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匠儿子和小木匠女儿(木匠父亲和他的宝贝刨子)

作者 | 常禾止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我的书房里有三个大木箱子,里面放满了各种书。每当看到它们时,总会想起我的父亲。这三个箱子就是父亲亲手给我们姊妹三个做的书箱。

我的父亲是个教师,大多数人都知道。但他也是个好木匠,这许多人就不知道了。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于父亲来说,应该是,不想当木匠的老师不是好老师。父亲的主业是教学,业余爱好是做木工活,这可是祖传的。

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用的锅盖,缸盖都是父亲自己亲手做的。我出生时,我的爷爷已经去世了,我没有见过爷爷。不过从父亲和乡亲们的口中,知道爷爷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好木匠。父亲弟兄三个,都跟着爷爷学会了木匠手艺。不同的是,大伯和三叔以此为生,父亲则选择了教书育人。父亲继承了爷爷对工作的严谨态度,做出来的锅盖非常美观实用。做锅盖第一步是选木料,一般是桐木。先把桐木在电锯上解成一厘米左右的薄板,之后在薄板的截面当中凿几个小窝。具体几个,看锅盖大小,一般是三个。在截面上涂好白乳胶,之后用竹签钉在小窝上,钉紧。之所以用竹签而不是铁钉,也是有原因的。用铁钉时间长了水蒸气会把它会锈蚀掉。然后用绳子捆紧,绞好,晾干。这样出来的毛胚是方形的。可锅盖是圆形的啊,没关系,继续加工。一般晾个两三天,确定晾干后。父亲在上面选好中心点,用一个特殊的工具画个适合锅的尺寸的大圆。然后用手工锯照着划好的痕迹一路锯下去,一个圆锅盖就成型了。还有最后一步,安个把手。用凿子在当中剔个凹槽,上窄下宽那种。然后把把手下部分剔成相反的形状顺锅盖的边插进去。在背面钉几个竹签,就算大功告成了。一个美观大方实用的锅盖就做成了。父亲当时做的锅盖远近闻名。那时总有亲戚朋友乡亲拿着桐木让父亲来做锅盖,父亲总是来者不拒,每次在放学回家后总是忙忙碌碌的。我三个姨家,两个舅家都用过父亲做的锅盖。随着这几年生活条件的提高,有了各种材质的锅盖,有不锈钢的,有玻璃的,木质锅盖基本上没人用了。不过前几天我在集上也见过卖木质锅盖的,中号的要三十多元一个。也是,物以稀为贵,现在会这种手艺的人基本上没有或者改行了。没办法,工价贵啊,光做这顾不住养家。

我上小学六年级时,买的连环画和其他课外书没地方放,父亲就用业余时间,给我做了一个木箱子,专门用来放书。之后给哥哥也做了一个,妹妹上初中时,也让父亲做了一个。父亲做的木箱子最大的好处就是,挨着墙放也能打开。不像以前的老式箱子,必须离墙一定距离才完全打开。道理很简单,把箱子盖的合页往后挪上几厘米即可 ,不要直接安在箱子盖和箱子背上。

除了做锅盖和木箱子,父亲的木工手艺在学校里也能用的上。每到暑假,学校里坏了的桌子板凳,都是父亲动手修好的。当时的桌子板凳都是木的。当然,现在大都换成铁的了,坏了需要电焊,不需要父亲这样的木工师傅了。

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父亲的木匠手艺,与他的刨子也是分不开的。

刨子和锯一样,据说都是由中国古代工匠业祖师鲁班发明的。它是用来刨平、刨光、刨直、削薄木材的一种木工工具。一般由刨身(刨堂、槽口)、刨刀片(也叫刨刃)、楔木等部分组成。按刨身长短、形状、使用功能可分长刨、中刨、短刨、光刨(细刨)、弯刨、线刨,槽口刨、座刨、横刨等。目前在山东菏泽发现的元代沉船中发现与现代样式差不多的平推刨子。刨子的发明有很多种说法,但因缺乏具体的历史依据考究,所以无法证明刨子是国外传入还是元朝以前我国先民就发明了刨子。但有证据表明,至少在唐朝时期就已经有刨子的存在。

父亲的这些刨子,以平推刨子最多,有十一个。按长度分别是65厘米的一个,50厘米的二个,40厘米的三个,20厘米的二个,15厘米的一个。还有五个异形刨子,估计是在家具上开槽用的。其中最小的刨刃只有四毫米宽,估计坏了现在配都配不来。

小时候,我最喜欢看父亲做木工活,特别是用刨子刨东西。家里的许多日常用具,都是父亲亲手做的。除了前面说的锅盖,还有做点心的托盘,端酒菜的条盘,各种农具的木把,搭棚子用到的椽子和檩条等等,这里面都有刨子的功劳。特别是在冬天,父亲用刨子刨木板,雪白的刨花顺着刨刃地开口飞溅下来,最长可以达到两三米,这看着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厚厚的粗糙木板,在父亲使用的刨子的过程当中,不一会儿就变成了干净漂亮的成品木板。而刨花则是生火的绝佳材料,那时候,在院子里烧柴火做饭,顿顿生火,用的就是刨花。抓一把刨花,加几个蜀黍芯,很快,炉膛里就变成了一片红色,饭菜的香味就出来了。这才是儿时的味道啊。

刨刃除了安在刨子里面外,还有其他用途。过年时,用刨刃杀鸡杀鱼,也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刮鱼鳞,又快又顺手。也算是一物多用吧……

小木匠儿子和小木匠女儿(木匠父亲和他的宝贝刨子)(1)

小木匠儿子和小木匠女儿(木匠父亲和他的宝贝刨子)(2)

小木匠儿子和小木匠女儿(木匠父亲和他的宝贝刨子)(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