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红色文化介绍(道县红色印记红色遗址㉕)

道县红色文化介绍(道县红色印记红色遗址㉕)(1)

道县四马桥镇小周塘村馒头岭。周子恒/摄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周镜忠 唐小峰 李胜全 道县报道

馒头岭属于道县四马桥镇小周塘(小週塘)村,馒头岭是一座海拔较低的小石山,圆形,形状似馒头而名。石山下有岩洞,可容纳近百人。

1934年12月12日,牯子江一战受重伤的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余部在道县四马桥富足湾馒头岭与道县保安团交火,这时省保安军成铁侠部从宁远鲁广洞方向赶来增援。陈树湘连忙命令一个班的战士抢占馒头岭对面的后龙山吸引敌人的火力,自己带领一个班利用馒头岭及岭下的冯督庙(洪都庙)作掩护,有效阻击敌兵,掩护师参谋长王光道带领90余人的队伍向宁远、蓝山一带突围,冲出一个算一个。一阵激战,王光道一行突围,馒头岭上的枪声渐无,敌人继续追赶王光道一行。

陈树湘因为腹部重伤,伤口露在外面已经两天两夜,流血不止,疼痛不止,天气严寒,缺衣少食,又加上连日与敌人周旋作战,陈树湘时而出现昏迷症状。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陈树湘带领几名红军战士暂避在馒头岭上的一个岩洞养伤。

道县红色文化介绍(道县红色印记红色遗址㉕)(2)

道县小周塘村馒头岭陈树湘养伤岩洞。周镜忠/摄

山洞位于馒头岭山腰位置,树木阴森,少有人顾。山洞外两三百米处就有住户。12日晚,陈树湘的一个警卫员敲开了小周塘村农户周昌荣的门。警卫员深夜造访,周昌荣面露紧张之色,毕竟,白天还在这里进行了激烈的枪战呢。警卫员轻声说道:“大哥,我是红军,想从你这里买点食物吃。”

警卫员一边说,一边把一个银元递了过去。“我们只有最后一块银元了。”警卫员接着说。周昌荣赶紧让警卫员进屋,关上了门。周昌荣及家人对红军早有耳闻。曾经,国民党反共宣传政策大肆诬蔑红军,20天前,有一大批红军陆续往村子经过,大家没有听到任何红军扰民的事情,而是看到红军打土豪分谷子给穷人,买卖公平,纪律严密,不像国民党所说的那样。“我家的鼎锅里有红薯,还是温的。”周昌荣盛满一大碗红薯递给警卫员。临别时,周昌荣说:“小兄弟,保安团不分白天黑夜搜索失散红军,你们就少出岩洞,我想办法和你们送吃的。”

道县红色文化介绍(道县红色印记红色遗址㉕)(3)

道县小周塘村馒头岭下古凉亭。周子恒/摄

周昌荣是一个货郞担,一年到头挑着小食品,日用品走村窜户赚取微钱养家糊口。这几天,他没有出门做买卖了,他常常利用路上无人的空隙为暂时滞留岩洞里的红军送食品、送水、送衣被。为了掩人耳目,有时,周昌荣安排他家一个年仅十岁的儿子周明安趁天将黑未黑之际,送食品和草药进岩洞。据周明安回忆,洞内光线微弱,开始时,他有些害怕,但送过几次之后,他就不害怕了。四个红军,除了身上背着枪之外,一无所有。周明安还给他们送了一床被子。周明安给岩洞内的红军连续送了4天的东西。12月17日傍晚,突然来了一支国民党保安团的队伍搜山。陈树湘带领两个警卫员和一个枪械员边打边撤,转移到山下的冯督庙时,弹尽粮绝,不幸被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