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早教0-3岁育儿知识动画片推荐(了解什么是真正的)

在生命最初的两年,孩子的许多行为是我们成人无法想象的。想知道这个阶段的孩子大脑里都在想些什么吗?在儿科专家古蒂·辛格博士的带领下,一个由世界顶级儿童发展专家组成的团队提出了关于婴儿大脑的新见解。

在一个个婴儿实验中,他们探索了婴儿的各种行为,BBC将这些研究拍成了3集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整部纪录片用科技的手段直观展示了很多婴幼儿成长中的各种神奇现象。

启蒙早教0-3岁育儿知识动画片推荐(了解什么是真正的)(1)

通过这部纪录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懂得和理解宝宝的各种行为和情绪,更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早教",是在孩子生命中的头几年,多做一些遵循科学规律的亲子互动,将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

1.个性的形成:纪录片里实验人员通过给宝宝们展示各种意想不到的玩具,测试他们不同的反应。发现在孩子6个月的时候,就完全展现出不同的个性。

一些孩子会非常一致的对任何玩具都表现的平静、大哭、冷漠,而另一些孩子会对各种玩具表现出兴奋,激动。同样年龄的孩子面对同样玩具的性情差异性,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个性是与生俱来的。对此,纪录片中的心理学家 Emily 也给出了育儿建议: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采取个性化的养育方法。

生活中,人们会更倾向于喜欢个性外向的孩子。有些父母在面对自己天生表现出安静冷漠的孩子,会觉得是不是智力有什么问题,认为活泼外向的孩子才比较正常。虽然孩子的先天性格是由基因决定了,但父母在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则会影响他们后天性格的塑造。

启蒙早教0-3岁育儿知识动画片推荐(了解什么是真正的)(2)

父母需要做的是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不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央视有一个关于成长的纪录片《零零后》,里面有个小女孩,从小就喜欢自已一个人独处,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总是结伴玩耍。幸运的是她的不同,得到了父母和老师的尊重。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文静思辨的她,凭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到很多主动和她交往的朋友。生活中她既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又能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自得其乐。她找到了与世界相处的最好方式,享受着两个世界的美丽。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画家和作家,比如梵高,比如卡夫卡,都有着孤僻的个性,但是他们对这个世界有着独特的感受,所以才创造出许多经典不朽的作品。父母对于孩子的个性不要带有偏见性的想法,应该遵循他们的天性,对于内向安静的孩子就多点耐心慢慢陪着他们的成长,对于外向活泼的孩子,就多带他出去接触外面新鲜的人和事,不同的性格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成长。

启蒙早教0-3岁育儿知识动画片推荐(了解什么是真正的)(3)

2.语言的发展。纪录片里有一个有趣的实验:研究者为一个将近2岁孩子的家庭配置了一个新型的词汇追踪装置,用来记录妈妈和宝宝一天中全部对话出现的词汇。第一天,妈妈说了1.3万个单词,孩子说了2500个单词。随后,研究者要求妈妈尽可能利用所有的机会,和孩子多交流。各种聊天、讲故事、讲绘本、带出去玩,妈妈这一天说出的词汇量上升到了1.37万,与第一天比增加了5%,然而宝宝的词汇量却从2500增加到了2800,增长了13%。更加惊奇的是宝宝的语言,从第一天的738句,增加到了1022句,增加了38%!

在幼儿时期,孩子的语言发展与妈妈与孩子的交流对话是有着直接关联的。如果妈妈在这个时期与孩子的对话频率越高,内容越多,接触的新鲜事物越多,信息量越大的话,孩子语言的发展就会更快。

研究表明,早期语言越多,未来学业表现更好,更有利于个性的塑造。

启蒙早教0-3岁育儿知识动画片推荐(了解什么是真正的)(4)

当别人家的孩子都已经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而你的孩子还只会简单的句子时。这并不是老人眼中所说的"贵人语迟",而是你与孩子的对话少了。只要你在平时的生活中和孩子多说话,多交流,你就能在早期,为孩子的语言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当然你与孩子对话的方式也同样重要,对此纪录片也用实验给了我们启发。剑桥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先进的婴儿大脑扫描仪,来研究宝宝听到不同的语言方式时,大脑有什么反应。实验显示当孩子听到"父母语"的方式时会听的很认真,当孩子听到平常成人说话,会转移注意力。

"父母语" 就是用孩子的语言特点来说话,音调会提高,发音会变得嗲声嗲气, 语速较慢。实验证明这种说法方式会让孩子更易于接受。所以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不要觉得嗲声嗲气的不好意思,只要孩子喜欢,让自己变得做作点也无可厚非。

启蒙早教0-3岁育儿知识动画片推荐(了解什么是真正的)(5)

3.认知的发展: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危险有感知,对事物有思维能力呢?

儿童心理学上有一个经典的实验,叫“视崖实验”。可以判断孩子是否具有"深度"知觉的能力,也就是说,是不是有能力避免从"高处跌落"之类的危险。纪录片里也同样搭建场景,对一些幼儿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实验发现刚学会爬行的孩子对危险是没有认知的,看到妈妈的召唤,他会毫不犹豫的爬过断崖。而爬行过2周以上的孩子,面对断崖,会有明显的犹豫和停顿。

爬行是第一个帮助孩子进行思维和判断能力发展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儿科专家也会建议让孩子多进行爬行训练,因为爬行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大脑发育,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和大动作能力,还能让孩子以新的视角重新认识和感知这个世界,也学会了躲避危险的能力。

有些父母可能觉得孩子在地上爬行,会把衣服弄脏,或者是地上很凉,阻止孩子爬行。但科学实验证明爬行对孩子有如此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在孩子学会爬行的年龄多鼓励他们爬。

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记忆力,纪录片里用藏东西的实验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实验,发现在孩子6个月的时候,对于用布盖起来的玩具,是没有意识掀开布去寻找意识的。而8个月到10个月的孩子,会明显有意识去找玩具,他知道玩具是用布给盖起来。

有些孩子在3个月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分离焦虑的状况,他们会因为见不到妈妈大哭不止。因为他们这个时候只是有了视觉的认知,只认妈妈的脸,但是还没有记忆思维的功能。当孩子8个月以后,渐渐的有了记忆储存,他们会知道妈妈走了还会回来。这个期间,就不要因为怕孩子哭就以"妈妈马上回来"这样的话语去骗孩子,这样长期只会让孩子失去信任感。

启蒙早教0-3岁育儿知识动画片推荐(了解什么是真正的)(6)

4.情绪的发展认知:孩子发脾气,是故意的吗?Terrible 2是各大育儿学界经常探讨的问题孩子进入可怕的2岁,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标志性的特征就是大发脾气,瞬间哭嚎。你知道孩子这些让妈妈们崩溃的情绪行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吗?你以为他们任性?你以为他们是故意的?纪录片的一个实验会刷新你的认知。

研究人员在一位宝宝身上贴上了一个传感器,能够记录心率、运动、甚至出汗情况。这个宝宝和妈妈平静的玩耍时,通过传感器的数据显示,宝宝的心率平均值在130左右(宝宝的心率高于成人)。但是当宝宝大发脾气的时候,心率飙升到了180。要知道这个数值就是心脏快要跳出胸腔的感受,这样换做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是没有办法自己脱离暴躁的情绪,他们需要有人在这个时候帮助他们,不然一旦孩子的心率再次飙升,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启蒙早教0-3岁育儿知识动画片推荐(了解什么是真正的)(7)

在孩子发脾气时,什么样的安抚方式最有效?纪录片通过一些实验给了我们一些答案。

研究人员在宝宝发脾气时,让爸爸妈妈们用不同的"策略"去安抚自己的宝宝。发现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是最有效的。

当孩子陷入暴躁和失望、伤心的情绪中,家长可以通过另外一些无关的事情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他很快忘掉刚才的情绪,从而平静下来。比如孩子因为不会拼装玩具大哭时,用拥抱和语言安抚都没有用,你可以试试用家里的其他好玩的物件,并用特别夸张的语气,说看那是什么?这个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被另外的东西吸引,也会停止大哭。

那些逐渐通过分散和转移注意力来面对挫折和平复情绪的孩子,会在长大之后更加从容的面对人生,在面对无数诱惑时也能保持克制住自己。

枕边育儿寄语:

这个纪录片通过一些科学的实验,让我们更加懂得孩子。也用更加具有科学依据的手段印证了我们的老话"3岁看大"。而早教在3岁之前就会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早教于孩子而言,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多。不知道各位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早教这个问题呢?

高级育婴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一位西南大学儿童心理学专业的妈妈,专注育儿、孕期、新生儿护理知识分享!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