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引导正确的跟孩子沟通(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孩子有他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脾气秉性,独立的性格,独立的个性,独立的气质类型。

他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无论我们多么觉得他不是我们心里想要的那个小孩,无论我们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多么好,但是面前这位就是我们唯一的孩子。

【要先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

当一个好妈妈好爸爸,不是你的学问有多高,不是你学得的育儿知识有多丰富,而是你是不是用心在跟你的孩子相处。

小的时候我会问父母,“我是哪儿来的?”,父母会说:“你是捡来的!”。所以我妈要是打我,我就哭,我就去找我奶奶,我说你带我去找我亲妈妈。我是70后,我们的老师有85后,80后,甚至是90后,但是他们的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惊人相似,在回答孩子这个问题的时候如此的雷同,社会是发展了,经济是发展了,但育儿观念上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向前走。在家长往前走的时候最大的瓶颈就是觉得我不需要改变,都是孩子的问题。

怎么引导正确的跟孩子沟通(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1)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做到跟孩子有效的沟通?

大人都是演说家,孩子都不太有机会说话。在关键时刻又说孩子你怎么不说话,你怎么不表达自己。所以如果你想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从倾听开始。任何一个疗愈,倾听都是最好的敲门砖。当我们允许孩子表达自己,我们很关注他在表达什么,这本身就是对孩子情绪的一种疗愈。

“今天妈妈听老师说你在学校特别伤心的哭了,能告诉妈妈你当时在想什么吗?”先学会去倾听孩子,他怎么去认知和表达他自己,当我们有机会让孩子心无庞杂的说出他自己的时候,我们就多了一把

开启孩子心门的钥匙,我们就多了一个了解孩子的途径。

【要接纳孩子的情绪】

也许对一个大人来讲,孩子弄丢了他喜欢的一个小石块没什么可哭的,但是对那个三四岁的孩子来讲就是值得哭的,那家长为什么要堵上孩子的这个情绪出口?情绪是一种能量,身体要像一个管道,外界的事和人导致情绪变化,在身体里游走,当父母接纳孩子此时的情绪,情绪就游走了。慢慢的孩子也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料理自己的情绪,未来他也能成为那个允许他的孩子有情绪,并且跟孩子平等沟通的爸爸妈妈。

怎么引导正确的跟孩子沟通(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2)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做到跟孩子有效的沟通?

例子1:两个孩子发生矛盾

如果幼儿园两个孩子发生矛盾,需要孩子A跟孩子B道歉,可是A说不道歉,我们可以跟B说,“他已经知道错了,但是他现在还没有勇气、还没有准备好给你道歉,你等等他,让他再跟自己呆一会儿,等

他准备好的时候再来给你道歉可以吗?”可能的情况就是,B说可以,A准备好后老师带他去给B道歉,B说没关系,就解决了。

例子2:你下班回来很累,孩子就不断的黏着你

当你满脑子都是工作,满脑子都是单位的不顺心,可孩子还是想粘着你,陪他玩这玩那,你很想发脾气,很想斩钉截铁的告诉孩子不想陪他,但其实你大可不必这样。

这个时候你先要照顾好自己,把孩子抱起来放在你的腿上告诉他,“你看着妈妈,妈妈爱你,但是妈妈今天真的特别累,妈妈想一个人呆一会儿,因为妈妈不知道这种状态会不会对你发脾气。所以请你给我15分钟,然后妈妈会开开心心的陪你,可以吗?”

作为家长,如果你在家庭里开始有这种一致性的表达,你开始表达你的情绪,而不是有情绪的表达,孩子一定会在情绪上越来越轻盈,孩子一定会说妈妈好吧。一旦这个家庭里有平等情绪的流通,孩子在情绪上一定是主人,他一定有统一的判断和与人的认知。

【陪伴才是最好的玩具】

怎么引导正确的跟孩子沟通(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3)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做到跟孩子有效的沟通?

我们也会碰到一些人,30多岁、40岁,可能正是工作事业最为紧张的时候,经常是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回到家里还在为公司的事情忙碌,孩子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就会做些偏激的事情。

我有一同学老公,负责企业运营,在网络推广这一块人手一直不足,很多事情都得自己做,做不完带回家里做。我觉得他在方法上就错了,做工作做好无可厚非,但是工作是公司的,生活却是自己的。

我们为什么不利用一起事半功倍的工具来代替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

人有堕性,也有情绪,手上的事忙起来就没有时间陪孩子。孩子复不到关爱,性格就会内向,严重的会自闭。对于运营推广方面的工作,其实旺道SEO机器人系统就完全可以代替人手,设置什么就推广什么,24小时工作不偷懒,比较省心。你工作效率提高的,排名结果稳定了,关键是时间也多了出来,陪伴孩子的时间长了,这样就可以工作生活两不误。

【结语】

想要孩子越来越好,我们要做智慧型的父母,要做改变型的父母,要做真正尊重孩子个体让孩子能活出自己的父母。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所以不让孩子在我们的这里先输掉。

让我们成为成长型的、觉醒的、愿意跟孩子一起改变的和成长的父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