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林场的绿色(绿色的塞罕坝林场)

塞罕坝,是我们的“绿色勋章”塞罕坝森林公安57年坚守见证奉献与担当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2017年,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榜样”。在那里,有一支森林公安队伍,他们既是林场的建设者,也是林场的保护者,始终传承着守护绿色的不变情怀。

塞罕坝林场的绿色(绿色的塞罕坝林场)(1)

图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晨景

“绿色的塞罕坝林场是靓丽的风景,在这里巡逻,我们也成了游客眼中的另一道风景。”河北省森林公安局塞罕坝分局副局长武连丰话语间流露出自豪的神情。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分局民警和造林工人一样,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是百万亩人工林海的“保护神”。

近日,记者来到塞罕坝实地感受民警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坚韧不拔,有一种力量来自责任

从1棵树到112万亩林海,从一大片荒漠变成一大片森林,塞罕坝森林公安在过去的57年间,赓续着牢记使命的传统,履行着保护绿色文明奇迹的使命。

在塞罕坝,千层板派出所女所长勾万春,被誉为“坝上花木兰”。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带队巡逻,脚步坚定,英姿飒爽。

每年春天是塞罕坝销售苗木的黄金季节,也是违法犯罪分子盗挖、无证运输树苗的高发季。去年4月,勾万春带领民警连续盯了十几个晚上,终于在一天凌晨3时堵截到10辆没有手续的运苗车。

司机见这边带队的是一名女民警,嚷嚷着:“不让过,我们退回去还不行吗?”

勾万春立即跑向尾车,并呼叫指挥中心支援。看到勾万春的坚决果断,带头司机凑上前来,小声说:“让我们过去,您开个价……”得到的却是断然拒绝。处理完毕,那个喊着退回去的司机到勾万春面前说道:“没想到你一个女的这么有胆儿,我服了!”

其实,坚韧不拔是塞罕坝森林公安民警传承几十年的绿色情怀。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塞罕坝分局查处刑事、治安案件50余起、林业行政案件872起,处罚874人,补种树木6136株,有效打击了涉林违法犯罪行为。

以苦为乐,有一种担当来自使命

阴河派出所是塞罕坝分局6个派出所之一,辖区面积达197平方公里,约占塞罕坝林场总面积的21%,地形复杂,山路崎岖,但这么大辖区的派出所只有4名民警。

8月的塞罕坝正是景色最美的季节,游客众多,阴河派出所的民警丝毫不敢松懈。

8月8日一大早,所长潘瑞勇、民警王高才就已经在办公室准备一天的巡查工作。吃完早饭,他们就开车出发开始每天的例行巡查。用了一个多小时,潘瑞勇和王高才将近万亩造林地详细踏查了一遍。此时,鞋子和裤腿上已被露水浸透。

随后,他们又驱车艰难行进了两个小时,来到海拔1500余米的北沟梁头风电施工作业区。一下车,他们就钻进茫茫林海对施工区域进行踏查,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点确定位置和面积,登记区域内的林木数量,谨防侵占林地和破坏树木的问题发生。

中午时分,两人刚打开自带的午饭,突然接到分局指挥室的指令:在红水营林区有人非法砍伐树木!

经过10余分钟的颠簸,巡逻民警赶到了现场,潘瑞勇立即制止违法行为,开展现场取证、固定证据等工作,并电话通知施工负责人到派出所接受讯问。

19时许,两人满身疲惫回到派出所,开始对施工负责人依法讯问,直至23时许才结束一天的工作。

“我们每天的车巡里程不少于200公里、步巡超过3万步。”潘瑞勇告诉记者,塞罕坝林场900余平方公里,有6个派出所,每个派出所三四名民警,“每天工作很单调,但我们心中有使命,肩上有担当,那是我们不竭的精神源泉。”

无怨无悔,有一种收获来自奉献

来到塞罕坝,记者深深感到,扎根在这里的公安民警,他们不仅有一腔热血,更是怀揣一颗赤子之心,把“一心为民”当作一种信念,切实为人民群众谋福利、造福祉。

北曼甸派出所辖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有30个村民小组,3名民警人均森林保护面积达7万余亩,是林场社情最复杂的区域。

走进北曼甸派出所,记者看到所长王洪志的办公室挂着一张大大的林区治安防控图,地图上标明了施工点、居民点、营林区和望火楼等。

“这些是治安防控重点,每个标记点之间的距离都超过10公里,我们每天都要走到、看到、查到。”王洪志说,我们春秋开展防火巡查,夏季踏查禁种铲毒,冬季打击非法狩猎,一年到头没有空闲的时候。

“辛苦造林几十年,大火烧毁一瞬间”,每年春秋两季是塞罕坝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为及早发现和杜绝隐患,塞罕坝分局实行林业生产防火专项检查日报告制度,每个营林区每天都要上报施工项目、地点和人员,派出所民警每天都要检查核实,确保进入林区施工人员不用火。

在塞罕坝全体森林公安民警和林场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塞罕坝林场已经连续57年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

近年来,塞罕坝分局两次被授予“全国优秀森林公安局”荣誉称号,2次荣立集体二等功,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人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3人荣立个人二等功。

“切实为人民群众谋福利、造福祉,是我们终身的奋斗目标。我们是塞罕坝森林警察,塞罕坝是我们的‘绿色勋章’!”塞罕坝分局政委刘国权说。

新闻链接▶▶▶

2017年8月,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曾经是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张建林 谌璐 秦爱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