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怎么肉眼区分宝宝黄疸(养娃手记系列二)

你知道吗?宝宝长时间黄疸不退,很可能是母乳造成的。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都会出现黄疸。大多数宝宝,在出生的第三天开始出现了黄疸的症状,刚开始并没有在意,直到过去了2个星期黄疸还没有消退的趋势,我才感觉到不妙,宝宝可能是母乳性黄疸。 那么黄疸到底是“何方神圣”?母乳性黄疸又是什么鬼? ” 宝宝为什么会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简单的说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不成熟,不能完全代谢血液中的胆红素,从而导致的黄疸。 正常新生儿黄疸指数最高约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有时候在不同医院测量黄疸值所用的单位是不同的,所以妈妈们只要记住单位前面的数字即可。

家里怎么肉眼区分宝宝黄疸(养娃手记系列二)(1)

黄疸与黄疸之间也有区别 其实黄疸也分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还有母乳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正常的生理性黄疸大约在宝宝出生后第3天开始出现,你能观察到宝宝的皮肤和眼白逐渐变黄,到第7天开始消退,大部分宝宝在第10天左右黄疸基本消失。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的24小时即会出现,持续时间长。正常足月儿黄疸持续2周以上、早产儿持续4周以上均未消退,甚至加重的,宝宝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吃奶不好、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有的是黄疸已经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 病理性黄疸多由疾病引起,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胆道畸形和新生儿肝炎等。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很可能发展为对新生儿神经系统产生损伤甚至可以致死的“核黄疸”。 值得注意的是,生理性黄疸的宝宝手心脚心不黄,而病理性黄疸的宝宝,黄疸色深并遍布全身。妈妈们可以通过这点判断宝宝是否是病理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宝宝,精神状态良好,无溶血、贫血表现,黄疸持续3—4周不退,黄疸期停止母乳喂养,胆红素明显下降,黄疸可能会持续1个月—3个月左右。

家里怎么肉眼区分宝宝黄疸(养娃手记系列二)(2)

对于母乳性黄疸至今尚没有清楚的科学解释,目前最常见的说法就是母乳中带有“β-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这种酶活性高,将宝宝小肠中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宝宝肠道蠕动较慢,所以这些胆红素再次被小肠吸收,从而出现了“母乳性黄疸”,当然还有一种母乳性黄疸是由于前期喂养不足,导致宝宝脱水出现黄疸。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这时“七大姑八大姨”就会跳出来说:“黄疸会让宝宝变笨,都是你的问题!你的奶有“毒”!千万不能再喂奶了!” 谁告诉你母乳有毒?对宝宝来说,这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母乳更营养的东西了! 目前暂无文献表明母乳性黄疸会对孩子造成“脑损伤”,所以一般母乳性黄疸不建议终止母乳喂养,但是如果黄疸指数超高(超过20mg/dL),医生会建议妈妈暂停母乳喂养,采用奶粉喂养,或者是混合喂养。 哪些方法可以退黄疸 多吃多排 前面提到黄疸是由于体内的胆红素无法代谢出去所造成的。所以少吃多餐,多吃多排泄才可以让宝宝将体内多余的胆红素排泄出去。 多晒太阳 医生会建议给孩子多晒太阳退黄,30-40分钟,分2次,早上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要将宝宝扒光,尽可能多的将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 其实推荐多晒太阳是因为太阳光中带有的蓝光,具有退黄作用。但阳光中的蓝光不多,作用不是很明显。不过多晒晒太阳也没有坏处,至少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药物治疗 很多宝宝黄疸值偏高,到医院后医生会让宝宝吃茵栀黄和益生菌来退黄。其实个人不是很赞同吃茵栀黄,因为没有证据证明茵栀黄对黄疸有治疗作用,茵栀黄只是让宝宝加快排泄,还是靠“多排”来加速退黄,而新生宝宝肠胃很娇弱,很容易破坏肠胃机能。我们家宝宝就是受害宝宝,吃了茵栀黄退黄之后,开始出现消化不良导致腹泻肠炎。 照蓝光 她就曾因黄疸值超高,被医生发配到蓝光灯箱里待了8小时。那么蓝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蓝光是一种特定波长的光,它能使血清中间接胆红素经过光氧化分解排出体外,不会对宝宝造成伤害,算是目前最快捷安全的治疗方法了。 但是蓝光治疗也不是完全没有副作用,个别宝宝在照完蓝光后可能会出现脱水、皮疹、腹泻、眼充血、体温不稳定、嗓子哑的情况。 关于母乳性黄疸,妈妈们无需太担心,只要不是病理性黄疸,黄疸值没有超高都无需过度治疗。很多妈妈为了宝宝能退黄准时打疫苗,给宝宝停了母乳。 其实疫苗晚几天打是没有关系的,坚持母乳喂养才是对宝宝最正确的选择。

家里怎么肉眼区分宝宝黄疸(养娃手记系列二)(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