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300首题都城南庄(唐诗宋词题都城南庄)

崔户,唐代诗人,他的诗其实流传的并不多但不妨碍他的诗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尤其是将要分享的这首诗,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正所谓一诗定乾坤,这一首便让诗人流芳千古下面我们来一起感受这首寄托诗人邂逅佳人,后又追寻不得的无限怅惘之情,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古诗300首题都城南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古诗300首题都城南庄(唐诗宋词题都城南庄)

古诗300首题都城南庄

崔户,唐代诗人,他的诗其实流传的并不多。但不妨碍他的诗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尤其是将要分享的这首诗,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正所谓一诗定乾坤,这一首便让诗人流芳千古。下面我们来一起感受这首寄托诗人邂逅佳人,后又追寻不得的无限怅惘之情。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崔护写的“题都城南庄”诗流传甚广,至今仍有不少人能朗朗吟诵。然而知诗者并非尽知这首诗中还隐藏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中虽是才子佳人的一面之缘,但是情感是至纯至真,人们称之为“桃花缘”。

崔护是唐德宗贞元年间的一位书生,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纯良,才情俊逸。这一年的清明时节,崔护在长安进京赶考,结束后到都城南郊游玩。一路上暖阳和风。苦读不知春意已浓的他顿觉心神清爽。不知不觉离城已远,他忽然觉得有些腿酸口渴,寻思着找一处乡野农家歇歇脚、讨些水喝,以便日落之前赶回城去。

这里已是僻野,农家住得极为零落,他举目四眺,望见不远山坳处,一片桃花掩映中露出一角茅屋,于是加快脚步朝山坳走去。临近山脚,在远处能望见的茅屋这时反而全部被桃树遮住,眼前只有一片蔚然的桃林:桃花灼灼,微风吹来,清香绕人,让人疑是误入了桃花源中。沿着桃林间的曲径往里走,在一小片空隙中有一竹篱围成的小院,院落简朴雅洁。院中住着茅屋三楹,全用竹板茅草搭成,简陋却整齐异常。崔护心想:“何方高人,隐居在如此别致的地方。”

一心想要探个究竟。这时,少女托着茶盘从厨房中出来,她落落大方地走向崔护,并嫣然一笑,轻轻地唤一声:“公子,请用茶。”崔护见少女正向自己走来,粉白透红的脸上秋波盈盈,不施脂粉的打扮,素净的布衣,更加衬托出少女的纯真和灵秀,宛如一朵春风中的桃花,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风采。

他礼貌地接过茶杯,表明自己的姓氏和乡里,接着又十分客气地叩问少女的姓氏及家人。少女似乎不愿多提这些,只是淡淡地说:“小字绛娘,随父亲蛰居在此。”并不提及姓氏和家世,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崔护自然也就不便多问了。眼看着太阳已经偏入西边的山坳,崔护只好起身,恳切地道谢后,恋恋不舍地向少女辞别。少女把他送出院门,倚在柴扉上默默地目送着崔护渐渐走远。崔护也不时地回过头来张望,只见桃花和女子的脸庞交相辉映,若隐若现,让人流连忘返。

而崔护回到家中,随即就埋头于繁重的功课中,日夜苦读,心思不复他顾;时光如流,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晴日,崔护望着城中绽开的桃花不由地触景生情,回忆起去年春天的城南旧事,感情的烈焰在他心中升腾,在无法压抑的冲动中,一路快行来到城外寻找往日的旧梦。

寻寻觅觅,终于让他找到了那幢茅舍,许久都不见少女出来开门。再定睛一看,茅舍门上静静地挂着一把铜锁,宣告着主人已不在此。顿时,崔护觉得如一瓢冷水浇头,火热的心凉了大半。推开柴门,枯坐在院中桃花树下.缤纷的花瓣落了他一身,仍不见少女归来。又是夕阳西斜的时候了,他讪讪地从窗棂中取出笔墨,怅然地在房门上写下七绝一首“题都城南庄”,自此便离去。

整个故事让人哀婉叹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人对于错过的一段姻缘,自是懊悔不已。相信我们或许年轻时候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有可能我们只是走在街上,有可能我们只是在学校的操场上,有可能我们只是在嘈杂的商场中,在某个场景,突然某个眼神就像夏日里的一股清泉,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让你忽冷忽热。就像王菲《传奇》里唱的:“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有忘掉你的容颜,从此开始不停地思念”。

这也许就是一见钟情的美妙之处,只有当事人最有体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