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这十年(何谓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这十年(何谓海绵城市)(1)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本质是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传统城市开发方式改变了原有的水生态,海绵城市则保护原有的水生态;传统城市的建设模式是粗放式、破坏式的,海绵城市对周边水生态环境则是低影响的;传统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海绵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量能尽量保持不变。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又被称为低影响设计和低影响开发。

1、海绵城市建设视雨洪为资源,重视生态环境。海绵城市建设的出发点是顺应自然环境、尊重自然环境。城市的发展应该给雨洪储蓄留有足够的空间,根据地形地势,保留和规划更多的湿地、湖泊,并尽可能避免在洪泛区内搞建设,使之成为最大雨洪的蓄洪区、湿地公园、农业用地等,以减少城市内涝。与此同时,也保证了水资源的安全。

2、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减少地表径流和减少面源污染。要量化年径流量控制率、综合径流系数、湿地面积率、水面面积率、下凹式绿地率等指标,指导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地表径流,就能减少面源污染,这对水系水质保障和水质安全很重要。减少地表径流,雨水就能就地下渗,这对地下水补充很重要。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海绵城市设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争取雨水的就地下渗。

3、海绵城市建设将会降低洪峰和减小洪流量,保证城市的防洪安全。当城市面临最大的降雨时,由于海绵城市有足够的容水空间(湿地、湖泊、洪泛区、河漫滩、农业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及良好的就地下渗系统,城市的防洪能力会更强,洪流量、洪峰都会大大降低,暴雨的危害性也会降低。

海绵城市,在不同尺度下的含义是不同的。海绵城市在小尺度的小社区和小区域的建设,是目前所提倡的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技术、设计,这也是美国所提倡的低影响开发的理念、技术、设计。但是,在中国,我们所面临的许多城市内涝、防洪防旱、水资源安全、水生态安全,仅在小区、城区范围的海绵城市建设是很难奏效的。我们必须在流域的尺度上、在水系整体打造的尺度上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这些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在城市规划中运用多规合一,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城市规划要以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为基础,根据城市水资源情况、降雨规律、土壤性质等条件,确定城市的生态安全格局、生态敏感区、生态网络体系,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的宜居性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城市的发展应该重视产业规划的功能落位到空间,确定城市不同空间的开发强度、土地使用性质、产业功能,并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空间,最大限度地顺应自然环境。海绵城市之于城市发展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雨水下渗率,将雨洪蓄滞存储,补充水资源;减少地表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有利于水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减小洪峰流量,延迟峰现时间;增加城市水面面积率、绿地率,丰富城市生态系统和生态廊道,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使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这十年(何谓海绵城市)(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