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动荡(塞尔维亚风云再起)

“你的我不想要,我的你休想拿走”

这是巴尔干半岛西南的黑山古城科托尔的主门入口上方隽刻的一句铮铮誓言。道出这段铿锵有力台词的,就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著名缔造者---铁托。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这个国家的诞生,很难想象,没有了铁托,塞尔维亚人、黑山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波斯尼亚人就不可能构建成一个类似苏联的自治共和国联盟。

铁托的横空出世,于南斯拉夫而言不啻于神迹般的存在。一战结束后的南斯拉夫王国,巅峰时期所有可动员的参战人数高达百万大军。然而,纳粹军队一夕入侵,堂堂的南斯拉夫王国仅12天便土崩瓦解。

德、意军队在为“闪电战”所取得的巨大胜利沾沾自喜之际,南共领导人铁托只用了三个月,就将南斯拉夫游击队发展成为8万之众。

而后,在对德作战中,南斯拉夫游击队人数如滚雪球一样越打越多。他们采取偷袭、破袭等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打得纳粹德、意军队心惊胆战。

南斯拉夫游击队与其说是游击队,倒不如说是一支规模庞大、善打运动战的山地作战部队。这支部队在铁托的统率下,解放了南斯拉夫近一半的人口。德意军队在南斯拉夫四年,号称“陆战无敌”的纳粹德军,硬是生生被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武装力量搅得鸡飞狗跳。

法西斯德、意军队为彻底铲除铁托麾下的武装力量,多次集结了各种型号的坦克、飞机、大炮,甚至叛投而来的勇猛彪悍的哥萨克骑兵,潮水般向南斯拉夫游击队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清剿”。光是第四次针对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军事围剿行动,纳粹德军联合盟友意大利更是出动了近19.8万人。

塞尔维亚动荡(塞尔维亚风云再起)(1)

饶是如此,德意军队依旧被南斯拉夫打得丢盔弃甲。到了战争末期,南斯拉夫游击队实力暴增,铁托组织起来的反法西斯武装力量高达40多万人。苏军除解放了南斯拉夫重镇贝尔格莱德外,南斯拉夫广袤领土上的德、意军队,无一例外地都被铁托的“铁犁”连根拔起。

因此,二战结束后,人如其名的铁托,凭借着他那钢铁般的手腕和巨大的威望塑造出了政治上的“钢铁巨人”形象。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马其顿在他的整合下,再次回归到了南斯拉夫大家庭当中来。

要知道,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马其顿虽同属斯拉夫人南部一脉,史学家统称其为“南斯拉夫人”。但实际上,在漫长的民族文化发展中,这六支同祖同宗的南斯拉夫人却各自朝着不同的文化、宗教和习俗方面进行差异化的演进。

比如,斯洛文尼亚人讲斯洛文尼亚语,靠近意大利地区的斯洛文尼亚人文化生活习俗偏于意大利化,临近奥地利的斯洛文尼亚人则德奥化严重,他们普遍信仰天主教或东正教,而往南的波黑等地由于历史上收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文化渗透,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不在少数。

所以,虽同为南斯拉夫一系,但文化、信仰、风俗和语言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各地南斯拉夫人实质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而不光如此,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内部还有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非南斯拉夫族裔的阿尔巴尼亚人。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境内的阿尔巴尼亚人主要分布在科索沃地区,科索沃这个地区在历史上素来被称之为“巴尔干半岛火药桶”。据历史学家考证,公元前4~5世纪,大约40多个伊科里·特拉切部落在科索沃地区生息繁衍,这些据说是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大抵在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大批斯拉夫人越过多瑙河进入巴尔干半岛。

科索沃地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这些南下的斯拉夫人在此驻足,并繁衍生息。在斯拉夫人的同化下,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逐渐被南斯拉夫人同化。此后,南斯拉夫人在科索沃建立了塞尔维亚王国,同时定都于现今科索沃的普里兹伦,塞尔维亚人成为了科索沃的主体民族。

如果历史的发展就此打住,日后的科索沃问题就不会变得纷繁复杂。遗憾的是,历史的车轮驶入14世纪以后,科索沃地区以塞尔维亚人为主体的人口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以14世纪为肇始,日渐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觊觎“风水宝地”的科索沃,便将势力的触角伸向了该地。塞尔维亚王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几经征战后不敌,便很快沦为了土耳其人的附庸。

塞尔维亚动荡(塞尔维亚风云再起)(2)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土耳其苏丹为迫使科索沃地区住民改信伊斯兰教,向科索沃征收高额的异教徒税。大量不堪重负的塞尔维亚人被情势所迫不得不逃离此地,同时,有着伊斯兰教信仰的阿尔巴尼亚人又不断向该地移民。

在这种情况下,科索沃住民主体结构由原来的塞尔维亚人变成了阿尔巴尼亚人。

从此,塞族人认为:科索沃是塞尔维亚民族的发祥地和文化摇篮,而阿尔巴尼亚人认为:科索沃自古以来就是阿尔巴尼亚族的领土。这为日后南斯拉夫内部本就复杂的冲突埋下了深刻的伏笔。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后,铁托除了用强力的手腕和巨大的声望,将一盘散沙的六个自治共和国凝聚合体。作为克罗地亚人出身的铁托,在摈弃狭隘的地区民族主义的同时,也用灵活的手段试图将各自治共和国和地区的不同种族融合成为整体。

尤其是在他提出的“社会自治”方案中,铁托不仅鼓励各族群平等发展,而且还一度尝试将各自治共和国的资金统一上缴中央政府,建立联邦团结基金,以改变落后地区的发展面貌。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纵观古往今来,大凡容易出现暴乱冲突的地区,贫穷无不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和突出特征。因此,搞好经济,实现各地区间的均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历来是任何中央政府釜底抽薪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招。

而当时的科索沃是整个南斯拉夫经济最为落后的地区,且阿尔巴尼亚人身为内部第四大民族,又在科索沃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不仅经济穷得叮当响,政治地位上也只是个自治省。

面对这样窘境的阿尔巴尼亚人自然不会消停,既然经济上无着落,政治上给我们把“自治省”升格为“共和国”总该可以吧?于是,经济形势一时之间得不到好转的阿尔巴尼亚人,便把目光投向了政治,这更加剧了原本尖锐的民族矛盾。

因此,放眼当时的情况,铁托这种做法无疑是解决南斯拉夫内部纷繁复杂的问题的关键。

但,任何政策既然有利当然也有弊,铁托制定的这项政策也无不例外。众所周知,在南斯拉夫内部,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历来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好于其它自治共和国和地区。

有统计数据表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50%的外汇收入来自克罗地亚,但克罗地亚只能保留其中的7%,其余的43%则必须完全上缴至中央财政。克罗地亚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各自治共和国当中算是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尚且陷入了“秋后无粮”的困境,其它自治共和国人民的日子可想而知了。

不仅如此,联邦团结基金从1965年到1970年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耗费了该基金的46.6%来帮助科索沃改善经济发展水平,而用到克罗地亚身上只有16.5%,这就引起了克罗地亚等其它自治共和国的不平。

塞尔维亚动荡(塞尔维亚风云再起)(3)

尽管如此,南斯拉夫在铁托的掌舵之下,经济建设交出了一份不凡的成绩单。虽然无法与西欧相提并论,但在同时期的社会主义阵营当中,南斯拉夫实现了36%的家庭有汽车、户均拥有1.8台电视、8年免费义务教育等历史性伟大转折。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大幅度提升,自然淡化了科索沃问题的复杂性。

然而,这一切在铁托离世后和苏联解体之际,全部都化为了一场梦幻,笼罩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头上的便是联盟不复存在,各自治共和国纷纷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政局的恶化和经济的崩溃,也使得科索沃动起了不再满足于仅仅充当塞尔维亚“自治省”的歪心思。

在这种情况下,塞尔维亚为维护国家统一不得不与蠢蠢欲动的科索沃兵戎相见,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对此曾一针见血地表示:“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圣地,无论是为历史原因还是为民族情感,塞尔维亚绝不会放弃科索沃,谁丢掉科索沃,谁将成为塞尔维亚的千古罪人。

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推动下,南联盟与“科索沃解放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而此时的西方国家担心战争会引发大量难民潮,纷纷要求双方停火;美国为了趁着苏联刚刚解体,将俄罗斯排挤出原东欧势力圈,也不惜以谈判之名,行威胁恫吓之实,要求南联盟停止捍卫国家统一的军事行动。

但,南联盟并没有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吓倒,继续将捍卫国家统一的军事行动进行下去。恼羞成怒的美国纠集北约打着“保护人权”的幌子,向南联盟发起了为期近三个月的空袭。在密集的火力空袭中,南联盟损失惨重,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也遭到美军的轰炸。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要进一步巩固中塞友谊。其实,相较于中塞友谊,俄罗斯人与塞尔维亚的交往历史则更为悠久。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吞并塞尔维亚王国长达近5个世纪,直到1878,在俄罗斯帝国的扶持下,塞尔维亚王国才正式宣告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恢复独立。

此后在苏联时代,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与苏联虽然一度从友好转入纷争,但作为世界上唯一有实力与美国抗衡的国家,苏联在东欧、东南欧的社会主义阵营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巨大影响力。而南斯拉夫联邦又是社会主义阵营楔入中欧、南欧的绝佳国家。

因此,在1955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访问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后,便签署《贝尔格莱德宣言》两国关系自此走入正常化。

可以说,此时的铁托虽然带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走上了一条自主探索的独立发展道路,但苏联的巨大影响力依旧不容忽视。

比至苏联解体,继承苏联主要衣钵的俄罗斯顺理成章将苏联时代留下的东欧势力圈收入囊中,直到科索沃战争后,俄罗斯被逐步逼出了东欧原有的势力圈。

在后苏联时代,俄罗斯在塞尔维亚的影响力虽不及苏联,但依旧是塞尔维亚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之一,也称得上是塞尔维亚人民的传统友邦。

相比之下,中国与塞尔维亚的传统友谊虽不及俄罗斯人久远,但两国人民自上个世纪建国伊始,就曾为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一起并肩奋斗过。不仅如此,两国人民还在民间层次交往上更为广泛和深刻。南斯拉夫联邦的《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电影深刻影响了一代人,《啊,朋友再见》更是成为当时风靡大江南北的战歌。

塞尔维亚动荡(塞尔维亚风云再起)(4)

而伴随着“五八事件”驻南联盟中国大使馆被炸,有着老一辈友好交往史和相同利益的中塞关系更是快速升温。较之于从“休克疗法”中逐渐缓过神的俄罗斯,北约已经一步步将俄罗斯的东欧防线撕开一道口子,北约兵临城下,俄罗斯在东欧地区已是自顾不暇,难以再抽出大量精力顾及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于俄罗斯来说,尽管也是无法舍弃的战略伙伴,但对于素来讲求务实的普京而言,先把事关大局的战略重心放在东欧,无疑是当下最为明智的选择。

那么这样一来,从现实角度出发,中国实际上已成为塞尔维亚目下最值得依靠和信任的全面战略伙伴。

因此,在美国长久以来大搞经济制裁、技术封锁、岛链围困、外交指责、豢养公知等各种无所不用其极的卑鄙手段失败后,美国又在与中国亲近的其它国家身上打起了歪脑筋,而塞尔维亚的科索沃问题自然就成为了他们打中国牌的卑劣手段。

如果说上个世纪,美国不惜大动干戈地拉拢北约介入科索沃问题,是针对俄罗斯,或者说是彻底扫清苏联留下的影响力的话,那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再打科索沃问题一是迫使中国承认科索沃的独立;二是试探中国的底线;三是评估下次介入塞尔维亚内部事务的风险。

毕竟如今的中国不再是上个世纪韬光养晦的中国了,更不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已经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话语权,中国的经济体量和发展水平大有赶超美国之势。

这些,都是美国近些年来考虑问题,不得不考虑中国态度的关键依据所在。

其实,中国在对待科索沃问题上很早以前就表明了态度,即:绝不认同科索沃独立,全力支持塞尔维亚国家统一事业。至于下次美国和北约要想再次介入塞尔维亚内部事务,我们怎么帮?帮多少?恐怕要取决于美国对事态的把控度。

而美国在反华乱塞的这条道路上似乎从来都不会止步,科索沃战争给塞尔维亚留下的创伤至今尚未弥合,塞尔维亚风云再度迭起。2022年2月2日,就在北京冬奥会开幕的即将开幕之际,美国所谓的特使加布里埃尔·埃斯科巴,对科索沃访问时表示:“塞尔维亚必须执行,由欧盟领导的科索沃---塞尔维亚对话框架下,达成的所有先前协议”。

美国气势汹汹的表态,显然是在向塞尔维亚施加政治压力,这种强硬的语气与当年对南联盟下达的最后通牒如出一辙。而此前,在塞尔维亚边境上,50名科索沃武装分子袭击了塞尔维亚警察,在经过短暂的交火后,科索沃武装分子被击溃,退回了科索沃一侧。再往前的2021年9月份,科索沃肆意在停火线附近挑衅塞尔维亚武装力量再度加剧了塞尔维亚国内的局势,科索沃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归根到底还是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后面给它撑腰。

在对待科索沃问题上,美国不仅从幕后推波助澜,企图再次挑起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的紧张对立局势,而且还带有明显试探中国态度的意图。

鉴于塞尔维亚风云再起的危急局势。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当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于当日早间抵达中国,一路风尘仆仆顾不得休息便与中央高层会面。

塞尔维亚动荡(塞尔维亚风云再起)(5)

在友好的氛围中,我国再次对外强调了中塞两国牢不可破的铁杆关系,并一再重申了中塞友谊是经过国际风云变幻考验的。

寥寥简短的几句话看似没有山盟海誓的信誓旦旦,实则是对某国的善意警告,细细品味政坛老鸟都能品出几分韵味。

塞尔维亚国内风云骤起之际,中国在关键时刻的给予了必要的态度和支持,无疑给了塞尔维亚更为坚定的信心。结束会见后,武契奇在参加完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不久,便火速飞回了国内,倘若美国要企图用科索沃问题来打中国牌,恐怕到时候得好好掂量掂量后果了。

但无论未来的局势如何发展,中国与塞尔维亚永远都是站在同一个战壕里的铁杆兄弟,这一点,是久经考验过的,也是毋庸置疑的。总之,还是那一句话,中塞友谊,牢不可破!任何怀有不良企图的西方国家,必然会被中塞两国人民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