有了部队的经过,就留下了无穷的故事引子。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向往部队的生活。多少年以后,我也入伍了,在夜阑人静的时候,我就想,我入伍不是因为毕业没工作在家务农,而是那次部队拉练在我心中已经种下了种子。

部队这次突然决定拉练训练,是因为辽宁总队今年独出心裁地对新兵进行了拉练,中央台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这次拉练在军内外引起很大反响,武警总部决定推广他们的经验,在全武警部队进行一次针对新兵的拉练。总队成立了领导小组,我也是小组成员,西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根据这次拉练安排,昆明所有的部队要接受二次爱国主义教育。拉练前部队赶到云南讲武堂进行过一次教育,讲武堂是滇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这里先后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在“重九起义”和护国护法战争中,功勋卓著名震海外,不但令中国青年踊跃加入,许多外国学子也慕名而来。第二次受教育就是西山,这里有着聂耳的墓。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致极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誉。

32强队伍剖析(边地散记三十三)(5)

03

各部队在西山龙门处停下来,龙门位于西山风景区终端,北起三清阁,南至达天阁,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龙门胜景”以“奇、绝、险、幽”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众多的名胜之首,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到昆明的游客都要去游览。故有“不到西山等于不到昆明,不到龙门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之说。沿三清阁、孝牛泉后的石阶而上,就到了“豁然开朗处”,这里叫“凤凰岩”,凤凰岩上凿有一上一下两个石室,下面的石室有石桌,正壁嵌有“题滇池饯别图”等诗碑六方,刻有彩凤印图,祥云缭绕,彩凤飞舞,工艺精湛细密,形象优美生动。

石室内外另有“云海”“石林”“揽海处”“一径飞红雨,千林散绿荫”等摩崖石刻及联语。清代乾隆年间,吴清来道士为修炼苦行,方便众生,用了14年的时间凿通了从三清阁到石室,又从石室到“慈云洞”这两段石道。并就洞凿室,在岩石上雕刻了送子观音、香炉、佛台及骑龙驭虎的神像等,有联云:“凿石现普陀,将五百里滇池,都归佛海;援人登彼岸,愿一千只圣手,尽化慈航。”“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央。”“洞外云抒霞卷,海中日往月来。”

32强队伍剖析(边地散记三十三)(6)

龙门地势高而险,壮而美,上接云天,下临绝壁,被称为西山之绝。在云南昆明西山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有一片缓坡,松柏森森,绿树丛中,长眠着人民音乐家聂耳。他的墓地呈琴状,主体为琴盘,墓穴为琴颈,道上七个花台,呈琴品状,象征着七个音阶;道上的24级石阶,示意着他仅活了24岁。琴盘顶部,七块晶莹的墨石上,分两行横书“人民音乐家聂耳墓”。墓地设计新颖,构思精巧,既富于特点,又显得庄严大方。聂耳原葬在高至华亭寺之间公路西侧上方,墓系青石镶砌,简单朴素,有徐嘉瑞撰写的碑文。聂耳先后创作的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的女性》等,集中表现了工农群众在旧中国阶级压迫下的苦难和反抗,以及“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坚强意志,成为“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

其中,《义勇军进行曲》于1949年9月27日,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总队首长先我们赶来,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敬献了花篮,新兵选出了几个代表在聂耳墓前进行了宣誓,今年新兵的素质真的不错,有几个新兵的演讲声情并茂。这也难怪,现在士兵都是大学生入伍,本身素质都很高。中午在山上午餐,部队的餐饮车发挥了作用,一会儿工夫饭就做好了。经过一天的紧急拉练,许多人脚上都打起了血泡,加之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没有经过生活的磨难,突然一下子超强度拉练,受不了也是在所难免。

32强队伍剖析(边地散记三十三)(7)

我的双腿也铅一般地沉重,不知什么时间磨破脚的,血已经渗出了袜子。这些年在部队养尊处优,一出门就有车,平时走路的机会都很少,经过这次拉练,突然感悟出,人的可塑性很强,看到一百公里的急行军,当时就想肯定走不下来,中途确实有好几次坚持不住了要放弃,但最后咬牙也就坚持走完了。此时站在山巅上,微风吹拂,身体突然感到特别轻松。这次拉练在我的人生中将会留下很深的印痕,因为经历过,才知道苦后的甘甜。不是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曲吗,彩虹总在风雨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