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思想家(波澜壮阔的曹雪芹百年世家)

为了写曹雪芹,我沐浴焚香,斋戒三天,不管从曹雪芹的人格还是《红楼梦》这部作品,在我心中都像神一样的存在想了解曹雪芹的百年世家,还得从很远很远讲起:,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曹雪芹思想家?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曹雪芹思想家(波澜壮阔的曹雪芹百年世家)

曹雪芹思想家

为了写曹雪芹,我沐浴焚香,斋戒三天,不管从曹雪芹的人格还是《红楼梦》这部作品,在我心中都像神一样的存在。想了解曹雪芹的百年世家,还得从很远很远讲起:

01

曹锡远:由明朝官吏变为奴隶

这要由努尔哈赤崛起说起,明嘉靖三十八年,努尔哈赤出生于建州左卫的奴隶主家庭。长大后投军明朝辽东守将李成梁帐下,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万历十一年,李成梁出兵攻打屡犯明边的古埒(lie)城主阿台,城破,阿台被杀。此时,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都在古埒城中,不幸遇害。从此,努尔哈赤以复仇的名义东征西讨,于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

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一带,曹雪芹的五世祖——曹锡远被俘,(曹锡远任明朝沈阳中卫指挥使),从此,曹家成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曹锡远是曹家由明朝官员变成满洲包衣的第一人,由此拉开曹家的百年包衣历史。

所谓“包衣”,是“包衣阿哈”的简称。女真语中,称作“booiaha”,意思是“家里的”,实指供女真人役使的奴隶。在女真社会中,包衣属于主人的私有财产主人可以惩罚包衣,也可以将其买卖或赠送他人。

但这里的奴隶和我们正常想象的中的奴隶不太一样,这里的奴隶不是完全没有人身自由,每天挨打挨骂,受尽苦头的奴隶。在女真族(满族)中,主奴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从努尔哈赤的谕旨中可以理解一下这个关系,“阿哈爱额真,额真爱阿哈。阿哈耕种之谷,与额真共食,额真捕获之财物,与阿哈共用,猎获之肉,与阿哈共食”。简单来说就是,主人爱奴隶,奴隶爱主人,奴隶种谷物分享给主人,主人获得财物与奴隶共享。如果奴隶受到了剥削和压迫,吃不饱饭,还可以向可汗申诉,可汗为奴隶做主。

02

曹振彦:百年基业的奠基人

曹振彦是曹锡远的儿子,以自己的文武全才颇受多尔衮的重视,跟随多尔衮南征北战,成为多尔衮属下的一名旗鼓牛录章京。(旗鼓牛录章京:简单说就是内务府三旗汉人包衣的领导)

清军入关,顺治即位,封多尔衮为摄政王,由于顺治皇帝年龄较小,多尔衮成为实际的掌权者,曹家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顺治六年,清政府特命廷试八旗通晓汉文人员,择其“文理优长者,准作贡士,以州县即用”。就是在这次廷试中,曹振彦获得了“贡士”的身份,被外放到山西平阳府吉州知州任上,做一方父母官了。

随后,多尔衮病逝,顺治本来就痛恨多尔衮独断专行,多尔衮一死,追罪多尔衮为“阴谋篡逆”,并将多尔衮的正白旗收归皇帝亲自掌控,与正黄、镶黄两旗,并称“上三旗”。正是这一变故,曹家从摄政王府的包衣变成了皇家内务府的包衣。

顺治十二年乙未,曹振彦由山西大同知府升至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运使(简称盐政官)。盐政官素来都被视为肥缺,富庶的两浙更是肥缺,在清代,如果盐政官合格就会被升为按察使,此位为正三品,权位仅次于总督、巡抚、布政使的地方大员。对文武全才的曹振彦来说,升职到按察使只是时间问题。但就是时间不等人,顺治十四年末,曹振彦死于任上。曹振彦完成了从奴隶到内务府包衣的转变,成为曹家百年基业的奠基人。

曹振彦给后代子孙留下了三份财富:“文武传家”的传统、忠心事主的作风和正白旗包衣旗籍,这决定了曹氏家族在未来的崛起。

03

曹玺:开启曹家五十八年织造路

曹玺是曹振彦的长子,史载,曹玺“承其家学,读书洞彻古今,负经济才,兼艺能,射必贯札”,可谓文武皆能,人才出众。

在大同总兵叛乱时,曹玺就以侍卫的身份跟随多尔衮作战,作战有功,从王府侍卫提拔为御前二等侍卫。

顺治十五年,曹玺的太太顾氏为曹玺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曹寅。在曹寅两三岁时,顾氏因病去世。孝庄太后和顺治皇帝做主,把孙氏指配给曹玺。一年之后,孙氏给曹玺也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曹宣(后改名曹荃)。

孙氏原是宫中秀女,皇太子玄烨(康熙大帝)出生后,给玄烨做保姆,保姆需要和孩子朝夕不离,并且要教给皇子一切语言、知识、礼仪以及道德、态度、待人处众的法则,所以保母称作“教引嬷嬷”。教引嬷嬷对皇子的品格成长关系极大。在玄烨出天花时,带着玄烨出去躲天花,悉心照料,玄烨慢慢病愈了。由此孙氏和玄烨关系情感深厚。

顺治皇帝不久就死了,本来要把皇位传给次子福全,但是福全没有出过天花,将来能不能抵抗过天花的侵袭是个未知数(清代,天花最是恶疾,满蒙人等最为惧怕,患此病而死者不知几多),玄烨因得过天花而因祸得福,最终成为皇位的继承人。这对曹家又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康熙二年(1663),清政府设置长期驻扎江宁的织造官员,曹玺被选中担任这一职务,于是,曹家移居江宁,开启了曹家五十八年的“秦淮梦”。

担任江宁织造的曹玺积极进取,锐意改革,改变了很多之前江宁织造遗留下的弊病,在期间充分施展了才华。严格说来,江宁织造并非正式官员,只是内务府人员的一种临时差遣,暂驻江南办理给皇家织造衣物、缎匹等事,为期仅仅一年,便须轮换他人。但由于曹家和康熙大帝非同一般的关系,竟然打破了规例,由曹玺一人一直连任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因劳病卒于任上。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康熙对曹家是多么的亲厚。

曹玺在担任江宁织造期间,还有一个特别的任务,就是向康熙秘密汇报江南官吏的情况,曹玺通过和江南官吏谈话,了解官员是否称职、地方治理情况如何等,这些情况都为皇帝决策提供了相当重要的帮助。

04

曹寅:曹家文化艺术的开拓者

曹寅天姿过人,聪颖异常,学识文才都超过常人十倍。四岁时已经学会了辨别四声,能辨四声就可以开始学习写格律诗了。聪明伶俐的曹寅很受曹玺同僚喜欢。曹寅和兄弟曹荃从小就开始学习程朱理学。(程朱理学从南宋一直影响到清朝,虽然满族为外族,但是入主中原后,依然大力倡导程朱理学),同时还学了诗词、经史。曹寅尤善通经文、工诗文。

更重要的是,曹寅还是康熙的陪读,有了这层关系,让曹寅和康熙的情感非同一般。

清代教育皇子的制度极严,太子做了皇帝,为了从政,更是需要勤苦读书向学。康熙本身是个极为勤奋刻苦好学之人,对汉文化也是十分痴迷,小皇帝每日从师读书时,按照规矩都要有“伴读”——就是一起陪他读书的小伙伴。这其中,曹玺的长子曹寅,就是最重要的一个这样,曹寅从小就是康熙的小玩伴,身份是“奶兄弟”(他比康熙小四岁)。

曹寅除了擅长诗文,还精通骑射。在康熙十一年,曹寅入京为侍卫,不但为皇帝训练鹰、犬,自己还勤奋练习武艺。(习武也是满族一个很重要的传统,在红楼梦中,贾兰在读书期间,还要练习骑射)成为一个“书法精工,骑射娴熟”的全才。

曹寅的仕途也是一帆风顺,先任内务府慎刑司任员外郎,不久升任郎中,后又转到广储司任郎中,康熙二十九年,曹寅被调到苏州,任苏州织造。

自南宋以来,苏杭一带就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红楼梦中开头写到苏州就说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苏杭不仅经济发达,也汇集了大量的知识分子和文人雅士,文学艺术非常发达。曹寅在任苏州织造期间,经常和这些文人交往,饮酒、赋诗、听戏、游玩、文艺创作等。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文、戏曲。他的著作有《楝亭集》(诗、词、文)和《续琵琶》《北红拂记》《太平乐事》等(剧曲),显示了他出色超群的艺术才华。

更值得称道的是,曹寅主力编印了第一部《全唐诗》,《全唐诗》共收集诗人二千八百多名、诗篇近五万首。这些诗想必对曹雪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红楼梦》中就有大量的诗词,这些诗词运用的极为恰当。曹寅本人还是一位藏书家、刊书家、书法家,创作的诗、词、曲(剧曲)也得到了当时名家的惊叹和赞扬。

曹寅也喜欢“俗文学”,即剧本和小说。在清代,剧本和小说都算作俗文学,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正经的文人是不屑于此的。在《红楼梦》中,贾政要求贾宝玉读四书,同时禁止看西厢记、牡丹亭等乱七八糟的书。就连薛宝钗也劝林黛玉不要读那些书,以免移了性情。

曹寅似乎对一切文学艺术都感兴趣,其中他对名剧《长生殿》作者洪昇就敬佩有加,洪昇的剧本写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二人生死爱情的故事,曹寅把这位剧作家请到织造署,宴请宾客,在署内戏台搬演了全剧,把洪昇尊为最上座,他陪着洪昇一字一句地听赏戏曲、评品曲文及音律,极尽艺坛文苑之盛,震动大江南北。

对小说作者沈嘉然也十分赏识。沈嘉然写了一部描写上古大禹治洪水的神奇故事,曹寅看了,大为赞赏,认为远比《封神演义》写得精彩,还要出一笔钱为他刊刻出版,可是还未等到实行,作者在坐船回家时不幸船翻落水,书稿全部毁掉,作者也因惊痛得病,不久后就去世了。曹寅为此深为惋惜。由这些事实来看,曹寅的文学事业与他的爱才如命的性情,都对曹雪芹起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没有曹寅对曹雪芹文学艺术的熏陶,有可能就不会有《红楼梦》了。

康熙三十一年,曹寅调往江宁(今南京),兼任苏州、江宁织造。后来妻兄李煦任苏州织造,曹寅任江宁织造。

曹寅为人、做官都很正直,曹家四次接驾康熙南巡,给曹家带来了无限的荣耀,但也留下了隐患。接驾修建驿宫等,花费不菲(在《红楼梦》里有过这么一段描述: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清朝官员的俸禄少的可怜,官员全靠贪污、收受贿赂为主。康熙也知道接驾花费巨大,所以让曹寅和李煦轮管两淮盐务来应对花费。

不过,可爱的曹寅似乎没有意识到皇帝调他担任巡盐御史的本意。接手巡盐后,曹寅很快发现了两淮盐政中的问题,凭着对皇帝的忠诚,他开始利用皇帝赋予的折奏权屡屡上折,痛陈盐务上的弊政。后来皇帝再三暗示,曹寅才作罢。

另外一件事情也显示出曹家的家风很正直。康熙四十四年,皇帝第五次南巡,两江总督想增加百姓税赋来修筑行宫,但江宁知府陈鹏年不同意。后因行宫修的不符合皇帝意愿,太子更是愤怒,欲杀之。此时,和陈鹏年历来不和的曹寅马上下跪为陈鹏年求情。曹寅的大舅哥李煦此时也跪在旁边,拉着曹寅的衣角,让他不要得罪皇帝。曹寅回过头愤怒的说“你要干什么”。

由于皇帝南巡造成的亏空,曹寅和李煦只能硬着头皮一点一点的解决,但直到曹寅去世,亏空还是没有完全弥补完。曹寅临终前告诉李煦“无产可赔,身虽死而目未明”。李煦不负曹寅重托,到康熙五十二年,利用巡盐余款把亏空全部弥补上了。

05

曹顒: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曹寅的儿子曹顒(yóng)又是一个文武全才之人。在织造上也很谨慎,康熙对他寄予了厚望,但天妒英才,在奉旨进京的路上,染上疾病,不治而亡,年仅二十四岁。

曹顒一死,曹寅一支已经没有男性可以继承织造官职了。康熙帝为了保全曹家,决定从曹寅弟弟曹荃的几个儿子中挑选一个人过继给李氏。最后挑选了一个秉性忠厚朴实,之前深受曹寅喜爱的曹頫(fǔ)。曹頫因此补缺曹顒继续担任江宁织造一职。也是曹家担任织造最后一个人。

曹頫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应付织造署里的各种常规事务,同时还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江南的情况。

06

曹雪芹:家族期盼中出生

曹顒去世时,他的妻子马氏已经有七个月的身孕了。曹家多么希望李氏能生个儿子啊,这样曹寅就有嫡系的孙子了,曹家的血脉也能够延续了。现在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马氏腹中的孩子身上了。

时间很快来到了六月,马氏生产的日子快到了,一天马氏正在床上休息,突然感觉肚子疼,李家人请来了苏州最好的稳婆,在稳婆的帮助下,顺利产下一名男婴,取名“霑”,出自《诗经》“既霑既足,生我百谷”,希望他将来能继续“霑”得皇帝恩德,飞黄腾达。

这个小孩日后取得的成就,不是家族希望的那样,光宗耀祖,而是远远大于此,他给中国文化留下浓彩重墨的一笔。

很快小曹雪芹一周岁了,按照我们古代的传统,一周岁时候,要举行“抓周”仪式。在宴席当日,大厅桌子上摆着笔、书籍、金银、算盘等物品。一般来说,小孩如果抓到笔墨,意味着将来小孩善于写文章,抓到书籍,善于做学问,抓到算盘,意味着将来能经商致富。大家都在期待今天小曹雪芹的表现。小曹雪芹在桌子上折腾了一番,最终拿来了一本书、一支笔。一家人甚是欢喜,这意味着将来曹雪芹必定能金榜题名,仕途无限。

07

曹雪芹:在文化艺术熏陶中成长

在古代传统社会里,读书入仕是广大知识分子实现政治理想的必由之路,像曹家这样以文武传家的大家族,对孩子的教育尤其重视。

在曹雪芹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了,同时还得描红,练习书法。到小曹雪芹五六岁的时候,家里为他请来了教书先生,为小曹雪芹讲授文章,传授句读。骑射是旗人固有的传统,曹雪芹也是从小就开始学习骑射。

在常规的学习之余,小曹雪芹最喜欢的就是爷爷曹寅的书房,因为爷爷是藏书名家,家里有很多书,收藏极为丰富。小曹雪芹的舅祖李煦也是个藏书家,文章极妙。这些藏书为小曹雪芹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极大的拓展了曹雪芹的见识和学问。

祖母是个慈祥的老人,在小曹雪芹学习这件事上也从来不马虎。经常给他讲“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故事。还给他讲述祖父曹寅、叔祖曹荃的故事,说他们都是能文善武的全才,希望小曹雪芹能向自己的祖辈学习。还经常讲述家族兴衰、康熙南巡的故事,小曹雪芹听的十分入迷。

小曹雪芹不但受到了知识、艺术的熏陶,还走遍了江宁、姑苏、扬州、镇江各地名胜古迹,舅祖李煦和曹頫叔叔每次外出都要带上他,让他了解江南悠久的历史、风俗人情。各地的走访大大开拓了小曹雪芹的眼界。舅祖李煦家养了一个戏班子,经常唱戏,在听戏的时候,李煦经常让小曹雪芹坐在身旁,一边看戏,一边给小曹雪芹讲戏文、身段等,在这种耳濡目染之下,小曹雪芹也了解了很多关于戏曲的知识。

小曹雪芹的祖母和母亲对小曹雪芹的成长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曹雪芹的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家庭物质条件也丰厚,本来不需要祖母和母亲做任何家务。但是,他们的纺线、女工从来没有停过,潜移默化中给小曹雪芹树立了榜样。

曹雪芹从小的经历都成为他以后写作《红楼梦》的素材,没有经过这些真实的生活环境,一般文人在书斋中是无法编出来这些故事的。比如元妃省亲场面的描写,就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康熙南巡。《红楼梦》中多处写到听戏的场景,我想这些场景都再现了曹雪芹小时候的在舅祖家看戏的情形。《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在现实当中也会有很多原型。比如说李纨可能就有曹雪芹母亲的形象。曹雪芹的母亲也读过书,不过她读的书都是《女孝经》《女四书》之类的,这些书告诉怎么做一个世人眼中的好女人。这和《红楼梦》中李纨的形象十分相似。薛宝钗可以说是《红楼梦》中完美的形象,理性、知书达理,不但读书好、学问好,手中的女工一直没有停下来过。这样的形象是否也受到了祖母和母亲的影响呢。

08

曹雪芹:命运的转折点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驾崩,皇四子胤禛(yìn zhēn)继位,这位就是雍正皇帝。随着康熙帝的去世,曹家的命运似乎面临重大的转折。胤禛在做皇太子的时候就看到了国家很多弊病,其中最重要的是官员的贪腐,雍正即位不到一个月就要求全面清查财政亏空问题。在清查财务亏空的过程中,革职查办了很多地方要员。甚至很多王公贵族为了弥补亏空,将自家用的器皿都拿到大街上去卖。

在雍正彻查财政亏空、打击官员贪腐行动中,身为织造的李煦和曹頫也牵涉其中。在康熙时候,李煦已经把之前的亏空全部补完了。但是曹家是大家族,家里养着一百多口人,花销巨大,同时还要应付官场上的各种应酬,清朝官员的俸禄根本不够花销。因此在官场上挪用公款和贪污受贿成为正常的事情,也是公开化的。但新皇帝要在全国范围内彻查财政亏空问题。所以,曹家必须尽快把最近几年的亏空补上。

最先获罪的是李煦。雍正着力整顿各机构弊病,当然也少不了内务府,内务府采参事由王修德负责,皇帝斥责王修德办事不利。李煦上折为王修德辩护,皇帝认为李煦等人不安分,还要替别人辩护,因此获罪。皇帝决定解除李煦苏州织造一职,所欠亏空由其房屋、产业、铺子变卖弥补,家中奴仆二百余人都要售卖,以弥补亏空。

祸不单行,在查处李煦亏空过程中,皇帝怀疑李煦阿附八皇子,当年八皇子是雍正实力强劲的候选人,雍正当了皇帝以后仍然心存怨恨。这样,李煦就从经济亏空案变成了政治案。李煦被按“奸党律”定罪为“斩监候”。

雍正并没有因为曹家和李家联姻,就对曹家下手。但雍正是一个细心的皇帝,他发现日常用的丝绸质量大不如前,经调查,此批丝绸是由杭州织造和江宁织造而来,依照规定,罚曹頫俸禄一年。后来皇帝还亲自召见了曹頫,发现曹頫“好古嗜学,绍闻衣德”,一个地地道道的谦谦君子,但就个人行政能力而言,不太符合雍正皇帝的要求。皇帝的这个评价,几乎是等于给曹頫的仕途判了死刑。

给曹家带来重大打击的是骚扰驿站事情,曹頫负责往京城送绸缎,三织造进奉绸缎的队伍来到了山东境内,下人们照例向驿卒索要财务、夫马,这触碰了雍正皇帝的底线了,因为此时雍正正在整顿全国驿站,明令禁止过往官员勒索驿站,而这时曹頫的手下竟敢顶风作案,激怒了雍正。雍正感慨,自己的包衣奴才不能理解自己,不顾自己的屡次禁令而骚扰驿站,真是让人气愤。

雍正本来就对曹頫的能力感到不满意,加上勒索驿站这件事,很自然,曹頫被免职,关进监狱。家产被抄,家产被皇帝赏给了继任织造绥赫德。

按照清代的制度,外任官员被免职后,应该回到所属旗房居住,这就是“拨旗归营”。不过,曹家并未按照这一制度执行,他们并没有回到旗里居住。皇帝对曹家还算比较宽厚,在北京崇文门外,给予曹家十七间房屋和三对仆人,用于正常度日。

09

曹雪芹:进入官办学校上学

曹家被抄家,生活条件跟之前比肯定要差很多。但是也不能算落魄,依然能维持小康一样的生活,这时候曹雪芹主要的生活来源有几部分:

一是朝廷给发放的银两。旗人只要没有出旗,不管犯了什么罪,朝廷依然会每个月发放一份银两。除了曹雪芹的家人,还有六个仆人,这样,曹家每个月都能领到朝廷给的十二个人的钱。

二是自家寄托在京师的财产。就在曹頫手下骚扰驿站事情后,曹家就开始转移部分财产,现在这部分财产成为曹家重要的生活支撑。

三是房屋出租收入。皇帝给予曹家的十七间房屋正在繁华的商业街崇文门,商业繁华,商铺租金也比较贵,曹家可以出租部分房屋,房租收入也成为曹家重要的收入来源。

更重要的是,曹家在京城还有顶级的亲友圈,很多都是深得雍正信赖的人,他们对曹家也是颇有关照,虽然被抄家,但是曹家的生活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落魄。

在京城安顿后,曹雪芹进入内务府官办的学堂上学,所有费用、日常用度都由官方提供。所学的科目为读书、满语、骑射三大科目。读书主要读的是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明清科举考试也主要以四书为主。聪明伶俐的曹雪芹学习这些并不费多大的功夫。

10

曹雪芹:从王府当差到乾隆侍卫

雍正九年,曹雪芹十六岁,一个偶然的机会,曹雪芹进入平郡王府当差。由于和平郡王儿子老六年龄相仿,关系不错。一天他们在一个古董店里看到了原来曹家的古董,这个古董是绥赫德家的,这些古董是曹頫被革职后赏赐给绥赫德的。老六就想用他大哥(福彭)的关系(他大哥是皇帝眼中的红人)敲诈一下绥赫德,把这些古董都要回来。最后,不但把这些古董要了回来,还“敲诈”了绥赫德几千两银子。这件事被雍正知道了,对相关人等进行了处理。曹雪芹也脱不了干系。曹雪芹被安排到寿山管理皇帝的行宫去了。

由于是闲差,曹雪芹没事就读读书、写写字,尤其是对金瓶梅有不同的见解,认为世人都误解了这本书。曹雪芹决定写一本类似的书,将这部书命名为《风月宝鉴》,书中的不少故事都运用到后来的《红楼梦》中了。

雍正驾崩,乾隆继位,乾隆的“同学”福彭权倾一时,但由于各种政治斗争,福彭隐退,推荐了他的六弟(前文提到过)入选三等侍卫。曹雪芹因为和老六关系很好,同时,曹雪芹因为早年家庭和学校教育都很好,文武双全,剑法尤其好,自然也补上了侍卫的缺。(侍卫相当于知州,正五品官员)。在皇帝跟前,自然能了解很多皇家的礼仪。在《红楼梦》中,通过元妃省亲一章,细致的描写了很多皇家的礼仪,这是外面的平常百姓看不懂的。

不仅如此,作为皇帝身边的侍卫,曹雪芹还由此了解了很多皇家园林,由于圆明园是乾隆皇帝办公的地方,也成为曹雪芹经常出入的地方,皇家园林的气派、恢弘,加上南方园林的小巧精致,给了曹雪芹“大观园”太多的灵感和素材。清代著名《红楼梦》评论家二知道人说“大观园之结构,即雪芹胸中邱壑也。壮年吞之一胸,老去吐之于笔耳。”

11

曹雪芹:遇到一生挚友

我们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许是因为乾隆打击宗室干政有关,乾隆十一年前后,曹雪芹辞去了乾隆侍卫的职位,去了宗学(专门用来教育宗室子弟)当教职去了。在这里遇到了宗室子弟敦诚、敦敏兄弟。

敦诚、敦敏兄弟很钦佩曹雪芹的才学,敦诚在他后来的《寄怀曹雪芹霑》诗中写道:“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接篱倒着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想必曹雪芹说话像口吐莲花一样,听得旁人如醉如痴。裕瑞的《枣窗闲笔》记载:“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

敦诚、敦敏兄弟认为曹雪芹诗的风格像诗鬼李贺,不受拘束,冲破藩篱。曹雪芹留下来的诗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两句就很有诗鬼李贺的风格。

根据曹雪芹朋友的诗文记载,曹雪芹酒量很大,生性放达,能诗善画,对他看不起的人总是白眼相向。敦诚的诗就记载曹雪芹“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12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

根据时间推测,曹雪芹开始创作《红楼梦》的时间是在乾隆八年。也就是在曹雪芹当上乾隆侍卫三年以后开始创作《红楼梦》。有人说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他看到了在官场上任凭多大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进而引发了人生感悟,《红楼梦》中也充满了佛学“空”的思想。也有人说《红楼梦》的主旨是反清,讽刺政治等等。

其实,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章看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动机。书中写到:“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可能是祖上辉煌的功绩和显赫的家世,对比现在潦倒落魄的现状,让曹雪芹产生无限的感慨,同时,由于无法通过科举等方法实现古代传统文人经世济民的理想,让曹雪芹对自己产生悔恨和遗憾,所以才写到“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

13

曹雪芹:隐居西郊

乾隆十七年,可能是受到老派教师的排挤,也可能是心中充满了压抑,《红楼梦》还没有完成,还需要修改、整理。于是,曹雪芹决定离开宗学,远离仕途,搬往西郊居住。

到乾隆十八年,曹雪芹这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著作终于完成了,完成后就不断在亲友圈中传阅,在书稿中留下很多批语,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是“脂砚斋”和“畸笏叟”。从批语来看,这两个人都是亲身经历曹雪芹生活的人,是曹雪芹很亲近的人,具体是什么人,现在很多的考证是不一样的。

有人说脂砚斋是曹雪芹的一个叔叔,叫昌龄,是曹寅妹妹和傅鼐的儿子,他有一个红丝砚,在曹家被抄家前,随着曹寅的藏书一起,这方红丝砚被转移到了昌龄手中。昌龄喜欢这方青州红丝,称其为“脂砚”,给自己的书斋定名为“脂砚斋”。留下很多批语的就是这个“脂砚斋”。但据周汝昌先生考证,“脂砚斋”是一个女性,曹雪芹的妻子,也就是《红楼梦》中史湘云。而“畸笏叟”则是“脂砚斋”的另一个名字。我觉得周汝昌这个考证不太对,当然他也有他的证据。

有人说“畸笏叟”是曹頫,就是曹雪芹的叔叔,在乾隆登基的时候,大赦天下,把曹頫就放出来了,曹頫出狱以后就以“畸笏”为号,表示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废人,要远离官场。后来,曹頫的妻子病逝,曹寅之妻及曹雪芹之母都相继病逝,曹頫在京城已经没有了牵挂,收拾行李搬去了西郊,寄住在功德寺中。最早的版本中,曹雪芹写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但是“畸笏叟”觉得秦可卿对曹家有恩,不应该让她这么不体面的死去,让曹雪芹删去。可见,这个“畸笏叟”是对曹雪芹有一定影响的人。

14

曹雪芹:多才的展现和悲悯的情怀

乾隆二十年,曹雪芹的房子塌了,不能在这里住下去了,于是,曹雪芹决定搬到旗营外面居住。一方面可以避免和新旗营长官发生冲突,另一方面跟朋友交往也方便。经朋友帮助,在公主坟找到了两间房,曹雪芹在这里开始了另一项创作,那就是《南鹞北鸢考工志》的编写。写这部书其实主要是为了帮助生活困苦的人找到生活的营生。

曹雪芹有个好友,叫于景廉,生活实在过不下去了,就想找曹雪芹想想办法,在闲聊中,他说现在有钱人都喜欢买风筝,简直是一掷千金。曹雪芹说我会做风筝啊,于是曹雪芹做了几个风筝,没想到特别畅销,帮助这个朋友解决了生活问题。曹雪芹就想如果这样就行的话,可以将自己知道的做风筝技术编辑成册,来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谋生。于是,就有了《南鹞北鸢考工志》,这本册子就是教做各种风筝的书。但是也不能所有人都做风筝,于是,曹雪芹把他会的各种技艺都写作整理出来,这样就有更多的人可以以此谋生了。他整理了治印、风筝扎糊、编制、脱胎、织补、印染、竹制品和扇骨的雕刻、园林设计、烹饪等诸项技能,并配上了图和口诀,方便学习。曹雪芹给这部书起名《废艺斋集稿》。

曹雪芹不但会这些制作性的技艺,还会行医看病,曹雪芹发现在香山一带有不少医馆,但是看得起病的人并不多,于是,利用当地产出的药材为那些无钱治病的百姓看病开药,为一个朋友的姨妈只要了眼盲。为了更好的给当地的人看病,曹雪芹暂住在了这里。

曹雪芹还精通字画、对字画鉴定非常在行,有些朋友经常邀曹雪芹鉴定字画。著名书画家董邦达都对曹雪芹的书画造诣赞不绝口,他想为曹雪芹在画苑谋个差事。但被曹雪芹婉拒了。曹雪芹说此心已被白云留住。

15

曹雪芹:魂归青山

时间在创作《废艺斋集稿》和增删《红楼梦》中慢慢度过,曹雪芹的生活似乎过的充实而自在。然而,不幸再次降临。他唯一的儿子得病去世了,这让曹雪芹悲痛万分。这一生遍历苦痛,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文武全才,空有一身本领,但无法经世济民。这时的曹雪芹已经禁受不住这种打击,在悲痛和苦楚中离开了人世。

虽然曹雪芹自我评价“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但在外人眼中,就算不包括《红楼梦》的成就,本身文武全才,诗歌、绘画、金石、医药无一不精,再加上悲天悯人的情怀,就足以让人望尘莫及。再加上《红楼梦》这部伟大的著作,古今已无第二人。

《废艺斋集稿》立不世之功,《红楼梦》传百世之言。

当我下笔写每个人之前,我都没有结论,我也不知道怎么论断一个人的一生,给一个人下一个什么样的结论。但是写到最后,结论仿佛又呼之欲出。纵观曹家百年家族史,从明朝官员到俘虏,从南征北战的将领到江南织造,从江南织造到革职查办,起起伏伏绵延百年。能维持百年世家,我觉得有三样东西在贯穿其中:

其一是积累,时间本身的价值,没有时间的积累,不会有曹家的功勋和业绩,任何速成的东西都是速朽的。曹雪芹一身的技艺和艺术修养都是靠家族几代人的传承和积累。

其二是教育,曹家每代人都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科举考试,走向仕途,更是让子女成为一个有担当、有理想的人。

其三是精神的传承。一个家族能延续百年,只有内在精神的支撑才能使家族不溃散,家族的传承不仅是事业的传承,更是精神的不堕落,不腐化。即使到曹雪芹这一代事业已经完全不值得一提,但是内在的悲天悯人精神还在延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