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开放的10栋老洋房(梧桐掩映下的城市街道)

生活在一座城,习惯于每天穿梭在熟悉的街头巷尾,从没在意过身边的风景,现在陆续写写景物,才发觉原来我经常走过的那几条马路原来也有很多不平凡的光点。

读书时一直住在上海的徐汇区,每天骑着自行车从万体馆到襄阳路,一路能经过不少梧桐遮阴的上海街道,道路两旁是一栋栋百年老洋房,还有浓厚生活气息的老弄堂,年轻时品不出它的独特,如今再从那里走过,才慢慢感受到它们的韵味。

上海对外开放的10栋老洋房(梧桐掩映下的城市街道)(1)

有这样一条马路,街道被高大粗壮的梧桐笼罩,不宽的马路两侧各种风格的洋房林立。这里虽处在市区最热闹繁华的徐家汇中心地带,却有“大隐隐于市”般的安静雅致,低调柔和。

这条位于徐汇区北部,只有一公里长的马路就是高安路,北起淮海中路,南至肇嘉浜路,始建于1914年。上海的马路命名一般南北向用省名,东西向用市名,次要的道路用县名,高安路就是取自江西“赣中明珠”之称的高安市。

上海对外开放的10栋老洋房(梧桐掩映下的城市街道)(2)

曾经这里是法租界的核心区,百年前是上海公寓建设的鼎盛时期,上海工商业的繁荣和租界区的繁华,建造了大量西式公寓和洋房。高安路就是1914年法公董局越界所筑的,最初是以法国一战阵亡中尉命名为高恩路,直到1943年才被汪伪政府改名为高安路,并沿用至今。

因为这条马路不通公交车,所以格外的安然寂静,冬日暖阳下斑驳的梧桐树影,更能感受到这些老洋房、老建筑中蕴含的海派风韵。

这条路上有很多住宅的主人都曾赫赫有名,如今百年岁月流逝,只留下这些老房子在纪念着曾经传奇的过往和旧时的老上海故事。

高安公寓

上海对外开放的10栋老洋房(梧桐掩映下的城市街道)(3)

高安路14号被称为“浪漫公寓”,因为这栋公寓建造有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这栋建筑是建筑设计师赉安,献给他的新婚妻子安娜的,是他们在中国美丽邂逅的一大见证。

高安公寓原名阿麦伦公寓,1941年竣工,建筑立面呈弧形平面,以黄色面砖饰面,辅以白色花台、窗套和挑檐线条,是当时非常流行的现代主义装饰风格。

毛人凤旧居

高安路25号的这幢假三层独立花园住宅,曾是“特务头子”毛人凤的旧居。建筑清水红砖的墙面,双坡顶老虎窗,上部有露台,屋顶烟囱呈锯齿状,极具特色。

上海对外开放的10栋老洋房(梧桐掩映下的城市街道)(4)

厉家花园

高安路63号的的原主人厉树雄,曾是上海金融保险业的枭雄,也是第一个在美国白宫工作的亚洲人,在上海有多处旧宅。

这幢具有地中海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建于1930年,建筑形体开敞,立面简洁,南立面有圆拱券敞廊,这种建筑风格的洋房在上海比较罕见,据说上海仅有两栋(还有一栋在武康路上),远远看去非常醒目。

徐永祚旧居

上海对外开放的10栋老洋房(梧桐掩映下的城市街道)(5)

徐永祚旧居是著名会计师徐永祚的私宅。徐永祚曾任上海证券交易所会计科长,八一三事变时,徐永祚曾在这里保管了上海抗敌后援会所有证件账册。旧居是一幢折衷主义风格的独立式花园住宅,布局对称、做工精细,山墙顶部有着西式高浮雕纹样装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