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银人类模型(人的初始生命能量的来源和存在形式)

尽管哲学家认为宇宙是由逻辑构成的世界,物理学家认为宇宙万物是由能量构成的,能量是唯一存在的基本事物。但是这些观点目前只是猜测,并没有获得现代科学的证实或者证伪。

假设哲学家和物理学家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人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产品,必然存在驱动生命行为的初始能量。按照能量守恒定律,人作为一个封闭、不可分割、自足的空间,能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进行空间内的能量类型的转换。按照物理学家发现的能量转换定律,能量可以自发地从类型层级高的能量体传递到类型层级较低的能量体,但不可以自发地从类型层级低的能量体传递到类型层级高的能量体。由此可以做出一个假设,人携带的初始生命能量的类型层级最高,在人生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自发地转换为类型层级低的能量,在人生结束的时候,初始生命能量也就同时耗尽了。

作为一种推测的逻辑模型,既然人是一个独立的逻辑产品,那么人的初始生命能量也必须是逻辑产品,参考中外古人的哲学观点,初始能量的产品形式应该是由信息逻辑体创建的知识产品而不是由物质逻辑体创建的物质产品。尽管这是一种很难让现在的人们相信的储存初始生命能量的产品模型,但是现代科学既然在证伪的范围内允许人们设计任何不可思议的逻辑模型,那么作为人类探索未知事物存在形式的一种方法,可以在参考古人观点的基础上,按照现代科学的规则创建关于人的初始生命能量的假设模型:初始的生命能量是由真、善、美三种类型的能量构成的复合能量体,以知识产品的形式存放在人的灵魂生命体里。

赵文银人类模型(人的初始生命能量的来源和存在形式)(1)

中国古人把人携带的初始的生命能量称为命,人生的内容是由命决定的。由于每个人是一个封闭的空间,生命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人作为孤立系统,在熵增定律的作用下,最终达到熵的最大状态,也就是“死亡”的状态。

作为假设的技术模型,人类目前还没有找到把人变成开放系统的方法,无法将内部能量交换产生的熵增通过向环境释放热量的方式转移,所以无法实现开放系统里通过熵减而延长生命状态的情形。

按照网上的介绍,仙术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是仙人通过某种方法以仙人自己身体的内的能量为介质沟通牵引外界天地元气而引发的各种超自然效应,其极富唯心主义色彩,超自然力量与实体是否存在仍有待于科学的进一步研究。在西方则可以称为魔法。

倘若采用现代科学的术语进行分析,古人描述的仙人的身体是一个开放系统,可以通过身体的构成器官从外界获得可以转换为生命能量的能量类型。

从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采用魔幻寓言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的他的研究成果《抱朴子》里的内容来看,古人似乎并没有找到从系统外直接获得生命能量的方法,不过发现了很多提高人的系统内功能模块活力的方法,而且流传至今,成为人们探索现代养生健康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比如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金丹》里说“夫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况于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于五谷耶?”认为人构成身体的生命能量来自食物提供的营养物质里,而且发现神药级食物提供的营养物质里携带的生命能量比五谷高万倍。不过葛洪进一步的推论,却属于主观想象,缺少实践验证,“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根本原因是在葛洪的年代,人类的科技文明层次还很低,人们并不知道能量的存在形式及规律。中国古人采用“炁”来描述能量的存在形式,因此倘若构成万物的能量类型只有一种状态形式,那么葛洪进行的逻辑推理也是合理的,不过按照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构成宇宙万物的能量类型很多,比如电池能、光能、热能等,那么葛洪的这个观点就违背科学原理了。

尽管中国古人并没有找到从系统外获得生命能量的方法,但是发现了很多采用能量类型转换的方式让身体或者精神的构成功能器官健康存在和发展的方法。不过这些术法的传授过程大多数比较晦涩,所以葛洪在《抱朴子·辨问》里说,“道家秘仙术,弟子之中,尤尚简择至精,弥久然后告之以要诀。”

不过现在的人可以借助科技工具的帮助重新验证古人总结的理论和方法,或许真的能够找到颐养生命的有效的创新理论和方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