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制度的发展(从扶持到打压站在)

东宫在古代有两个含义一、指太子所居之宫殿,二、直接指皇太子。由此可见,东宫以说是权力的象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在那个专制的时代,东宫体制可以长久存在吗?答案自然是绝对不可能的。东宫体制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发展,从一开始的被扶持到后来的被打压。而这个变化的背后隐藏的是皇权与储君利益的斗争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各种利益关系。而东宫随着君主专制的发展,皇帝对皇储一开始的扶植、培养到后来的限制、架空并最终消失殆尽。

东宫制度的发展(从扶持到打压站在)(1)

一 东宫的源来以及它在皇权控制下的发展

东宫制度的本质是为了让皇权可以和平过渡而设置的一套体制,是为栽培和扶持太子。朱熹就曾经对这个体制做出高度评价,“此等制度犹好”,职官设置详尽,“如一小朝廷”正如朱熹所言其制度的完善程度可以媲美朝廷,并且随着东宫权势的不断扩大,东宫演变成为国家第二的权力中心与皇权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而在那个为了皇权不惜手足相残,弑兄轼子的朝代中这样的制度能够存活吗?毋庸置疑东宫制度是被当时社会环境所打击的。

东宫制度的发展(从扶持到打压站在)(2)

东宫因此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东宫制度始建于自汉代,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到唐初发展至顶峰。但是,到了宋代的东宫却成为了闲散机构。宋朝在在沿袭中唐五代立储制度的同时,也结合了宋朝本身的情况,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限制东宫的发展。到了元朝虽然有过短暂的发展但是最后也因为侵犯了皇权而告终到清朝直接消失殆尽。

二 被皇权磨平棱角的东宫

1、大唐东宫

唐朝初年,东宫的发展形势正如朱熹所言“如一小朝廷”,在唐朝初年东宫体制的完善程度可以与朝廷比肩,机构设置一应俱,机构完善到了可与尚书、中书、门下省相相对应机构设置有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的职责,让其成为了除了皇权以外最大的一个权力的分支。

但是朱熹只片面的评价了了东宫制度在唐代顶峰阶段的形式,东宫这样的的盛况并不是贯穿着整个唐朝。而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唐太宗时期东宫的发展就有下降的趋势,而最明显的的一个例子就是晋王为皇太子时,唐太宗想要当时的一个大臣令岑文本兼东宫的官职,而大臣却道:“不愿希恩东宫,请一心以事陛下。由此可见东宫在唐朝后来的发展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在唐朝正如南宋人吕中也曾总结道:“汉唐多内难,而无外患”而唐朝正是一个多内难的朝代外戚篡权、权臣专政这些都是那个灿烂辉煌王朝的致命问题,而正是问题成为唐朝的主要矛盾时,这个时候帝储矛盾就成为了次要矛盾,而就自然而然的扶持了和他血肉相连的另一个权力中心——东宫,给予东宫更多权力,来保证皇位的顺利继承,防止自己辛苦打下江山守不住,落入他人的手中。然而,同样的道理,后期东宫的权力威胁到当时唐朝的皇权时,东宫的权力便受到了压制,便开始走下坡路。

东宫制度的发展(从扶持到打压站在)(3)

虽然唐朝的东宫一度成为第二大权力中心,但是他始终没有逃过被皇权打压的命运。而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宋朝就更为明显。

2、大宋东宫

司马光曾说:“汉室以至有唐,简策所载,帝王即位则立太子,此乃古今不易之道也。然宋朝则不然,宋代诸帝罕有即位就立太子者,多为晚立储甚至不立储。“由此可见,在宋朝东宫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晚立储、不立储都会抑制东宫体制发展。

宋朝通过制度设计将东宫架空,从而预防东宫的权力过大,影响到皇权,以此来保证皇权的稳定和政治的长治久安。宋朝在在沿袭唐朝东宫制度的同时,宋代统治者也结合本朝情况,通过资善堂、晚立储甚至不立储、惯例、并且到后来演变成因事而设,随宜而定,并且东宫官成为了被罢免或受排挤官员安置的官位,或在官员告老还乡时授予,并且削弱东宫官与储君之间的关系。

宋代东宫的主要机构或迁出,或名存实亡。如詹事府废而不置,左右春坊名存实亡这些制度来架空东宫。正因为这些制度设计让东宫无法独立运行运行、职能衰弱,成为了一个空壳,而让东宫成为了一个权力符号。

宋朝这一系列制度设计可以说既是巧妙,巧妙之处在于他顺应了唐朝削弱东宫的做法,而通过了这样的方法温和的削弱了东宫的权力,缓解帝王与储君间的矛盾,宋代统治者治国倾向于用怀柔方式处理矛盾的治国理念息息相关。削弱东宫的权力可以看出皇权与储权背后的利益斗争,但是其也有好的影响,程颢将“百年无内乱”列为“自三代而后,本朝有超越古今者五事”之首。正是因为这样的设计让宋朝没有内患,保得政治平安。

东宫制度的发展(从扶持到打压站在)(4)

史书有载,在宋哲宗时,著作郎范祖禹指出:“立子以长,不以有功,以德不以有众,古之道也。”他认为皇太子的职责在于“视膳问安“而在宋徽宗时,赵桓在作为储位时,为免遭猜忌,他甚至提出“东宫官吏乞不必具备”可见宋朝当时更为重视的是对储君的才德教养,并且可能源于宋朝开国之初就对东宫的猜忌,储君对权力这件事十分的小心。

宋代东宫衰微的首要原因是沿袭了中唐五代立储制度,次要原因是因为宋朝统治者吸取历朝历代朝代更迭的教训,宋代统治者重点防范皇室宗亲的权力扩大,但是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皇权的不可侵犯性,即便是自己的儿子都不能对自己的权力造成威胁,侵犯到自己的利益,而东宫权力的衰落可以从侧面看出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剪影。当东宫的权力日益强大威胁到皇权时其最终结果只有是被打压。

3、元明清的东宫

在元明清这三个朝代,东宫的权力呈现出回升的趋势到,但都因为东宫的权力超过皇权可控制的范围,最终都被限制和削弱而收场。

元代因为储权过大,多次引发帝储矛盾,而内斗也是元朝灭亡的一个诱因。明朝虽然东宫工地权势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主体还是呈上升的趋势的,而到了清朝,康熙帝为了对抗权臣,仿照前朝制度让太子领兵从政。正所谓“大权所在,天下之所争趋”。清朝也爆发了激烈的帝储矛盾。而后康熙再也没有立储,这虽然解决了一时的燃眉之急吧避免了帝储矛盾,但是正因为中宫无人而引发了异常惨烈的夺位之争。而之后雍正帝,经历过夺位的残酷,他明白提早储君可能引起的帝储矛盾,更明白不立皇储可能存在的问题。于是他创立秘密立储制度,达到折中的效果,并且这一举措从根本上防止了帝储之争的发生。

东宫制度的发展(从扶持到打压站在)(5)

三 东宫由盛到衰背后的“利益”之争

皇权和东宫之间的利益斗争而就是权力的斗争。皇帝代表皇权,东宫代表储权。都是权力,所以其政治斗阵在所难免,但终究要明白”胳膊拧不过大腿“皇权始终不可侵犯,东宫作为皇权底下的一个分支,即便拥有这个权力的人的身份有多特殊,皇权始终是至高无上。当储权超过皇权时,它的结局只有一种就是被打压被倾轧。

帝储矛盾具有普遍性不是某一朝代特有的,而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专制统治者之间不断进行的权力和财产再分配斗争的必然产物。在大唐,有着许多的内患外戚篡权,权臣专政,而这个时候东宫作为巩固皇权的一种手段,便得到发展。而到了宋朝,东宫的权力不断的被削弱让其只是成为一个空壳,在元朝虽然其有发展上升的趋势但是最终都因为其权力威胁到了皇权而遭到限制和削弱。而到了明朝东宫被削弱的命运也没有被改变,朱元璋即位之初,有大臣建议仿元制以太子为中书令参议国事朱元璋即反对道:“取法于古,必择其善者从之,元岂可法?且吾子年未长,学未充,更事未多,所宜尊礼师傅,讲习经传,博通古今,识达机宜,何必作中书令乎?”可见明朝东宫也无法避免被倾轧的命运。而到了清朝储权直接失去了生命。

东宫制度的发展(从扶持到打压站在)(6)

总结

透过利益看东宫,东宫是由被扶持到最后被打压的。其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本身的问题而是那个专制时代下的牺牲品。储权本身就来源皇权,他从一开始的存在就是对皇权完整性的威胁,因此宋代东宫的衰微始终是皇权专制下的牺牲品,东宫的衰微则是这一历史趋势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东宫制度的发展(从扶持到打压站在)(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