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静安寺刘姓捐赠人(琉璃厂故事58胡适捐赠万国公报)

夏和顺

胡适成名于北京大学,更对这所中国第一名校寄予无限厚望。早在美国留学时期,他就盼望中国能够出现一所能媲美英国剑桥、牛津和美国哈佛的世界一流大学。1936年,他出席哈佛大学成立300周年纪念会,演讲时甚至将北京大学历史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太学。他心里当然清楚,汉代太学与现代大学风马牛不相及,北京大学前身仅是戊戌“新政”成果之一的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

民国时静安寺刘姓捐赠人(琉璃厂故事58胡适捐赠万国公报)(1)

△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出版《万国公报》

1921年1月,胡适在琉璃厂购得一份共66册《万国公报》,其中有关于京师大学堂史料,他特地将其赠给北京大学图书馆,希望将来研究北大历史者可作参考。他在这份《万国公报》扉页上题跋:“《万国公报》第一期至第一百三十二期,自一八八九年(光绪十五年)至一九零零年正月(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分装六十六册,十一函。民国十年一月,我在琉璃厂买的。送给北京大学图书馆。胡适,十,一,三一。此报中有关于京师大学堂的史料,甚可供将来为北大作史者的参考。”

民国时静安寺刘姓捐赠人(琉璃厂故事58胡适捐赠万国公报)(2)

△胡适为《万国公报》题跋

《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1868年9月5日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创办,1874年9月5日出至301期时改名《万国公报》,仍为周刊,1883年出至750期时停刊。1889年2月《万国公报》复刊,成为广学会机关报,改为月刊,仍由林乐知主编,李提摩太和丁韪良等参与编撰工作。售量约为4000份。1907年5月30日林乐知在上海病逝,《万国公报》于7月终刊。胡适所购这份《万国公报》是其复刊并改月刊后11年间的全部杂志,已属十分难得。

北京大学待胡适不薄,从他任教起的第二个月,月薪升至280元,已是教授中的最高薪俸。而他的薪水除生活开支外大部分用作买书,花在琉璃厂了。那时候北京大学财政状况不佳,发不出工资是常事,胡适也难免手头拮据,甚至屡屡遭琉璃厂书肆催债。购买《万国公报》当年的6月9日,端午节前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这两天共还书店债一百贰十元(镜古40、文奎40、带经20、松筠20),现在只欠一百块钱的中国书债了。这个端午节,还亏三日政府发了两个半月的钱。今天亚东又筹了一百元给我,更不愁过节了。”

1946年8月,胡适归国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12月15日,他于内战硝烟中匆匆南下,临行前给汤用彤、郑天挺留下便笺:“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京大学。”除随身携带乾隆甲戌本《红楼梦》及其父亲遗稿清抄本外,其余藏书均留交北大图书馆代为保存。他飞南京转上海,次年4月赴美,从此再未回归中国大陆。

胡适1949年以后藏书现存台北胡适纪念馆。2013年,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台北胡适纪念馆协作编纂出版《胡适藏书目录》,其中存北大者包括中、日、西文书刊8000余种。这批图书共102箱,1957年6月4日胡适立下遗嘱,全部捐赠北大图书馆。

审读:孙世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