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是道德经第几章(道德经解读出生入死)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今译

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属于长寿的,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占十分之三;人的过分地奉养生命,妄为而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为什么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

听说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在战争中不会受到杀伤;犀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范围。

我读经典

人生在世,大约有十分之三是长寿的,十分之三是短命的,这些都是属于自然的死亡。另有十分之三的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但是贪饜([yàn])好得,伤残身体,而自己糟蹋了生命,通俗点说,就是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就像如今的人容易患病,很大程度上不是营养不良,而是营养过剩,“以其生生之厚”。

出生入死是道德经第几章(道德经解读出生入死)(1)

过度地奉养生命容易走向相反的道路,所以不如放下心中的贪欲,放下各种执念,坦然地按照节奏去生活。当心中不再纠结,使得心灵开阔、气血通畅,就与生命之道越来越近,最终反而活的时间长。

只有极少数(十分之一)的人,善于养护自己的性命,能做到少私寡欲,过着清静朴质、纯任自然的生活。

现在有个网络流行词叫“不作不死”,其实,人生很多的伤害,都是我们把自己放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比如过度的熬夜、过分地透支身体等等。善于养护性命的人,顺应自然之道,做事动静有节,没有死亡的危险,“夫何故?以其无死地。”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范围。

(该篇内容属于“我读《道德经》”专栏系列文章之一,如对文化经典感兴趣,可进入个人主页浏览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