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寨王伯当之死(瓦岗英雄贾柳楼四十六友之白衣神箭王伯当)

王伯当是《隋唐演义》中的人物,为瓦岗五虎将之一。历史上确有其人,新旧唐书均没有为其立传,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无论是演义还是历史上王伯当精彩的一生。

王伯当,有称其原为鲜卑贵族后裔,文状元、武探花,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尤其是一身神射绝技当世无双,曾与秦琼专传枪箭技艺,人称“白衣神箭”。王伯当出名就在于他一箭射死隋唐第九和第十七两条排名较高的好汉,正合白衣神箭的称呼。

 大隋国运正隆时,杨玄感起兵作乱,西魏名臣李弼的重孙李密因为和他关系交好,被邀请共同平定天下,李密欣然应允。结果李密献计上中下三策,杨玄感反其道而行之,被灭。李密也成了被通缉的逃犯,之后投奔瓦岗寨。当时瓦岗寨势力渐渐强大,先后有李勣和单雄信等人加入。

 李密初来瓦岗,并不被翟让信任,后来王伯当自告奋勇,找到翟让,把李密对时局的分析,告诉翟让,翟让非常欣赏,于是开始重用李密和王伯当。王伯当在和隋将张须陀大战时表现突出,被加官进爵。

李密成了气候,摆“鸿门宴”密谋杀害翟让。其时,李勣单雄信均在,几乎被害,王伯当出言“勿伤自家兄弟”,救了李勣和单雄信。从此李密坐上了瓦岗的头把交椅,而王伯当地位仅次于李密。李密自从赢了宇文化及的那一仗后,日益骄奢,被王世充偷袭,李密惨败,瓦岗所有战将,几乎都被王世充所降。当时王伯当的妻儿老小都被王世充所获,王伯当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投降王世充,保全家人,要么跟着李密投降李渊,家人不保。结果,他为了做一个忠义之人,随李密投奔李唐,家人悉数被杀。

二人归唐后,王伯当被李世民重用,李世民想调王伯当到他的军中,但王伯当希望能够继续跟着李密,李世民没有强求。然而李密注定不安分,他再次反叛,王伯当曾劝说李密,这样做风险太大,但是既然李密决定了,他还是毅然跟随。他们的最后一战是在断密涧,王伯当等人被李世民包围,李世民下令其他人可以死要见尸,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要伤害王伯当。为了劝降王伯当,李世民甚至跪地求贤,而王伯当不愿归附,仍然选择和李密共存亡。在李密中箭的那一刻,他毅然背起李密,以身挡箭,诠释着自己的忠义。

古代名士,有良禽择木而栖者,有一臣不事二主者,而王伯当选择了后者,可敬亦可叹。他可以选择和李密一起反隋,一起越狱;为了李密放弃家人,为了李密放弃李世民的爱惜,然而,他选择的是李密吗,不,是他自己的内心,王伯当的“忠义”,给历史留下太多争议?

王伯当誓死效忠李密,他是愚忠吗?他和瓦岗寨的兄弟们到底谁错了。李密昏庸无道,王伯当却一定要誓死追随,王伯当究竟是怎么想的?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王伯当自认文武双全,又有贵族血统,与瓦岗军原有一群土包子,骨子里是不合的。历史上他看不起翟让的胸无大志,演义中更是看不上不着调的程咬金。李密是有头脑而又赏识他的人,他在李密手下更能一展报负,所以李密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无论演义还是历史,他是最坚定跟着李密的人。

演义中,李世民心慕当年的瓦岗五虎将——罗成、秦叔宝、单雄信、王伯当、程咬金,手中已有秦叔宝、罗成和程咬金,单雄信由于和唐家有杀兄之仇,不共戴天,在李世民看来,劝降王伯当还有些希望。在断密涧围住李密和王伯当,为招降对手,李世民不惜下跪,以显示其爱才之心,而王伯当誓死追随李密,一将不侍二主,回拜李世民以示心意,最后和李密一起被唐军射死于断密涧。对于王伯当的不降,人们众说纷芸。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正面评价:王伯当真乃忠义之士也。负面评价:白衣神箭王伯当对李密、单雄信对王世充的忠,则是英雄误投、错失良主的忠;只有秦琼良鸟择木而栖,英雄择主而依,忠得其所。

瓦岗寨王伯当之死(瓦岗英雄贾柳楼四十六友之白衣神箭王伯当)(1)

瓦岗寨王伯当之死(瓦岗英雄贾柳楼四十六友之白衣神箭王伯当)(2)

瓦岗寨王伯当之死(瓦岗英雄贾柳楼四十六友之白衣神箭王伯当)(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