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簋铭文的最新译文(浅议曹公簠铭文)

曹公簠1973年出土于淮阳县谷堆李庄。是春秋时期曹国与陈国国君嫁女的媵器,对研究西周政治制度与陈国历史有重要价值。

簠这一器形出现于西周早期,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在战国晚期消失。器形呈长方形,盖身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为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簠是古人用来盛放稻梁的器具,相当于后世的盘子。早期簠的特点是足短,口向外侈;至春秋末时,簠足逐渐变高,器变深,这是断代的特征。

相关学者曾对曹公簠(集成04593,春秋晚期,现藏淮阳县太昊陵文物保管所)铭文进行研究。曹公簠铭文22字,重文2字:曹公塍(媵)孟姬悆母匡(筐),用祁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寿用之。刘雨《两周曹国铜器考》,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及淮阳县太昊陵文物保管所撰写的出土报告《淮阳县发现的两件西周铜器》,对铭文中“姬”字的隶定,有不同观点。刘雨《两周曹国铜器考》和淮阳县太昊陵文物保管所撰写的出土报告皆认为是姬字。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则释为(女凡)字。下面,我们将带(女凡)字青铜器铭文中出现的字形,与曹公簠中隶定为“姬”的字形进行字形对比,从而作出判断。

关于利簋铭文的最新译文(浅议曹公簠铭文)(1)

在金文材料中,出现(女凡)字的铭文见于曹伯狄簋(集成4019,春秋早期)。1965年出土于山东省,仅存残盖,现藏天津市博物馆。曹伯狄为宿国国君作器,内铸铭文22字,重文2字:曹伯狄作宿风公尊簋,其万年眉寿子子孙孙永宝用享。曹伯狄,指曹僖公姬赤。宿,国名。风,宿国国姓,源出太昊伏羲氏。

关于利簋铭文的最新译文(浅议曹公簠铭文)(2)

曹伯狄簋其字形从母从凡。而曹公簠从臣从母。二字皆从母,但二字中另外一个字素,有明显区别。曹伯狄簋中(女凡)字为两横,而曹公簠中姬字为三横。如果曹伯狄簋中(女凡)为从凡释读正确,那么曹公簠中姫字则不应隶定为从凡的(女凡)字。那么曹公簠中应释读为何字?

与曹公簠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件铜盘,即曹公盘(集成10144,春秋晚期。现藏河南博物院),铭文22字,重文2,与曹公簠字数相同,仅一字相差。曹公盘铭文释文:曹公塍(媵)孟姬悆母般(盘),用祁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寿用之。由铭文推

关于利簋铭文的最新译文(浅议曹公簠铭文)(3)

断,曹公盘是曹公为孟姬悆母作器。从铭文字形看,隶定为姬是毫无疑问的。那么曹公簠中是否也是姬字呢?由以上铭文得知,曹公簠姬由两个字素构成,即从臣从母;曹公盘中姬,从母从臣。二字中母和臣为同一字素,只是写法不同而已,故隶定为姬字。

曹公簠是曹公为嫁女而作的器,孟姬母即曹公之女。其女名中孟为排行,《白虎通•姓名》“嫡长称伯……庶长称孟”,表明此女为曹公的庶长女。姬为母家姓,为私名,母为当时社会对女子的尊称。孟姬悆母这一称谓由排行 母家姓 私名 尊称组合而成。曹国是武王分封的姬姓侯国,开国之君为武王的弟弟曹叔振铎(见《史记•管蔡世家》)。

综上述之,从出土文字及传世文献角度看,曹公簠中确应隶定为姬,而非(女凡)。所以,我也赞同刘雨先生和淮阳县太昊陵文物保管所隶定为“姬”的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