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工作守正创新奋力前行 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探索与实践

据四川省总工会政策研究室报道称,指出:“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顺应时代要求,适应时代变化,呼应时代特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指导新实践,是新时期、新形势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组织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四川工会深入贯彻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法治意识,在创新工会工作观念、工会工作机制和工会工作载体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工会工作守正创新奋力前行 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工会工作守正创新奋力前行 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探索与实践

工会工作守正创新奋力前行 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探索与实践

据四川省总工会政策研究室报道称,指出:“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顺应时代要求,适应时代变化,呼应时代特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指导新实践,是新时期、新形势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组织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四川工会深入贯彻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法治意识,在创新工会工作观念、工会工作机制和工会工作载体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树牢大局意识,推动观念创新

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工会工作同样如此。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工会工作置于全球经济发展和实践伟大“中国梦”的大局中去认识、思考、把握和部署,是工会工作找准定位、实现突破、永葆活力的关键。

(一)创新观念,首先要把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的大局。加强工会工作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新时期新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对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改革事业进入关键阶段的当今时代,更需要各级工会组织紧跟世界发展形势,了解世界发展大势,认清世界发展趋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我们紧密结合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全总十六届三次执委会,四川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等精神,在全省工会系统广泛开展领导讲、专家学者讲、模范典型讲、职工群众代表讲,不断增强各级工会组织运用世界眼光和全球思维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创新工作观念,拓展工作思路,发挥工会作用的综合能力。

(二)创新观念,更要把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和奉献。我们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职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职工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我们坚持把中国梦与每个职工的个人理想和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中国梦·我的梦”、“凝心聚力跟党走、建功立业绘蓝图”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让每位职工群众亲身感受中国梦、亲身参与中国梦、亲身实践中国梦。

(三)创新观念,还要把准谱写伟大中国梦四川篇章的大局。四川正处于“四个全面”的新阶段,改革任务仍十分艰巨,除了与全国一样面临世界经济增长整体放缓,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挑战,还面临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地震和暴雨洪涝灾害频发,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艰巨等特殊困难和问题。全省工会系统紧紧围绕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两个跨越”的决策部署,主动服务大局、服务中心、服务职工,为谱写伟大中国梦的美丽四川篇章作出了积极贡献,充分展示了工人阶级主力军风采。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为主题,广泛开展“强技能、当先锋、保质量、促转变”、“窗口优质服务”等劳动竞赛,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参与面达90%以上。

二、树牢服务意识,推动机制创新

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决定了工会组织的服务性,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决定了工会组织服务党和国家、服务职工群众的双重功能。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探索建立与工会组织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是工会组织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根本保障。

(一)强化党的领导。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会组织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不断强化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的一件大事。四川省委高度重视工会工作,建立了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制度。省委书记实地调研,专题听取汇报,专门研究工会工作。省委及省总工会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县(市、区)工会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社区工会工作的意见》等,对加强工会领导、工会建会、工会考核等做出了具体规定。省政府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工作资金,为发挥基层工会作用提供有力保障。全省全面落实了工会主席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工作,还积极推进了工会班子成员进入同级人大和政协工作。

(二)强化组织建设。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和谐一致,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前提和根本保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组织建设,通过建设基地、开展活动、广泛培训等方式,努力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职工群众之家。切实抓好两新组织建会工作,积极探索行业工会、楼宇工会、市场工会、一条街工会等新型工会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非公企业员工、进城务工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目前全省已建基层工会组织15.8万家,涵盖单位39.9万家,会员达1952.3万人。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双爱双评”等活动,526家基层工会组织荣获全国、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全省已建国家级基层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185个、各级“职工书屋”5375个和职工心灵驿站50个。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坚持问题导向,真抓严改,全面增强工会组织的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自我提升功能。省总工会“三公”经费支出较2013年减少120.6万元,减幅达40.7%。

(三)强化民主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常态下,研究完善职工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对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稳定劳动关系和构建和谐社会,增强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坚持把职代会制度与民主议事会、劳资恳谈会、企业管理平台、职工意见箱、企事业单位领导接待日等结合起来,实现职工群众民主管理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对接,推进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企务公开和事务公开,充分保障和扩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截至2014年底,全省已建职代会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达95%以上,非公企业建制率达90%以上。

三、树牢法治意识,推动载体创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要求,描绘了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新时期工会工作,是工会组织服务中心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维护职工权益的基础工程。全省各级工会组织以贯彻落实《工会法》、《劳动法》为突破口,着力构建源头参与、支流调节的工作平台,依法体现、代表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

(一)打造法治维权平台。工会组织来源于群众、扎根于群众,是调节社会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的缓冲器和调节器。积极参与《四川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办法》等政策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参与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指导线等合理调整,切实把维权工作前置、维权关口前移、维权重心下沉。坚持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健全协商主体、突出协商要约为抓手,依法推进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截止2014年底,全省已签订工资集体合同8.1万份,覆盖企业26.1万家、职工1119.7万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连续三年荣获全总一等奖。发起与24个省(区、市)、136个市(州)建立了省际(城际)农民工联动维权平台,仅去年协调处理雅安农民工在湖南怀化被欠薪等2300件省内外维权案件,追讨工资、工伤赔偿金等3亿多元。建立工会劳动保护指导专家委员会,在重点产煤县建立县级工会特聘煤矿群监员制度,在职业危害严重行业着重推动落实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工作,有效维护职工安全健康权益。建立完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监测处置涉及职工权益的网络舆情446条。充分利用微博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处理维权案件82起。四川工会法律援助微博位列2014年四川政务微博十强之首。

(二)打造社会服务平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以工会等群团组织为主的省抗震救灾社会管理服务组,协同社会组织依法、有序、有效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形成了“党政领导、群团实施、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灾区社会管理服务“雅安模式”。经过不断总结和完善,在全省推广“雅安模式”,成立了工会、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协同一体的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探索建立了项目化推动、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的“一体化”工作模式。同时,我们积极推进藏区群团社会服务站(点)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完善省、市、县三级志愿者服务体系,逐步在乡镇(街道)、社区设立群团社会服务中心,基本形成了上下联动的网格化组织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参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活力和动力。

(三)打造惠民帮扶平台。发挥工会组织帮扶救助功能,打造惠民帮扶平台,对于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推动依法治理具有基础性意义。我们按照“党政主导、群团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项目运作”原则,探索建立了“1+X”(1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X为工会等参与群团组织和部门)帮扶模式,全省已建21个市级惠民帮扶中心、166个县级惠民帮扶中心、934个乡镇(街道)惠民帮扶工作站、2609个乡镇(街道)和社区惠民帮扶工作站(点),救助困难职工群众110万余人(次),救助金额4.5亿元,惠民帮扶中心已成为党委的民意中心、政府的帮扶平台、工会服务民生的重要阵地和窗口。根据职工不同困难程度、不同致困原因、不同帮扶需求,从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应急救助、法律援助和政策指导等方面,不断深化“四季送”等帮扶活动,做到区别情况、分类帮扶、因人施助、标本兼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