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面对焦虑的方法(压垮了多少年轻人)

正确的面对焦虑的方法(压垮了多少年轻人)(1)

物理学上有个非常有意思的词,叫“吓尿指数”。

它是由未来学家库兹韦尔所提出的,大概是说把一个生活在过去的人带到未来的某个时代,如果他被那个时代的科技、生活状况所吓尿的话,那么这两个时代之间的时间差就被叫做“吓尿指数”。

比如一个山顶洞人穿越到唐朝,因为各种不适应肯定会被“吓尿”,而一个生活在唐朝的人穿越到清朝,不适应感就不会那么强烈, 但当他穿越到二十一世纪,或许不仅“吓尿”这么简单,吓到大小便失禁也不是不可能。

正确的面对焦虑的方法(压垮了多少年轻人)(2)

而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穿越到未来多久会被“吓尿”呢?库兹韦尔并没有给出具体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吓尿指数正变得越来越小。

科技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

1997年,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时,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人觉得这是假新闻。但到了今天,大家已经承认AI技术在某些方面比人更聪明的事实。

与此同时,科技发展也加剧着一些工作的不稳定性,甚至将它们彻底淘汰。

比如现在出门看电影,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电影院里的人工售票员也变得越来越少;出门坐公交,投币刷卡已经成为主流,公交售票员的岗位几近消失;就连停车场看门的大爷也逐渐被自动化的收费系统所取代。

年轻人压力大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时代的快速发展,让人难免会对未来产生恐惧,而工作上的不稳定也让人焦虑和迷茫,活得如履薄冰。

正确的面对焦虑的方法(压垮了多少年轻人)(3)

而一些自媒体从业人员却抓住了年轻人焦虑、迷茫的特点,开始大肆贩卖焦虑。类似《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的文章在朋友圈持续刷屏。

虽然你明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但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个飞黄腾达时难免产生自我怀疑:是不是我不够努力?是不是我不够优秀?是不是我天生没有成功的命?

于是,在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中变得越来越胆怯,越来越迷茫,逐渐丧失了对困难挑战的勇气,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任由自己颓废下去。

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人生真的像那些文章所言,处处都在比较的话,从一开始我们不就被人给抛弃了吗?你不如星二代有名,也不如商二代有钱,难道这样我们就不活了吗?

比较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但倘若变成无止境的攀比,注定会画地为牢,陷在负面情绪中不可自拔。

所以,年轻人压力大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在媒体渲染的焦虑氛围下,被比较夺走了太多注意力。

当然,我不会鸡汤式吐槽说,大家的焦虑都是臆想出来的,是心态上没调整过来,毕竟现实生活中的压力确实存在。

按照中国社科院公布的数据来看,一个北漂想要买一套70㎡的房子,不吃不喝也得43年。

房价高,房租也低不到哪里去,2017年,在全国的一二线城市中,有13个城市房租涨幅超过20%。

和年少时的雄心壮志相比,摆在不少年轻人面前的是还不完的贷款和加不完的班,结不起的婚,还有那应付不了的丈母娘,以上便是令我们焦虑的第三个原因。

小时候那个还因为长大后,到底是去上北大还是上清华而纠结到睡不着觉的自己,那个以为长大后就可以改变世界的自己,在经历一番摸爬滚打后终于明白: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但俗话说得好:尽人事,知天命。人这一生,确实有太多事情不能左右,有些梦想或许永远也不会实现,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不能算是遗憾。

比如,虽然我们改变不了公司的裁员计划,却可以用过硬的本领在其它岗位上发光发热,改变不了房价房租的整体走向,却可以努力改变自己的收入状况。

当我们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那些不可控的事情上,岂不是庸人自扰,平添烦恼。

所以,想要缓解焦虑,重点就应该放在那些自己可控的事情上,看看自己可以改变什么。

具体该如何缓解压力,找回自己呢?

第一:丢掉鸵鸟心态,别被时代的快速发展给吓怕了。

对焦虑而言,有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用毒鸡汤来自我疗愈,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

“有什么好悲伤的?人生不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的吗?”

“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因为你根本做不了大事。 ”

“谁说我不会乐器?我退堂鼓打的可好了。”

每次看到这些毒鸡汤的神转折时,自己也会被逗乐,但玩笑归玩笑,如果真的把这种丧文化当成人生准则就未免太傻了。

这类段子短期可以缓解我们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却是饮鸩止渴。就像沙漠里的鸵鸟,在遭遇危险时,它们的第一反应是把头埋入沙坑里,以为自己看不到危险,危险就会不存在。

美国心理学家Elliot Weiner把这种逃避现实,推卸责任、自欺欺人的做法称为“鸵鸟心态”,想想看,你的身上是不是就存在这种“鸵鸟心态”呢?

虽然“吓尿指数”听起来让人觉得压力倍增,但它只是从纵向的角度分析不同时代的压力状况,而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人,横向比较的话,大家的压力都是大致相当的。

就好像考试前,老师会跟我们说:不要拿到考卷时认为题目难就害怕,因为要难大家都难,谁能稳住心态,把该拿的分数拿了,谁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所以,不要觉得时代变化太快跟不上,做好自己该做的就可以。

第二:正确看待平凡,停止无止境地比较。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说:“我拼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很多人看到“平凡”两字的第一反应是抵触的,因为在他们眼里,平凡就等同于失败,但当你进一步问他什么才是成功时?多数人的答案便是:有钱有势。

但怎样才算有钱呢?当你有拥有10万时,在一个拥有百万资产的人面前就是穷人,而当你拥有100万时,在那些千万富翁面前还是穷人。

总之,想要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实在太难了,人生这场马拉松,如果所有人都把比别人有钱有势当成终点的话,终将把自己搞的身心疲惫。

朴树有首歌特别出名,叫《平凡之路》,有句歌词是这样的: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或许所谓成长,就是能够学会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人生最可悲的就是:既活不成别人,又弄丢了自己,既够不着明天,又荒废了当下。

第三:认清楚困难的本质,从而学会享受挑战。

或许你会抱怨,会吐槽成长的不易,但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

容易的事情也就意味着价值过小,被其他人替代的可能性也就更大,这类事情即使做了对你的帮助也有限。

怎样理解这句话呢?理论上如果你行动自如,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胜任保洁一类的工作,但这样的工作相对劳动价值量就会偏低,所以报酬就不高。

而且因为要求不高,能够达到标准的人很多,工作被替换的可能性也就更大。(没有任何瞧不起保洁的意思!)

所以面对生活的苦难,面对一些挑战,与其抱怨不如坦然面对,因为你正在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比起待在舒适区里安于现状更有意义。

成长很难,这一路上我们要犯的错终将不计其数,但就像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的:

“那一年我二十一岁,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在年轻的时候,渴望一夜暴富,期待一夜成名并没有错,但成长这事,哪有那么多捷径可走。

不要在年轻的时候去幻想年老时才可以拥有的一切,更不要在焦虑的沼泽中越陷越深,不如趁着年轻,趁着犯错的代价还小,多一点尝试,多一点勇敢吧。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