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有几种(被吐槽和偏爱的梅雨)

初识梅雨

MEI YU

rainy season

梅雨有几种(被吐槽和偏爱的梅雨)(1)

浪漫的名字

总是能牵出一段美好的想象,

初识梅雨,

以为它就像戴望舒《雨巷》里

描写的那般诗意,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梅雨有几种(被吐槽和偏爱的梅雨)(2)

变成一枚气象小编后,

耳濡目染地熏陶

方才知晓,

梅雨可不只“温柔”这一面,

有时甚至还有些“任性”。

连绵不断的、一波未消一波又起的

“暴力梅”,

亦是它的另一面。

梅雨有几种(被吐槽和偏爱的梅雨)(3)

梅雨之名何来?

答案:和时令风物有关。

每年的六七月份,

恰逢江南梅子的成熟之际,

我国南方进入了多雨的黄梅时节。

于是,“梅雨”也因此得名。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

——南方谚语

梅雨有几种(被吐槽和偏爱的梅雨)(4)

考考你:你还知道有其他有典故的天气吗?

古人眼里的梅雨,什么样?

被吐槽的梅雨......

梅雨季里,

气温高、空气湿度大,

百物极易受潮霉烂,

因此,梅雨也被称为“霉雨”。

这一感触,

也被古人生动的记录了下来。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

在《本草纲目》言及,

“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明代谢在杭

在《五杂炬·天部一》记述:

"江南每岁三、四月,

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

俗谓之梅雨,

盖当梅子青黄时也。

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

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

物始霉焉。"

梅雨有几种(被吐槽和偏爱的梅雨)(5)

由上述记载可见,

"梅雨"或"霉雨"的称谓由来已久,

在中国流传

至少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梅雨有几种(被吐槽和偏爱的梅雨)(6)

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虽然梅雨吐槽的点很多,

但古人对梅雨

更多的还是偏爱。

古往今来,“梅雨”在史籍中记载较多,

不少文人墨客用他们的才情

描绘着各自时代的梅雨。

三国时曹刘“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就是发生在这个季节。

梅雨有几种(被吐槽和偏爱的梅雨)(7)

早在汉代,

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

在晋代已有

“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

自唐宋以来,

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

梅雨有几种(被吐槽和偏爱的梅雨)(8)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首

咏《梅雨》的诗: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宋代之后的作品中,

梅雨更是常见的文学意象。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约客》

“乳鸭池塘水浅深,

熟梅天气半晴阴。”

——宋·戴复古《游张园》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宋·贺铸《横塘路》

梅雨有几种(被吐槽和偏爱的梅雨)(9)

古人过梅雨季,那叫一个诗意

梅雨季的茶文化

除了文学意象中的“受宠”之外,

梅雨自古便被奉为烹茶佳水,

即所谓的梅雨胜山泉。

苏州志书曾记载,

“梅天多雨,雨水极佳,蓄之瓮中,水味经年不变……以其甘滑胜山泉,嗜茶者所珍也。”

在清代苏州文士顾禄的《清嘉录》中

还记载了苏州地区的节令习俗:

“居人于梅雨时备缸瓮收蓄雨水,以供烹茶之需,名曰梅水。”

用梅雨水煮茶,

如今看来不可思议,

可在古时却是文人雅士

钟爱的品茶风尚。

梅雨有几种(被吐槽和偏爱的梅雨)(10)

《红楼梦·栊翠庵品茶》戴敦邦 画。图片来源:网络

梅雨季的仪式感:除湿&晒伏

梅雨时节潮湿阴暗,

室内往往闷热颓靡。

古人在端午节前常以

艾草、菖蒲、苍术等做成熏香粉,

在铜炉中闷燃,

用烟雾来除湿祛秽。

“六月六,晒红绿,不怕虫咬不怕蛀”,

以前,民间还有六月初六晒衣服的习俗。

农历六月,

正好是梅雨季节过后,

进入伏天,太阳最热最辣,

人们在这时,特别是六月初六这一天,

把家中的各种衣物拿出来放在太阳下面晒,

经“晒伏”以后的衣物就不会再转潮发霉了。

梅雨有几种(被吐槽和偏爱的梅雨)(11)

梅雨季时令美食,岂容错过?

芒种时节

正值梅雨季期间,

民间还有煮梅的习俗,

将梅子与甘草、山楂、冰糖同煮,

既可消夏袪热,

又可开胃排湿。

梅雨有几种(被吐槽和偏爱的梅雨)(12)

用初夏的青梅泡了青梅酒,将夏天的味道锁在酒里。张靖 摄

细雨霏霏,

浸润千年的记忆。

梅雨季的江南,

有着它独特的韵味。

江南成就了它的悠长婉约,

而梅雨也为江南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关于梅雨,

你印象中的它是啥样的呢?

梅雨有几种(被吐槽和偏爱的梅雨)(13)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