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车有多少年的历史(解读三菱汽车背后的故事)

说说车企的强大“背景”(一)——三菱汽车背后的三菱财阀

从能跋山涉水的帕杰罗,到弯道封神的LANCER EVO,从成龙电影里的黄金配角,到助力中国品牌汽车成长的沈阳三菱发动机,自改革开放以来,三菱汽车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无数的记忆。

三菱汽车有多少年的历史(解读三菱汽车背后的故事)(1)

时至今日,虽然三菱品牌乘用车在销量方面虽已远不及“日系三巨头”,但了解三菱的人都知道,三菱在汽车之外还有着大生意!今天,就让我们用五分钟了解一下三菱背后的产业帝国——三菱财阀。

从落魄浪人之子到海上霸主

三菱汽车有多少年的历史(解读三菱汽车背后的故事)(2)

三菱产业帝国的开创者是岩崎弥太郎,出生于1834年,生为浪人(最下层武士)的儿子,岩崎弥太郎自儿时起就已饱尝底层社会的艰辛,岩崎弥太郎21岁时,其父因被陷害入狱,他申冤未果,反而被逮捕,在狱中,他偶然间习得算数和经商技巧,这段经历影响了他的一生。

三菱汽车有多少年的历史(解读三菱汽车背后的故事)(3)

36岁时,恰逢明治政府将官营产业出售给私人经营,身为下级地方官的岩崎弥太郎在朋友支持下,买下官营商会,开始下海经商。岩崎弥太郎以最初的两条商船为基础,开展航运业务,并于1873年成立三菱商会,商会船旗源自土佐藩标志,后来这个标志逐渐演变为三菱品牌LOGO。

三菱汽车有多少年的历史(解读三菱汽车背后的故事)(4)

在这之后的几年里,岩崎弥太郎通过官商合作,将大量航运业务把持在自己手中,并用十几年的时间将三菱商会打造为日本航运业的巨头。

从海洋走向陆地和天空

1885年,51岁的岩崎弥太郎病逝,后续的企业掌门人将三菱商会改组为三菱社,并逐渐将三菱的业务版图从海洋扩张到了陆地,开始从事煤炭、矿山、仓库、酿酒、银行等业务。

三菱汽车有多少年的历史(解读三菱汽车背后的故事)(5)

三菱银行始于1880年成立的三菱兑换店

20世纪初期,借助中日甲午战争、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战争红利,日本迅速崛起,三菱合资会社(根据1893年颁布施行的日本商法,三菱社改组为三菱合资会社)也在这期间急速扩张,1917-1919年间,三菱造船、三菱造纸、三菱商事、三菱矿业、三菱银行陆续开始独立运营,三菱财阀初见端倪。

三菱汽车有多少年的历史(解读三菱汽车背后的故事)(6)

今天的三菱重工 长崎造船厂

今天的三菱重工起点是三菱造船:1884年,官营的长崎造船厂被廉价处理给三菱社,并于1893年改称三菱长崎造船所,除了主业造船,三菱造船也兼职造车,日本首部量产型汽车Model A就是诞生于三菱造船的车间。

三菱汽车有多少年的历史(解读三菱汽车背后的故事)(7)

三菱Model A轿车

时间很快转进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军国主义策动下,日本不断对外发动战争,军事装备需求不断扩大,三菱财阀的实力在这一时期走到了巅峰。

三菱汽车有多少年的历史(解读三菱汽车背后的故事)(8)

二战后期三菱财阀旗下企业

1934年,三菱造船与三菱航空机合并更名为三菱重工(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在整个二战期间,三菱重工共生产飞机18000多架,坦克装甲车约4000多辆,从著名的零式战斗机,到武藏号战列舰,它们铭牌上都刻着三菱重工的名字。

三菱汽车有多少年的历史(解读三菱汽车背后的故事)(9)

二战后,三菱财阀被解体,三菱重工也被拆分为三家公司。但在1964年,三家公司又重新合并为今天的三菱重工。三菱汽车(三菱自動車工業会社)则是在1970年从三菱重工中独立出来的。

今天的三菱财团与三菱汽车

二战后,虽然三菱财阀解体,三菱总社被取消,但是在1954年,三菱财阀主要企业管理者成立了非正式组织三菱金曜会,这便是今天所说的三菱财阀。三菱金曜会是个松散的组织,虽然也有“三菱集团”和“三菱系”的说法,但世界上并不存在“三菱集团”这样一家公司。

三菱汽车有多少年的历史(解读三菱汽车背后的故事)(10)

三菱财阀本社

在日本,三菱财阀被誉为“最强大的企业军团”。据说,三菱财阀旗下企业资产一度占日本所有企业总资产的十分之一!

虽然在国际化的竞争中,今天的三菱汽车最大的股东已变成日产汽车,但是三菱重工依然持有三菱汽车的股份,三菱汽车也依然是“三菱金曜会”的会员。

而今天的三菱重工在船舶、航空航天、原子能、电力、交通方面属于日本的垄断型企业,而三菱电机、三菱化工等企业则拥有新能源车电控系统及动力电池的全球顶尖技术,在这样强大的背景下,全面主攻新能源车的三菱汽车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新能源车领域异军突起。

三菱汽车有多少年的历史(解读三菱汽车背后的故事)(11)

写在最后

2016年,“三菱集团”旗下相关公司向侵华战争中受害的中国劳工诚恳道歉,并设立特别赔偿基金,向3700多名在侵华战争中受害的中国劳工或其家属进行赔偿,补上了一份迟到的忏悔。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崇尚开放共赢的中国人欢迎全球企业来中国发展,但不管是谁,请先在历史问题前端正自己的位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