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钏真正的模样,王宝钏冤不冤

王宝钏应该没有想到,时隔1000多年之后,自己在互联网上能这么火。

最近几天,2012年上映的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里“王宝钏挖野菜”的梗刷爆全网。(不懂就戳!→“王宝钏挖野菜”是个什么梗?)

微博各类话题的阅读量超过5.5亿,甚至有人抢注“王宝钏”和“挖野菜”的商标。微信朋友圈里“挖野菜”字样频频出现,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野外。

王宝钏真正的模样,王宝钏冤不冤(1)

01

民间传说的网络化生存

王宝钏和薛平贵的故事,本是我国一个民间传说。

在这部电视剧中,相国王允的女儿王宝钏因为被薛平贵救了,一下子爱上了这个“穷小子”,不惜与父亲断绝关系,与薛平贵结为夫妻,过上了乞丐般的生活。

没过多久,薛平贵充军打仗,一走就是18年。王宝钏以为薛平贵死了,苦守寒窑,挖了18年的野菜,挖秃了整整一座山,但实则薛平贵被西凉公主看上,成了“上门女婿”,最终成了西凉皇帝。

王宝钏真正的模样,王宝钏冤不冤(2)

虽然薛平贵最终与王宝钏相见,并娶她为皇后,但18天之后,王宝钏便病逝。

从相国千金到住寒窑挖野菜,最终换来“皇后18天体验卡”,王宝钏成了一些网友眼中“恋爱脑”的反面教材。

网友们一边怒批“渣男”薛平贵,一边相互提醒:千万别像王宝钏有个“恋爱脑”,否则就要像她一样“上山吃野菜”。

02

王宝钏真是“恋爱脑”?

王宝钏挖野菜照进了现实。

很多人从王宝钏身上,看到了自己恋爱的状态。

俗话说,爱情使人变傻。“恋爱脑”被定义为一种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有“恋爱脑”的人,对爱情有极大的期待,会把全部时间和心思放在爱情和恋人身上。

王宝钏真正的模样,王宝钏冤不冤(3)

向往纯真的爱情,没有错;希望爱情有一个好结果的执念,也没毛病,但不是所有事情的发展都会按照自己想的剧本来,需要拿捏好“度”。

“恋爱脑”,不是爱情的必然打开方式。

——有人在恋爱时,伴侣成了自己的整个世界,恨不得掏空自己关爱对方;

——有的人为了得到伴侣的关注和肯定,疏远了朋友和家人;

——有的人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牺牲事业和前途,希望得到“被爱”的反馈。

一个眼神、一条微信、一通电话都可以左右“恋爱脑”人士的情绪,得不到想要的反馈,一整天都会心神不宁。

王宝钏真正的模样,王宝钏冤不冤(4)

掏心掏肺地全情投入,不是爱情的“必杀技”,还可能是“自杀技。如果恋爱中只是一方全然付出,剃头挑子一头热,舍弃了自我,这份关系的结局能否幸福,要打一个问号。最终很可能事与愿违,伤到自己。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表示,在“恋爱脑”的状态下,要珍惜自己,要用对地方、给对人,要把“恋爱脑”当作比黄金还贵的东西。

好的爱情关系,不是依附,而是相向而行。“两个相合的人在一起,不会在目标、方向上发生大冲突,两人要实现的东西,总的来说是一个方向的,不会费老劲,为了实现你的目标,然后我要把自己的生活轨道做出大改变,人生哪里经得起这种折腾。”

再看王宝钏,为了爱情义无反顾,结果被爱的人“背刺”,浪费好年华,受苦很多年……按照现在的标准,她就是“恋爱脑本脑”。

但抛开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的批评和贴标签都不可取。在古代社会,大部分女性并没有婚姻的自主权,王宝钏的行为至少挣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表现出女性独立、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反抗。这也是传说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

关于王宝钏和薛平贵的故事,最经典的表达来自于《红鬃烈马》和《武家坡》等戏曲作品。据考证,故事最早始于宋代,而后综合了大量戏曲作品、民间故事加工而成,很多情节有封建时代的男性视角特征。

拿现代价值观去套评王宝钏,会失去同情和怜悯,弱化“王宝钏”这个历史人物在当代价值体系下的反思意义,反而会产生另一种新的傲慢。

玩笑调侃,适可而止,千万莫当真。作为古代女性,王宝钏够命苦,就别让她再受现代社会的“网络暴击”了。

03

当年看剧流的泪水成了现在吐槽的口水

还有人很疑惑:为何这部上映于10年前的老电视剧能“翻红”?还有人能从剧情里刨出梗?

王宝钏真正的模样,王宝钏冤不冤(5)

剧情新解读,台词造新梗,是互联网“考古学”的一大玩法。

老剧“火”过一时后,经过一段时间沉淀,网友再看时,台词、细节、片段会被重新抓取,经过人为造梗,制作表情包和有当代化特色的剖析后,角色的隐藏属性被挖掘,得以返场“弄潮”。

和王宝钏同时“火”的,还有比她小1000多岁的何以琛。2015年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的男主角何以琛,因为想念初恋赵默笙,明明不喜欢吃笋,硬逼着自己吃了7年的笋。“何以琛挖笋”也被看成“恋爱脑”的表现,何以琛被视为“男版王宝钏”。

王宝钏真正的模样,王宝钏冤不冤(6)

一些过去看着人畜无害、惹人怜爱的形象,也会变得有很多黑料、槽点。《还珠格格》里的以“老好人”形象示人的令妃,如今在网络上被解读为“心机lady”;《情深深雨蒙蒙》中的何书桓,当年看着文质彬彬,如今被称为“渣中楷模”;就连《猫和老鼠》里的猫“汤姆”,也被拎出来讨论“它的爱情有多现实和卑微”。

老剧刨新梗,是时代快速发展带来的观念的迭代。“无条件痴情”的恋爱观不香了,也送王宝钏上了热搜。这反映了代际趣味的不同和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什么样的爱情是好的,时代不同,认识不同,答案在动态调整。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狂欢,是用现在的眼光审视过往,必然会带来观念的碰撞,容易产生争议,影响青少年的观念。即使占据主流的观点,也未必一定是正确的。

一个网梗,随风而来,转瞬即逝。标签易贴,偏见难除。结论,切莫急着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