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1)

所谓的大三元,就是涵盖了全片幅相机广角、标准与望远三个焦段最佳画质的变焦镜头,同时也具有f/2.8的恒定光圈,所以是陪伴非常多专业摄影师走天涯的三颗镜头,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摄影题材都能够被大三元的焦段所覆盖。而喜欢拍照的朋友,通常进入大三元镜头的第一颗敲门砖就是24-70mm f/2.8,因为它从24mm的广角到70mm的小望远,中间涵盖了35mm、50mm这些非常实用的焦段,你可以在很多摄影师的背包中发现这颗镜头。

近几年随着Sony与副厂镜头的崛起,市面上能够选择的24-70mm f/2.8镜头越来越多,品质也越来越好。小编在去年就一直想要抓紧机会做这个集评,毕竟Canon与Nikon 2470的价格是一支比一支贵,我除了想要看看副厂镜头做到什么程度以外,也想知道Sony在2016年推出的G Master系列到底在这个市场上的定位如何。所以一口气找来了六款镜头,包含Canon, Nikon, Sigma, Sony, Tamron, Tokina,每一颗都是各家最新的24-70mm f/2.8产品,我们也从17个面向来检验每一颗镜头的能耐,希望各位在看完本文后能够帮助你做决定,找到自己心目中的24-70mm f/2.8。

  • 人像1 PORTRAIT 1

  • 人像2 PORTRAIT 2

  • 人像夜景广角 NIGHT PORTRAIT-WIDE

  • 人像夜景望远 NIGHT PORTRAIT-TELE

  • 对焦速度 FOCUS SPEED

  • 锐利度 SHARPNESS

  • 防手震 IMAGE STABILIZER PERFORMANCE

  • 色散 DISPERSION

  • 散景 BOKEH

  • 口径蚀 CAT'S EYE BOKEH

  • 光点散景 LIGHT SPOT BOKEH

  • 星芒 SUNSTAR

  • 放大倍率 MAGNIFICATION RATIO

  • 耀光与鬼影 GHOST & FLARE

  • 边角失光 VIGNETTING

  • 变形 DISTORTIONG

  • 呼吸现象 LENS BREATHING

  • ■ 结语与建议 CONCLUSION & RECOMMENDATION


    ■产品介绍与规格比较■ INTRODUTION & SPECIFICATION

    Canon EF 24-70mm f/2.8L II USM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2)

    2012年中Canon推出了两只24-70mm,一支是恒定光圈f/2.8L二代,另一支是24-70mm f/4L IS,当时大家的重点除了见识到新的f/2.8终于推出了之外,大家也很好奇为什么f/4有防手震,f/2.8却没有。特别是Tamron在同年初就推出了世界第一款具有手震补偿系统的24-70mm f/2.8镜头,让Canon有些尴尬。不过这颗24-70mm f/2.8L II无论是光学表现与对焦速度表现都非常优异,这也是Canon专业摄影师必收的工作用镜。

    AF-S NIKKOR 24-70mm f/2.8E ED VR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3)

    2015年Nikon迷最期待的镜头莫过于它,第二代24-70mm f/2.8,它最大的特色在于采用了具有4级补偿的防手震系统,同时也导入了电磁光圈,而且对焦速度比前一代G镜版本快了50%。Nikon工程师说这颗镜头花了他们十年的功夫打造,每日汲汲营营的钻研在缩短镜头1mm与减轻10公克的蹒跚步履中前进,是Nikon十年的科技结晶。由于对焦速度真的快很多,四级的手震补偿也可以大幅的提高拍照成功率,所以许多Nikon摄影师都对这颗镜头爱不释手。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 ART (EF Mount)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4)

    小编最期待的就是这颗的表现,这也是小编在2015年募集台湾网友意见,最希望Sigma推出产品的第二名(第一名是推出FE接环的镜头)。基于过去Sigma ART系列定焦镜头,不论是35mm f/1.4ART或50mm f/1.4ART在光学品质上都有超越C、N两家的水准,相信Sigma推出的24-70mm f/2.8ART也会有非常好的表现。这颗镜头七月就已经在台开卖,但日本那边借测媒体的镜头要一直到九月才给我们,同时也是顺势搭上Tamron的24-70mm在九月推出,才有本篇文章的出现。

    Sony FE 24-70mm f/2.8 GM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5)

    2016对于Sony Alpha系列是很重要的一年,除了有A6300与APS-C旗舰A6500,还有搭载光学防手震、几乎要颠覆GoPRo运动摄影机市场的X3000,然后是年底的A99II、搭载315对焦点的RX100V与600mm f/4大炮机RX10M3,还有若干初阶与高阶定焦镜头。2016年我们居然测了Sony12个相机产品,而且重点是它们都很强!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年初发表的G-Master系列,Sony强调这是自家G镜的高阶版本,第一波推出的就是24-70mm f/2.8GM与85mm f/1.4GM,而G -Master系列镜头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是依照搜集消费者喜欢的散景来设计镜头。同时在画质上也有非常优良的表现,这颗镜头也是本次Canon与Nikon最大的劲敌。

    Tamron SP 24-70mm f/2.8 Di VC USD G2 (A032) (EF Mount)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6)

    过去Tamron总是让我觉得有一点「俗俗」的感觉,一圈金色的腰带搭配不适宜的字体,还有看起来「怪怪的」变焦环,我理解Tamron在技术上的确有创新,但看到外观总是让我提不起劲去搜寻它。2015年Tamron提出了新的外观设计,在镜头底部使用了在镜头市场中相当少见的银色环,并且将镜身金色斜体的字体改成细字白色,整体的设计感上也变得非常经典,让人百看不腻,而且在一片金色与红色的镜头海中非常突出。小编对于Tamron的改变给予高度肯定。

    而在性能上,这颗24-70mm也是本次测试镜头中具有最强防手震能力的产品,五级防手震可以在70mm端把快门降到约0.4秒的长度,非常可怕。这颗镜头的F接环与EF接环分别在8月初与9月初开卖。网路上已经有不少正面的使用者评价。

    Tokina AT-X 24-70mm f/2.8 PRO FX (EF Mount)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7)

    吉姆林在2015年就曾经写过这颗镜头的评测,网路上的试用心得也是一致认同这颗镜头有相当优秀的光学表现,而且售价相当便宜,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对焦速度明显的比其他24-70mm f/2.8镜头慢。在定价上这颗也是本次集评中售价最亲民的镜头。

    等等!只有六颗呀!还有其他的24-70mm f/2.8没有进来!对,我们并没有将市面上所有的24-70mm f/2.8包含在内,例如Sony A接环有一颗24-70mm f/2.8ZA、Pentax K接环也有一颗24-70mm f/2.8ED SWM ,我们并没有将其收录在本次的集评中,原因其一是Sony我们只打算选一个代表出赛;而Pentax则是向我们表示这次不打算加入,不过有此一说是Pentax在K -1之后的那颗24-70mm f/2.8,其实就是Tamron在2012年所推出的A007,也就是本次集评中Tamron A032的前一代镜头。在镜头的选择上有所取舍,但我想本次选择的六颗镜头应该大部份都会在各位考量的范围之中。

    规格比较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8)

    镜头Canon

    24-70mm f/2.8L II

    Nikon

    24-70mm f/2.8E VR

    Sigma

    24-70mm f/2.8 ART

    Sony

    24-70mm f/2.8GM

    Tamron

    24-70mm f/2.8 G2

    Tokina

    24-70mm f/2.8 PRO

    发表时间2012/72015/82017/22016/22017/32015/2
    镜头结构13群18枚16群20枚14群19枚13群18枚12群17枚11群15枚
    特殊镜片SuperUDx1

    UDx2

    ASPHx3

    ASPHx3

    EDx2

    奈米镀膜

    氟镀膜

    HLDx3

    ASPHx4

    XAx1

    SuperEDx1

    EDx1

    Nano镀膜

    XRx2

    LDx3

    GMx3

    ASPHx1

    eBand镀膜

    氟镀膜

    ASPHx3

    SDx3

    最近对焦距离38cm37cm 38cm
    放大倍率0.21x0.27x0.21x0.24x0.2x0.21
    光圈叶数9
    滤镜口径82mm
    镜头锁定
    手震补偿4级4级无(机身有)5级
    防滴防尘
    镜头直径89mm88mm89mm
    镜头长113mm155mm108mm136mm111mm10.6cm
    重量805g1070g1020g886g905g1010g

    各家镜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口径完全一样都是82mm,最近对焦距离也都在37或38公分。这些规格就留给各位研究,咱们直接进入测试主题吧!

    ■ 镜头表现比较■ LENS PERFORMANCE
    ●测试标准TESTING CONFIGURATION

    由于各种镜头有各种不同接环,但我们不能将所有的镜头都分别装在不同接环的机身上,那评测就没意义了。这次我们要用同一台机身来测试六颗镜头,一想到要转接,那就是非这台不可了: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9)

    2015年Sony推出的重量级产品A7RII,是目前Sony E接环最高画素的相机产品,高达4240万画素。也因为E接环的镜后距短,所以能够很容易的转接其他厂商的产品。

    转接环我使用Metabones EF转E接环给Canon、Sigma、Tamron、Tokina等四颗镜头使用,可以自动对焦,相机也能接受到镜头的EXIF资讯;而Nikon接环则是交给Metabones F转E接环,不过状况很糟糕的是转接环上没有任何电子接点,所以不能自动对焦;更糟糕的是Nikon 24-70E是电磁光圈,我只能用破解的方式(准备一台Nikon相机,接上镜头后开启录影模式,转到指定光圈后不关机直接拔除镜头)才能够改变光圈,非常的麻烦。但目前我们有的资源也只能这样了。

    相机设定部分, Camera Configuration:

    拍摄档案:RAW JPEG未压缩RAW

    白平衡:指定色温

    DRO/HDR:关闭

    风格设定:标准

    相片设定档:关闭

    柔肤效果:关闭

    SteadyShot:上脚架时关闭

    镜头补偿:关闭

    FILE: RAW JPEG Uncompressed RAW

    White Balance: C.Temp./Filter

    DRO/HDR: Off

    Creative StyleL Standard

    Picture Profile: Off

    Soft Skin Detect. : Off

    SteadyShot: Off when using tripod.

    Lens Comp. :Off

    上面设定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镜头补偿我全部设为关闭。我明白过去在测试单项产品时,我们已经与网友们取得共识会开启镜头补偿来测。但因为这次是镜头的集评,而且是全部都接在同一个机身上,所以必须以完全相同的基准来测试。

    PART 1 人像其实人像的部分对于测试镜头的意义来说并不大,但这次我们还是准备了四组照片来让各位参考,各位主要参考的点可以放在散景与景深的呈现上。镜头的发色也是可以参考,虽然当天的天气并不是太稳定,但人像主要的光源都是以闪光灯来补光。

    对于半身人像来说,一般的相机使用70mm端搭配镜头光圈全开f/2.8是可行的,但对于4240万画素的A7RII来说,要能够准确和焦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为模特儿或者是我稍微前后动一点点,照片就会脱焦,所以这里我使用f/4拍摄,让我有一点点缓冲与移动的空间。这组照片各位可以看散景的呈现,以及四周的边角失光。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10)

    佳能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11)

    尼康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12)

    适马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13)

    索尼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14)

    腾龙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15)

    图丽

    PART 2 对焦速度Nikon D5 Nikon 24-70mm f/2.8EVR Canon 1DXII Canon, Sigma, Tamron, Tokina 24-70mm f/2.8

    Sony A9 Sony 24-70mm f/2.8GM

    Camera Configuration: Single Spot, AF-Single

    Scene Setting: Each toy is 60cm in between, focus interval: tempo 45 (around 1.3s)

    对焦速度的部分,为了方便各位比较,我在测试的时候搭配速度45的节拍器App,大约是每1.3秒做一次对焦的动作。画面中每个玩具都间隔60公分,从最近到最远、最远到最近各来回两次,最后在最近与无限远中来回对焦五次。如果没有办法在时间内完成合焦就直接跳下一个。这样每一组影片都会长得一样,各位可以很容易的去比较。

    而小编使用的相机,在这里是绝对不能再将每一颗镜头转接到A7RII上的,我用的是该镜支援的机身,而且是最高阶的产品。由于Sigma、Tamron、Tokina与Canon本身都是EF接环,所以我使用1DX MarkII测试对焦;Nikon 2470VR使用旗舰机D5,Sony 2470GM自然就是用A9。我不知道各家机身是谁强谁弱,但都已经都是用最高标准来检视了,大家应该不会有意见才是。

    拍摄方法如下。我先将镜头对焦在无限远处(至少300公尺以上),然后让镜头合焦在约莫50cm近的物体,然后去看各个镜头在对焦时的速度差异。

    我使用iPhone8拍摄各台相机的观景窗,由于iPhone8可以做到1080P 240fps,我用每秒240张的速率拍摄,然后剪接时以30fps的速度播放,所以影片的速度会是一般肉眼所见的1 /8,但即便如此,速度还是非常快,各位必须相当仔细看才能看出差异。

    Nikon的2470VR在前组的拍摄情况下,小编就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它是最快的,经由8倍速慢动作来看也的确是如此。小编在两年前测试Nikon 2470VR的时候就有测试过,VR版本的速度比前代G镜快非常多,即便G镜的对焦速度已经很快了。

    至于第2, 3, 4名,几乎可以说是同一时间合焦,特别是2, 3名的Canon与Sony时间差距只有不到10帧(一秒240帧),其实将人为误差算进去。我想2, 3与第4名的Tamron都可以算在相同表现的范畴中。而Tamron有这样的表现也让我满惊讶。

    不过我想请各位注意Sony的对焦作动方式,A9在对焦时会将所有的位置都检查过一次,所以一开始它会先「浪费」一段时间在无限远到镜头对焦的最末端,然后往近的地方移动,如果你看得够仔细,还可以发现它其实还到达了最近对焦距离,也就是比50cm更近的地方。也就是说A9浪费了两段时间在不必要的对焦距离上,但即便如此它还是能够与Canon搭配1DXII平起平坐,你可以想想,如果Sony在未来可以缩短或消灭这个时间,是不是可以变成第一名?

    而Sigma的表现不太让小编意外,毕竟ART系列与Sigma的传统本来就不是以对焦速度而闻名,如果不用这么严苛的角度来看,与其他四颗镜头的差距其实也不大。

    最后一名由Tokina敬陪末座,我们只能请Tokina好好加油了...

    ■结语与建议■ CONCLUSION & RECOMMENDATION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16)

    ● Canon EF 24-70mm f/2.8L II USM平均表现皆属上乘 各位应该可以看出来,Canon虽然这这次集评中最早出现的产品,但它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最稳的,每一个指标的表现可以说都是在水准之上,对焦速度很快、锐利度也非常好、极佳的色散与口径蚀抑制,然后星芒也是从f/8开始就一路尖细到f/22。整体来说就是非常稳定、可靠、强大,这种就是专业用户会需要的产品。 如果要说缺点,就只能怪2012年还不流行防手震了,这颗镜头在低速快门时非要使用脚架不可,否则就必须要看摄影师的稳定的功力。过去有好多网友说防手震对于专业摄影师来说不重要,对,那是当他们手上没有防手震镜头的时候不重要,当照片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把清楚的照片交给客户挑选时,我想不会有摄影师会刻意去选择没有防手震的镜头。除非他有预算考量,或者是有特殊需求,否则如果可以选的话应该很少人会拒绝防手震所带来的好处。 至于下一代会不会有防手震呢?我想答案应该是相当肯定的,不过以Canon更新的速率来看,2002年发表的24-70 f/2.8L一代就花了10年,一直到2012年才出现第二代,我想各位要等到三代镜的出现可能还有好一段时间要等待。总结来说,如果你是Canon用户,而且并不是非要防手震不可,24-70mm f/2.8L II还是一颗非常棒的镜头。 Nikon 24-70mm f/2.8E ED VR本次评测最有特色的镜头 每项镜头的指标中,每次表现最突出的都是Nikon 2470VR,不论好或坏都是。例如: -对焦速度是六镜之最,无论是一般速度或慢动作都非常明显 -望远端的锐利度在f/2.8可以从镜头最中央一路锐利到边角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17)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18)

    -紫边最明显而且无法透过缩光圈改善

    -有着根本难以忽略的口径蚀,离开镜头中央后光点就呈现猫眼形

    -星芒分布最不平均,甚至有点杂乱

    -放大倍率最大

    -广角变形最明显

    我不能一口断定说它好或不好,但大多数的项目中都可以见到它有突出的表现。Nikon 2470VR搭配D5的对焦速度真的是快得令人难忘。而前述的表现中所出现的问题其实部分可以透过后制改善,例如紫边或者广角变形,不能后制改变的是口径蚀与星芒,所以很在乎这两项指标的朋友也请务必将此考虑进去。但我认为每一个Nikon的使用者有机会都应该试试这颗镜头。

    ●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 ART水准中上广角端锐利度稍嫌可惜 我们过去已经测过不少Sigma的产品,社长甚至还有在2015年底的时候来访过一次。其实我是非常期待2470ART的表现,因为这就是我想要入手的焦段,而Nikon的2470实在超过我的负担,他们也没有2470 f/4这种较平价的镜头,所以我一直在等Sigma的2470ART出现。但测试之后或许过去ART系列镜头的表现过于突出,以至于小编对于这颗镜头的期待太高,不免让我有些失落。 Sigma 24-70mm f/2.8ART在广角端光圈全开的表现上,边缘会比较软,但即便如此它还是跟其他的2470差不多,只不过我在过去一直以为它会是第一名就是了。(或许真的是我太一厢情愿)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19)

    再来,手震补偿虽然在未拍照的观景窗中,画面的凝结感其实挺薄弱的,跟Tamron那种整个画面像是黏住的效果实在差很多,不过经由实际拍摄后的成果,其实表现跟Tamron也差不多,1/10秒在70mm端的成功率也有5成以上,相信如果是一般的1/30或1/60秒会有非常高的成功率。而其他如色散抑制、口径蚀、星芒、放大倍率、边角失光与变形表现上比较不突出。其实可惜的地方就是在没有一个亮点、没有一个可以让人到处说嘴的地方。小编认为这颗镜头表现依然相当不错,搭配Sigma的作工质感与亲民的价格,我还是会将之列在24-70mm镜头的考量中。

    ● Sony FE 24-70mm f/2.8 GM画质惊人录影也适合的高品质镜头 2470GM在广角端的画质明显地超越了其他对手,而每次我在使用手动对焦时,A7RII上搭配这颗镜头也总是能让我在观景窗中看到最多的峰值线条,这代表镜头有非常好的锐利度表现。锐利度表现不佳的镜头在使用峰值对焦的时候其实是很令人不安的,因为峰值线条不明显的话,对焦起来也会很吃力。锐利度的部分各位也可以从色散的地方上看到Sony明显胜出其他对手。而如果你喜欢圆形的光点散景、Sony 2470GM的口径蚀也是六颗镜头中最少的,口径蚀只会在非常边角的位置中出现,换言之,它能够获得非常漂亮而梦幻的光点散景。 而虽然本身没有防手震,但在该指标中却拿下第一的Sony其实不能将这个成绩算在它头上,只是因为A9的五轴五级手震补偿实在过于强大。另外,各位应该可以发现在每一个项目之中,Sony的颜色呈现都会偏蓝,由于大多数的机身设定我都是固定K值色温拍照,所以小编才敢这么说。各位摄影师在拍摄时可能需要多多留意这点。最后,2470GM在呼吸现象中也非常明显的超越其他对手,尤其是望远端,转动对焦环时画面是一动也不动,各位如果是拍摄影片多于照片,呼吸现象也是摄影师们必须考虑的要件之一。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20)

    虽然G-Master系列镜头的价格都很高,但考量到它优秀突出的光学素质,还有沉稳内敛的作工质感、如果预算充足的话,我会非常推荐Sony用户使用这颗镜头。

    ● Tamron SP 24-70mm f/2.8 Di VC USD G2 ( A032 ) 与原厂镜头比较毫不逊色 小编第一次测试Tamron新一代设计的产品,表现着实令人惊讶。它的锐利度表现在广角端的位置,是本次集评三颗副厂镜中的第一名,但即便如此也与Canon、Nikon与Sony的表现非常接近。 在五级防手震的加持下,观景窗中看出去的凝结感非常明显,防手震经过实测在1/10s的成功率也有50%左右,与其他有镜头防手震的产品表现相去不远。对焦速度的部分Tamron与Canon还有Sony可以说只有相差一点点,而且这是在高速摄影下所得出的差异,实际上来说三颗镜头的对焦速度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这颗镜头的表现在各项评比中没有拿过第一名,但也没有拿过最后一名,表现算是中规中矩。但也因为如此它才能够有合理的价格。Tamron与Sigma表现非常相似,我想这两颗镜头将会是许多网友们在选择副厂镜的考量首选。 Tokina AT-X 24-70mm f/2.8 PRO FX 光学素质佳但最可惜是对焦速度 相对于另外两颗副厂镜头来说,Tokina算是比较坚守自己的风格,Tamron与Sigma在近年都已经大刀阔斧的改变外观,但看来Tokina目前还是会继续以原本的设计风格继续下去,当然还包含了前面那一圈推拉式的自动/手动对焦切换环。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21)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22)

    在锐利度的部分,无论是24或70mm表现能力皆比较弱,而对焦速度也是一个硬伤,速度会比其他镜头明显的慢了许多,即便以手动对焦试试就能够发现它的对焦行程是本次所有镜头中最短的。同时也因为没有搭载手震补偿机制,所以在遇到1/10秒的快门速度时表现还是敌不过其他动辄4级甚至5级的防手震镜头。

    如果这篇评测早2年写,我想它的表现绝对不会常常让人觉得有种「敬陪末座」之感,真的是因为科技进步,加上其他厂商有防手震加持。在当时这颗镜头光学素质也是广受各大媒体好评的,只不过这两年新镜持续推陈出新,所以在这次比较中它的表现看起来稍弱。但如果不是用这么高的标准要求,而是去跟非大三元等级的镜比起来,这颗2470Pro要胜出还是绰绰有余。而且别忘了,这是最便宜的24-70mm f/2.8,如果你有预算有限而又想要大三元的话,选择Tokina是很务实的考量。

    小编的集评结语

    适马24-70f2.8佳能卡口测评(24-70mmf2.8大乱斗)(23)

    其实会有这次的集评,小编完全是出自于个人需求。我目前手上的标准焦段就只有一个同事送的Nikon 28-105mm f/3.5-4.5(二手价大约是2500),这颗镜头用来拍记者会,用途只会用来输出720缩图放到讨论区其实还可以,但如果要放大1:1来看,就算是我的Nikon D610的2400万画素它也是撑不起来。而我目前的状况就是负担不起Nikon的2470VR,我要的话可能就是找二手的2470G,不然就是Tamron或Sigma、Tokina。但网路上找的到的评比要不是Canon对Tamron,要不然是Nikon对Sigma,可是我就想看所有的镜头在相同条件下的比较,所以决定卷起袖子来自己做。希望各位如果有在国外讨论区闲逛的话,也希望各位分享这篇给国外的朋友们参考,每个段落最前面所附加的英文注解就是为他们写的。(我已经没力气再像过去一样写中英对照的评比了)

    小编在测试的时候也感到很兴奋,某些镜头的表现真的非常优秀,例如Sony的广角锐利度与超低口径蚀、Nikon的望远画质与对焦速度,各家防手震的能力,还有Canon镜头优良的平衡性等等,其实从这次集评中也可以理解为什么Canon、Nikon与Sony会开这么高的价格在这样的镜头上面;然后也能够了解副厂与原厂镜所在的差异,其实不过就是90分与95分的差别,差异非常细微,而大多数的缺陷都能够透过缩光圈来解决,其实如果不是对于作品非常要求的人,副厂镜头真的能够提供合理的价格与优良的品质。

    我相信在下一代的副厂镜头,很有可能就能够做与原厂高阶镜完全相同的光学品质。这个原厂/副厂之争已经开始逐渐转移,Sigma在过去几年的ART系列已经给我们非常好的范例,小编对于各家厂商的未来都相当看好,也希望摄影市场也能够持续活络下去~希望各位能在这篇文章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24-70mm f/2.8。如果你觉得有帮助,不妨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我会相当感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