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低段数学的科研课题(上海74的高中高二学生人人有课题)

长期以来,中国学生在国外老师、学生的眼中,就是“学霸”他们的学习成绩可以达到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们的中学生活被认为“就是刷题”,尽管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解出一道极难的数学题,但他们却在与人沟通方面存在障碍,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适合低段数学的科研课题?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适合低段数学的科研课题(上海74的高中高二学生人人有课题)

适合低段数学的科研课题

长期以来,中国学生在国外老师、学生的眼中,就是“学霸”。他们的学习成绩可以达到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们的中学生活被认为“就是刷题”,尽管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解出一道极难的数学题,但他们却在与人沟通方面存在障碍。

这种刻板的印象,给中国学生念了“创新力不足”的魔咒。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日前在上海市市西中学看到的景象,却完全颠覆了中国孩子只会死读书的刻板认识。

这里的学生会花上8个月时间用4套工具组装成“云霄飞车”轨道,虽然最终因天气变冷轨道变形而失败;他们可以把一辆汽车的发动机给拆了,虽然再也没法按原样装回去;他们还可以为了提高0.17秒的速度,而泡在实验室里改进自己设计的F1赛车模型。

市西中学分管科创的副校长林勤从不避讳向外人介绍学生实验失败的案例,“我觉得挺好,失败就失败呗。我还不会拆发动机呢,学生会拆多好,装不上就慢慢装,哪有人做实验次次成功的?”

一项针对上海全市高二年级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的调研显示,上海目前高二学生拥有课题12057个,188所高中的高二学生做到了人人有课题,约占全市高中学校总数的74%。除本校教师外,这些学生还拥有1101名校外辅导教师。上海75%的公办高中建立了创新实验室。

高二的课,高一暑假自己学会可以“免修”

市西中心目前为学生所营造的科创环境,是上海乃至全国很多标榜“创新性教学”、动辄收费10余万元一年的民办学校都望尘莫及的。

这里的传家楼3楼、4楼两层已经全部被改造成了各种学生俱乐部,说简单点,全是实验室,总共18个,有数学图形计算器实验室、静态模型搭建室、气象监测实验室、汽车模拟实验室等。

如果你以为这些实验室只是学校拿出来作秀的,那你就错了。因为根据上海市教委在2003年发布的研究型课程指南,每所学校每周都要拿出两个课时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不仅如此,根据《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4个方面明确被纳入评价范围。其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重点记录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创造发明等情况。从2017年开始,上海将在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试行把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高等学校自主招生时的参考信息。

也就是说,学校不仅要有创新实验室,而且这些实验室也必然会“为学生所用”。“招、考、教联动起来,确保创新教育落到实处。”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说,实际上,每一所学校都有开设研究型课程的需求,每一名学生也有提升研究能力的需要。

市西中学高三学生徐瑞彤从高二开始“免修”物理。她在高一升高二的暑假假期里自学了高二的物理课程,并在高二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通过物理考试获得了免修资格。

免修的意思是,她自学完成物理课后,此后每一节物理课,她都可以不用跟着大班上课,而是可以跟着自选的指导老师王巍进行拓展学习。这个立志报考工程专业的女生,先后完成了《地下工程技术在北横通道中的应用》学习笔记和《“东郊记忆”转型有效性分析及其对上海新场古镇开发的启示》论文、《男女共用厕所双门交叉设计的探究》论文等3项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她学会了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我不想功利地说研究性学习对我的生涯规划有多少帮助、对我课内学习有多大的帮助,或是一两张奖状对将来招生考试有多大的好处,这种学习客观上真的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多了一份思考,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徐瑞彤说。

市西中学校长董君武透露,该校现在每学期约有40~50人次的学生获得“免修”资格,不少学生可以在2~3门课程中均获得免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